(1.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81;2.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成都 611756)
高铁客运服务质量是影响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客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服务是否优质便捷已成为旅客出行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铁路客运市场与公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也存在竞争,高铁客运服务质量成为运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客观、有效地评价高铁客运服务质量,改进不足,切实提高我国高铁客运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取的调查对象为乘坐高铁列车的旅客,通过旅客切身感受从而对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作出评价。
(二)调研方式。本次高铁旅客出行体验满意度测评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调查方式。线上:依靠问卷星系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线下:分别在成都东站、重庆西站以及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两地的G2890次和G2885次高铁列车四个场所邀请高铁旅客现场填写纸质调查问卷。
(三)调研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成都东站、重庆西站以及高铁列车内的旅客出行体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旅客群体体验满意度,在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中找出高铁出行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行业发展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本次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回收482份,其中68份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率为85.9%;线上有效答卷217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旅客男女比例相当,男性所占比例为53.2%,女性所占比例为43.8%。
(一)旅客年龄分析。年龄在23-44岁之间的出行旅客最多,占比68.6%,这部分旅客大多为80后和90后;22岁及以下的旅客占比16.6%,这部分旅客多数都是学生;45-59岁之间的旅客占比13.5%;60岁及以上的旅客占1.3%。
(二)旅客出行目的分析。工作出差的旅客所占比例较大,占42.56%;其次是旅游度假旅客,所占比例为21.58%。这也充分说明了高铁客运是商旅出行的主要方式,因此有必要提高符合商旅出行需求的高铁服务。返校回家的旅客占比13.49%,探亲访友的旅客占比11.89%。
(三)旅客乘坐席别分析。选择高铁二等座出行的旅客占比极大,达86.89%,选择高铁一等座出行的旅客占比9.71%,选择高铁商务座出行的旅客占比2.5%,有0.9%的旅客购买无座票出行。
(四)旅客在高铁上度过时间分析。34.67%的旅客选择玩手机打发乘车时间,20.48%的旅客选择睡觉,12.79%的旅客选择看电视剧或电影,也有10.09%的旅客选择读书看报的方式、5.89%的旅客选择学习,还有9.19%的旅客在在办公。由调研数据可知,在高铁上的旅客需要一个较为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剧或电影的旅客总共占比49.86%,接近1/2的旅客都通过手机来打发高铁出行的乘车时间,有必要优化与手机相关的配套服务,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
(五)调研结果分析。高铁服务质量总体得到旅客认可。问卷调查中,旅客对目前高铁客运服务质量非常满意的占36.8%,满意的占26.9%,较满意的占13.9%。不满意的旅客所占的比例为15.4%,这部分旅客认为高铁客运服务质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结合旅客关注重点及服务质量现状,找寻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铁路部门应当对以下六项高铁及动车组指标所包含的服务继续保持,稳中求进:列车正点率、列车运行平稳程度、特殊人群服务设施配备情况、乘务人员着装、购票便利程度、检票时长;对以下五项指标所包含的服务全面优化:商品定价情况、手机信号稳定程度、站内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稳定WIFI覆盖情况、列车晚点补救。
旅客提出不同的改进服务需求也是高铁客运服务质量提升的方向。因此,在保证各项基础服务同时,应当注意列车商品的定价和手机信号稳定程度;针对高铁车站,对车站工作人员服务水平、WIFI稳定覆盖予以提升。此外,对于餐饮的可口程度、站内商铺监管水平等权重较高的服务内容,其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应当再尽可能提升其服务质量,使乘客达到满意的程度。
从调研结果的分析可知,成都局集团公司作为西南地区旅客运输关键枢纽组织,在旅客运输方面起主导作用,面对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越发重视补齐高铁客运服务“短板”,提升客运服务质量,主要可从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服务人员应急水平。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除积极进行常规的治安管理之外,还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应急医务配套设施;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高铁应急响应体系。车站列车应加强客运服务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从基础业务到应急处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增加心理学、消防及地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培训,增强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合理设置指示标识,保障旅客便捷出行。合理设置车站区域指示标识。高铁车站在设置站内道路区域指示标识时,需充分考虑指示牌上的用字和方向指示,同时考虑到盲人旅客的情况,应增加触摸式引导标记,方便旅客寻找。另外,合理设置车站问讯处和流动服务岗、列车晚点公告、列车编组变更和车厢指示标识等重要信息,便于旅客找到目的地方向。
(三)加强人性化配套服务水平,增强旅客出行舒适度。针对人性化设施配备不足,建议提供免费充足的充电设施或充电宝服务;攻克动车上手机信号弱问题,逐步消灭信号覆盖盲区或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提供优质视听服务。
针对排队时间较长的问题,优化安检通道设置,给予明显的标志指引,提高安检效率;提高检票机的科技水平,在人流高峰期合理安排人工检票,提高检票效率;继续推广电子票,启用人脸识别,实现刷二代身份证,电子票等方式进站乘车,全面提高进出站的效率。
优化候车空间环境方面。增加站外增设候车区域进行分流,满足旅客对候车室座位的需求;落实站内候车厅、卫生间专人保洁制度,保证站内候车环境整洁卫生。
注重高铁站车餐饮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的链条管理,提升旅客对餐饮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车组上的自营餐车可提供多个价位的荤素搭配套餐,满足旅客用餐需求,做到价格亲民和美味;另外,精细化运营基于手机购票APP的高铁外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