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13)
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处于强电、强磁的恶劣环境,前者容易产生触电事故,后者对信息化、智能化的二次设备的运用存在较大程度的妨碍,因而,面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除了加强安全操作外,还需要注重设备综合性能的增强,以便于能切实的保障电力系统运作的稳定性,确保维护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从安全管理来看,由于电力系统对人体的危害性,在缺乏主动性、被动性安全管理举措下,很容易在主观偏差风险及事故类型、危害无法及时识别下,产生触电事故,极大威胁到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设备维护上来看,电气设备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受不当维护、不当运作,或电气设备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影响,可能造成设备维护工作无法高效推进,再加上二次设备对各类数据的检测存在延迟、失真、缺失等的情况下,会进一步的妨碍电气设备维护效率、质量。
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是客观规制各类电网事故的有效举措,精细化、责任化、专业化是从操作人员角度预控电网事故的有效举措,有鉴于此,在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上,可从强化人事管理、加强计划编制及现场监理、促进高精尖设备开发应用三方面,综合增强电力系统运作的高效稳定。
运用精细化、责任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可以综合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保障运行管理及设备维护的安全、高效。从精细化的角度来看,包括岗位精细化、职能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根据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涉及到的各类任务,规划具备相应职能的岗位,同时,就如何切实的保障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的效能,拟定奖惩制度、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条例等,约束操作人员行为的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安全,防止电气设备遭受二次损害;从责任化的角度来看,是为确保施工质量,促使操作人员自发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也为了让操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而采取责任划分机制,与奖惩手段结合,可以最大化的预控主观偏差风险的产生;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水平不佳,与操作人员综合素养欠佳有关,鉴于此,可以从人才招聘、岗前培训、资质考核、绩效评估四方面,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水平的增强存在较大便利[1]。
例如,可以将变电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划分为计划编制人员、基层员工组织人员、事故排障操作人员、现场监理人员等,可有效避免一人身兼数职或多人担当同一职位产生的工作压力大、责任推诿等现象,综合确保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正常展开,此外,向各个员工说明各自的责任,及相应的奖惩手段,也能保证员工按时上下班、定时巡逻检查、关注电压电流浮动水平,以此规避各类事故的产生,最后,招收高素质人才、展开岗前培训,可避免操作人员看不懂电气设备设计图纸,借助资质考核和绩效评估,能确保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适宜各自的工作环境,同时能紧跟公司的进步步伐。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水平不佳,与具体执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维护计划指导,缺乏监理人员的现场监督有关。从计划编制来看,计划编制包括操作工序、操作要点、风险类型、风险预控手段等主要内容,旨在辅助操作人员切实的完成相应职责,保障电力系统运作的安全高效,从操作工序上来看,可以是目标认知及明确、管理或维护步骤执行、质量检验、检修笔记记录等,操作要点上,一般是让操作人员注重安全防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维护带电设备时,更应做到细心、耐心,防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为避免电气设备遭到二次损害,风险类型及预控手段上,主要是防止工作积极性不佳、情绪暴躁人员、粗心大意人员造成的主观偏差风险,防止事故类型、设备类型等预先认知不清,造成的安全管理风险等,可以借助操作准备时间延长,及说明操作要点、操作工序、事故危害等方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从现场监理来看,为进一步保障现场维护、排障时的安全性,应当在重要区域或危险区域维护排障时,安排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从维护准备全面性、维护行为规范性、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对实际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维护人员在具体操作时,能够得到有效管控,同时,在监理人员监督下,被监督人员也能自发的约束操作行为、端正工作态度,进一步保障工作质量[2]。
例如,有效的值班制度、巡逻制度、电压电流数据监控制度等,能在电网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及时反应,根据突发情况应对制度,及时启动断路器、备用设备等,在电网事故较为严重下,展开计划编制工作,在阐明维修步骤、要点、风险类型及应对举措下,能有效的保障事故排除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同时,也能保障维修人员人身安全,防止电气设备遭受二次损伤,现场监理工作是对管理计划、维护计划的补充,监理人员在操作人员没有穿戴好绝缘服,准备好维修工具的情况下,拒绝操作人员进入操作现场,能最大化的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在发现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下,及时更换操作人员,也可避免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造成二次损害。
二次设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是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在电气设备中渗透的重要突破口,可以在一次设备改进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成为电力系统运作安全、高效的改进方向,主要包括电气参数数据采集、突发事故自动化应对、应急供电单元等,从电气参数数据采集来看,一般需要注重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在数据采集上,需要注重设备数据采集的灵敏度、精准度,与数据传输通道结合,规避数据失真、缺失、延迟等风险,最大化的发挥二次设备的效用,从突发事故自动化应对上,一般是在检测到电压超出正常值时,驱动过压保护电路,及时中断线路,达到及时止损目的,也可以自动切换备用系统,避免电力系统停机造成大面积电网事故,从应急供电单元来看,主要是为方便远程遥控、满足现场维修照明需求、数据不间断传输、延长二次设备使用寿命,对二次设备展开直流供电、独立供电,能增强二次设备在电网事故中的生存能力[3]。
例如,借助电气参数数据采集设备的微型化,可以将数据采集设备与配电柜高度集成,在不破坏配电柜整体布局下,便可以展开各个线路电力负荷检测,模块化设计,也方便二次设备维修、升级、安装等,在检测到输入线路电压异常下,及时切断电路,避免异常电流对各类用电设备产生冲击,为方便维护,应急照明设备可以使用独立供电电源,在电网事故产生后,仍能继续发挥照明功能。
电力设备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的工作难度主要集中在操作的安全性及操作效率上,鉴于此,可以从强化人事管理、加强计划编制及现场监理、促进高精尖设备开发应用三方面,充分保障运行管理及设备维护的安全、稳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