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警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2.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近年来,柬埔寨罢工频发,直接影响到在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投资积极性。作为柬埔寨出口经济的制衣制鞋业,该产业工人频繁发动罢工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街头政治,影响政局稳定。柬埔寨制衣制鞋业罢工往往以要求增加工人经济利益而起,但却常常会演变为包括政治斗争在内的社会事件。作为柬埔寨的主要投资方,中资企业在柬埔寨制衣制鞋业存在大量投资。
根据目前柬埔寨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年柬埔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在服装制造业,柬埔寨仍拥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柬之间会推进各种大型项目的合作,作为“一带一路”的样板国家,柬埔寨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而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资企业对柬埔寨进行产业转移和项目投资需要适应柬埔寨复杂的行业环境和劳资纠纷频发的情况,中资企业相互之间应紧密联系,抱团行动,积极应对。
中资企业投资柬埔寨,需要在进行投资前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了解柬埔寨的法律条文,同时在行业内组成定期培训,邀请柬埔寨国内相关部门及权威人士对现行法律和柬埔寨风俗民情进行详细讲解。根据柬埔寨法定节假日和宗教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情况,以免造成冲突。
中资企业向柬埔寨转移产业,进行投资,首先要熟悉柬埔寨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然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资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有限,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这种情况下,中资企业应采取抱团策略,同一投资区域内进行行业合作,增进对当地法律与风俗的了解。
中资企业“走出去”时间短,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未免不适应,而柬埔寨的法律体系不同于中国,一些中资企业由于不熟悉柬埔寨的相关法律,做出了违犯当地法律的事情。在中资企业的众多投资项目中,土地开放项目是中资公司出现问题最多的项目之一。按照柬埔寨现行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得进行柬埔寨土地买卖。部分中资企业不熟悉此项规定,有些中资企业在了解这些规定的情况下仍通过贿赂、非法交易的方式进行土地买卖,给中资企业造成不良形象。而在服装业领域,尽管不存在土地买卖问题,但部分中资企业缺乏对柬埔寨劳工保护相关法规的了解,降低环境保护的标准,通过非法禁锢工人的方式禁止工人进行罢工,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劳资关系的恶化。
柬埔寨的文化风俗与中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柬埔寨自公元1世纪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形成了以“君主加佛教”①为核心的政治文化。进入近代以后,法国殖民的同化政策改变了“君主加佛教”在柬埔寨政治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君主加佛教”在柬埔寨仍被广为接受,从法国殖民者利用君主实行间接统治,到四分五裂的柬埔寨依靠西哈努克的影响实现和解统一,国王对柬埔寨走出殖民统治与内乱的历史走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90年代,王权逐渐衰落,以“追随国王为口号”的王室的力量对柬埔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再如前,但柬埔寨人依赖国王的民族心理仍根深蒂固。
中资企业要在柬埔寨扎根,要懂得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在开发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宗教冲突和歧视。柬埔寨作为仍保留皇室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室在平民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资企业和华人管理者应尊重柬埔寨的国家制度,避免发生2016年国父逝世后,中资企业指导工撕毁国父画像等类似事件。
部分中资企业忽视柬埔寨的劳工保护相关法规,减少工人福利和津贴,降低环境保护的标准,通过非法禁锢工人的方式禁止工人进行罢工,这些行为不仅导致劳资关系的恶化,还影响行业形象。中资企业采取抱团策略时也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督促相关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个别企业给整个行业的中资企业带来负面形象。关注和尊重工会活动,合理倾听工人需求,建立起企业与工人工会的集体谈判协调机制,在行业层面为解决劳资纠纷提供渠道。然而,在给予工人足够的工资和福利的同时也要警惕无理取闹的工会煽动罢工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资企业进入柬埔寨为柬埔寨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但同时也享受了柬埔寨的相关优惠政策,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柬埔寨公益事业。由于历史原因,柬埔寨的教育事业曾经受到巨大重创,至今仍未恢复,扫盲工作艰巨,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下,大部分民众仅有小学水平。中资企业应群策群力,以自身特色积极捐助柬埔寨的教育事业,大力培育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和翻译人才,达到企业与当地民众双赢的局面。西港特区公司在特区免费开设中文培训课,在众多学生中进行中文翻译培训,不仅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素质,还为自身培养出了急需的管理人才,切实和村民共享中资企业进驻柬埔寨经济特区的好处,解答了村民对中资企业进驻的疑虑和负面印象。②此外,作为东南亚不发达国家之一,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疗条件水平较低,中资企业在进行正常经济生产活动时,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有利于改善自身形象,获得当地人的认可,减少误会和冲突。
结论
由于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服装行业的短视行为、党派间的政治角力、工会的推波助澜及集体谈判协商制度的缺陷等原因,柬埔寨罢工问题长期影响着柬埔寨的服装行业,甚至影响柬埔寨的政治稳定。尽管政府已经采取多重措施改善劳工环境,但劳资纠纷仍然存在。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柬埔寨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将越来越频繁,中资企业在柬埔寨,尤其是在制衣制鞋业的投资还有上升的空间,通过建立行业系统培训,加强在柬中资企业的管理,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尊重当地法律和风俗民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劳资纠纷。加强行业监督,关注工人需求,积极履行在柬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中资企业积极应对在柬投资遇到的劳资纠纷。
【注释】
①(柬)西哈努克口授,(澳)贝却敌整理.西哈努克回忆录——我同中央情报局的斗争[M].北京:商务图书馆,1979,177.
②柬华日报,邵建明:“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干?[N/OL].(2016-08-05)[2019-10-01].http://mp.weixin.qq.com/s/qfYL4Oy0tPKCsxj_ARGU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