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错误资源 构建开放性数学课堂

2019-03-28 09:53蔡奕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对称轴国旗比例

蔡奕容

(晋江市池店镇鹤浦小学,福建 泉州 362212)

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差错”是学生的准经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叶澜教授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1]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错误,冷静分析,化弊为利,充分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引领学生在了解错误、理解错误、改正错误过程中感知道理,领悟方法,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正确认识“错误”,转化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探索未知的过程中经常伴随着错误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行者。当学生的思维旁逸,出现异于常理的“错误”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错误”,用耐心、用爱心引导学生坦诚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把“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及时发现“错误”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加以科学的点拨,从而使“错误”成为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宝贵资源。

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大国旗长2.4米,宽1.6米;小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写出两组比,2.4:1.6和60:40,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比值,进而发现2.4:1.6=60:40,从而导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帮助学生理解大国旗是长比宽,小国旗也要长比宽,这样两个相对应量的比,比值才会相等,才能组成比例。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大、小国旗长和宽的已知信息再写一个比例。反馈交流中,有一个学生写出了2.4:60=1.6:40,立刻有同学提出了反对的意见:“2.4的单位是米,60的单位是厘米,它们不能写成比,更不能写成比例。”此时,笔者不急着回答这位学生的问题,而是转而问写出这个比例的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因为大国旗的长比小国旗的长等于大国旗的宽比小国旗的宽,它们是两个相对应量的比而且比值相等,是可以组成比例的,所以我认为虽然2.4和60的单位不同,但也成组成比例。”他话音刚落,刚才提出反对意见的同学马上点头认同,说:“我懂了,两个相对应的量,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如果当时笔者没有停下脚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随机生成的“错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笔者和学生就会失去一段美妙的数学之旅。

二、及时捕捉“错误”,提高课堂效度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群体。他们总能在课堂上制造出“错误”,而这些“错误”往往无法被教师所预知。出现错误是学生思维困惑的直接体现。当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即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认真分析学生的错因,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学生完成练习时,针对其中的长方形的对称轴有几条发生了争议: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它的对称轴有4条,有几个学生认为是2条。笔者决定把课堂上生成的这个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4条还是2条呢?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接着安排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最后发现对称轴是2条。笔者让第一个汇报只有2条对称轴的学生说说他们小组的验证方法:“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它只有2条对称轴的。”

以上教学,教师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错例,作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认真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并基于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的意图,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问题,自主地发现错误所在根源以及纠错方法。让学生在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和发展。

三、巧妙处理“错误”,鼓励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随着年龄增强,质疑、反驳、争论能力不断增大。当他们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时,教师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应他们的认知方向,进一步地挖掘?试想,如果教师在学生出错时,立即加以制止,甚至呵斥,按部就班地拉着课堂向着预设的轨道行进,则其教学效果将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的发展又在何方呢?因此,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教师预设的不一致时,教师要灵活地顺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包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性,巧妙地处理这些“错误”,为课堂教学增辉焕彩。例如,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时,有一次正计算这样的一道题:94-54×,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94-54× =40+9 =49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时,发现这位学生的解法如此与众不同,马上指名他上台板演。板书刚一结束,全班同学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他这种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教师问这位学生:“你是怎么想的?”“94减去54的六分之五,那我就先用94减去54得40,但是这样就多减去了54的六分之一,也就是多减了9,所以我又加上9。”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有创意的思考,让枯燥的计算课堂闪耀着思维的光辉,造就了一次对分数乘法计算的深刻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是学生思想的最真实呈现。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日,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自主的探究、大胆的质疑……[3]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一定要保持课堂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包容、接纳错误,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构建开放性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对称轴国旗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尊重国旗
先找对称轴!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