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

2019-03-28 08:40臧安民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广陵孟浩然黄鹤楼

○臧安民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非李白莫属。而他的代表作之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家喻户晓。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也是特别深厚的。

公元727年,李白已二十七岁。他东游归来,到了湖北安陆。他在这里住了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听说孟浩然也在此隐居,立刻登门拜访。虽然两人年龄整整相差了十二岁,可是二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无话不谈。当时孟浩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孟浩然生于盛唐,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曲意逢迎。他耿直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很好。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二人把酒言欢,谈诗论道,形影不离。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感色调。它不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痛断肝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完全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愉快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符合,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这是一次名人、胜景、盛世、未来也无限美好的送别。情浓景更浓。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这次离别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猜你喜欢
广陵孟浩然黄鹤楼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春晓
春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