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盈
【摘要】 人口红利曾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近年来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对中国的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数据、文献、报告等,研究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减少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结论如下:中国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比例上升等问题,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这会削弱经济发展,引起财政困难,带来养老、医疗、教育等诸多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作为应对,中国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人才红利、注重教育,调整生育政策等,家庭和个人也需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抚养比 人口年龄结构 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人口红利是指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国家经济呈现高增长的现象。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依靠改革开放政策与人口红利在经济上得到迅猛发展。但在经历了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效益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抚养比的持续升高和低生育率使得中国在2013年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减少,进入了劳动力负增长阶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10年总人口约为13.4亿人,总抚养比为35.6%;2017年总人口为13.9亿人,总抚养比为39.5%,比2010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而15—64岁的人口比2010年降低了2.7个百分点。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不断减少,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样的人口结构从长远角度看必定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给中国带来用工荒、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比例失调等负面影响。国家、家庭与个人需要展开相应的行动以适应此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的人口现状,探讨了人口红利消失对中国带来的可能影响,并给出了应对举措。
二、中国的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迅速增长,从1950年的5.5亿增长到2018年底的13.93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影响,人口的增速不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3.81‰,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的出现,人口红利也随之消失。衡量人口红利的主要指标有抚养比、老龄化比例等。图1所示为1960—2017年多个维度的人口指标[1],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变化及现状。
图1(a) 为人口总数及不同年龄段人口数变化,可以看出,1960—2017年间,中国人口持续增长,但前期的增速要高于近期增速,人口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就具体年龄段来说,0—14岁人口数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态势,近几年人口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未能与人口总数的增长呈现出一致性;15—64岁人口在2012年前呈现上升趋势,但2013年之后则趋于平稳,说明劳动力总数当前已经不再增长;而65及65岁以上人口则持续增长,近几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状态。
图1(b)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可以看出,三个年龄段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上升,现阶段已超过10%,2017年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0.6%,较2000年增长了3.7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已低于20%,2017年少儿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7.7%,较2000年下降了6.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比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这会导致中国当前劳动力比例减少。而随着老龄化的愈加严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用工荒也逐渐出现。
图1(c)为抚养比的变化图。抚养比是指15 岁以下和64 岁以上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分别称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低的抚养比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参与劳动生产,而抚养比的增長代表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减少与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缺乏甚至出现“用工荒”等问题,并会增加社会的抚养负担[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抚养比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0年的抚养比为35.6%且到达最低值,此后抚养比持续上升,2017年已增长到39.5%,且主要以老年抚养比增长为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已逐渐步入老年,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增长,国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出生时预期寿命已从1978年的平均65.8岁增至2017年平均76.7岁[3],这两点共同导致了老年抚养比增加。若老年抚养比持续增加可能导致将来的退休金等社会保障出现问题,因此老年抚养比增大的问题不可小觑,这样的年龄结构会不断增加劳动人口的压力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未来,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将持续加重,青少年人口即今后的劳动力人口仍持下降趋势,若以此情况发展,人口红利将会持续减少。
三、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对国家众多方面的发展带来影响。从经济层面来看,会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劳动力人口减少,且劳动力供给质量可能会下降;对社会发展来说,人口红利的消失可能会使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部分老年人的候鸟式养老也对旅游业等产业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会带来很大的赡养压力,个人将面临工作负担增加,且需上缴的社保费用可能会更多等问题[4]。人口红利会促进许多产业的变革,社会也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去适应未来的人口趋势。
3.1 经济问题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在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6%,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到了6.6%。相关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年来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5]。近年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来自劳动力人口数量基本持平并有下降趋势,且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使得劳动生产率受到影响,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用工荒,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一些即将退休的职员可能会选择提前离职,这一举措也对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3.2 社会与家庭问题
近年社会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年抚养比加大而从许多方面显现出来,养老、医疗和教育是当下较为主要的问题。在养老方面,当前养老院及社会配套设施的不足,是养老方面的一大问题,未来老龄化的持续增加,将会加大社会养老负担,养老院及配套设施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在医疗领域,虽然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但仍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医疗需求,如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仅有5.72张,床位数仍很紧张。未来,随着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这会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在教育方面,随着青少年人口的减少,中国预期的学生入学数量也会减少,这会造成未来潜在的大学生数量减少,高科技人才的数量也会因为青少年数量的减少受到影响。
人口红利减少对个人与家庭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使得中国许多青年人口为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一个青年家庭需要赡养夫妻双方的两对父母;二胎政策放开后,独生子女家庭还要面对一到两个孩子的压力。这也诱发了许多问题,部分独生子女因承受不了工作与家庭同时带来的压力而辞职,也有部分因压力过大而患上焦虑等病症;有些老人也因为孩子在外工作无人照料而成为“空巢老人”,一些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很久才能见到父母一次而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房价也步步抬升,有些人为了给家人一个良好的环境还需承受还房贷、车贷等压力。
3.3 财政
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而青年人口减少,这会造成养老金面临很大的压力。政府的资金或许会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税收不足以供给养老金等问题无法正常周转,从而面临需要提高劳动人员税收的压力。现今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可以使部分省份获得拨款,但几十年后各省老年人口等方面需要的开支都增加,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社会养老体系需要观察。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公共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需探索新的措施去保障公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财政方面的权益。同时,社会养老金的压力,可能会造成劳动人口需要承担更大的抚养压力。
四、应对措施
目前看来人口红利的减少已不可避免,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采取相应措施。结合发展趋势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应政策,以此来尽量降低人口红利减少带来的各方面问题。
4.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并未因此承受较大经济影响的国家的做法。例如北欧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而出生率极低,但经济发展一直可持续,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达、科技创新能力活跃。北欧国家用较高的税收和福利为国家的教育、养老金和其他社会服务提供帮助,并减小贫富差距,政府对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并且持续进行各项改革。中国需要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尽早进行产业转型,减少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靠,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考虑发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工作的相关服务业,促进老年人口再就业。
在未来的产业转型中,中国还要着重发展养老产业以应对人口问题。如发展可以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公园、广场、活动中心等产业;发展相关的医疗卫生产业,提高养老院的比例和照看水平;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口智能、物联网等趋势,发展高科技如智能机器人、VR等,用于更好地照看老年人。
4.2 创造人才红利,优化生育政策
中国人口红利的减少不可避免,想要减轻人口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必须提高劳动力水平,创造人才红利。可以大力发展教育行业,使中国在教育方面,出现教育红利和人才红利。在相关政策上可像北欧国家一样发展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发放资金、奖学金等方式支持更多产业的创新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等项目。
尽管中国当前放開了二胎政策,但计划生育并未完全取消。在生育等相关政策方面,中国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实行计划生育前后的发展状况来制定新的相关政策。当前二胎政策暂时还不能较大程度地缓解中国的人口问题,未来若出生率继续下降,可以考虑是否再次全面放开生育,并且对积极生育的家庭进行相应的奖励。
4.3 家庭和个人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还需在工作和抚养老人、小孩等方面进行平衡。多些陪伴,不让父母成为“空巢老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也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还需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对老人养老方面的问题。从小抓起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国家的技术人才,为中国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
五、 结论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口红利减少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影响,以及该问题的应对举措。人口红利的减少主要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带来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加重家庭赡养压力,加重财政压力。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量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展养老产业,利用高科技改变老年人的照看水平;不断优化生育政策,适当时机放开人口生育;对于家庭和个人,也需要积极适应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压力,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参 考 文 献
[1] 世界银行数据库[DB/OL]. https://data.worldbank.org.cn. 2019-03-01.
[2] 马磊. 人口抚养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2(12):33-36.
[3]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06-12.
[4] 王阳.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2,33(05):1-6.
[5] 张车伟.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