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华
1572年8月24日凌晨,法国巴黎还在沉睡之中。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很多天主教徒。他们似乎像事先约定了似的,统一臂缠白色袖章,手执凶器,挨家挨户敲打房门,一旦发现新教徒(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便不由分说强行拖到大街上,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现场处决。当日,数以万计的新教徒惨遭屠戮,巴黎城内血流成河。这是巴黎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这次惨案背后,影影绰绰闪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凯瑟琳·德·美第奇。许多人谴责她为此次大屠杀事件的始作俑者。那么,凯瑟琳·德·美第奇是何许人也?
1519年4月13日,凯瑟琳·德·美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不幸的是,凯瑟琳的母亲产后发热持续不退,很快竟撒手人寰。几天之后,凯瑟琳的父亲也突发急病猝然离世。尚未满月的小凯瑟琳,转眼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凯瑟琳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里。姑姑对小凯瑟琳寄予厚望,一心想把侄女培养成为伟大女性,以继承美第奇家族的荣光。还在凯瑟琳蹒跚学步之时,姑姑便对她进行了严格甚至刻板的教育,动辄呵斥打骂,而凯瑟琳天性活泼好动,对这种教育很不适应,但她从不当面顶撞,每次都是乖乖听话。生活的磨砺,让凯瑟琳从小学会了察言观色,顺水推舟。
1527年4月,凯瑟琳刚满8岁。时局突然动荡起来,来自德意志地区的叛军攻陷罗马,美第奇家族出身的罗马教皇仓促逃生。与此同时,佛罗伦萨也不断出现暴乱,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出现危机。不久,家族领袖决定“走为上策”,带领家族成员暂时撤出佛罗伦萨。
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单单留下了小凯瑟琳。她被带进了佛罗伦萨的一家修道院,由修女代为看管。此时的小凯瑟琳无异于人质。一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监护人,被关在一间与囚牢无异的修道院里,该是何等惶恐,何等茫然。小凯瑟琳清楚地知道,自己无依无靠,生死完全掌控在别人的手上。她将恐惧和不悦隐藏起来,换之以温顺的面孔。她的努力有了回报,修女们表面上对她很严厉,背地里却很疼爱这个女孩儿,这让凯瑟琳在严酷的环境中感到一丝温暖。
1529年10月,美第奇家族派兵反攻佛罗伦萨,要求归还凯瑟琳,但佛罗伦萨当局坚决不同意,还下令加强对凯瑟琳的看管。有些佛罗伦萨市民甚至公开议论要将凯瑟琳卖到妓院去任士兵蹂躏,或者裸体绑到城墙上去充当炮灰。修女们非常担心凯瑟琳的安全,她们日夜不停地为这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儿祈祷。
此时的凯瑟琳却表现得异常坚强和果断。她换上修女的衣服,把头发全部剪掉,对修女们说:“嬷嬷们,现在我也是修女了,看看谁敢冒着开除教籍的危险把我拉出修道院!”
所幸的是,不久之后,佛罗伦萨当局被迫开城投降,凯瑟琳得救了。
1533年,在罗马教皇的撮合下,14岁的凯瑟琳离开意大利,抵达法国,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亨利结婚。这个年幼的意大利女孩儿从此步入了法国宫廷。
在法国人看来,凯瑟琳并没有什么闪光之处。她尚未发育成熟,身材纤薄,脸上稚气犹存,在美女如云的法国王宫,真是毫不起眼。她虽出身于佛罗伦萨豪门美第奇家族,但比起动辄数百年历史的法国王公贵族而言,却只能算是个暴发户。而且,当时罗马教皇主婚时曾许诺以几座意大利城池作为凯瑟琳的陪嫁,可没过几年教皇就撒手人寰了,这些许诺也就成了黄粱一梦。连凯瑟琳的公公、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都私下评论:“这个媳妇进门真是一毛钱陪嫁都没带。”
凯瑟琳很快意识到自己处境不妙。她明白,要想在这个陌生的国度生存下去就只能仰仗弗朗索瓦一世的仁慈。她详细打探弗朗索瓦一世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投其所好。弗朗索瓦一世年轻时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十分着迷。凯瑟琳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她常对国王谈论罗马的赏心乐事和山珍海味,这令国王非常开心。国王喜欢打网球、喜欢骑马,凯瑟琳无一例外也都表示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国王开始对她有了好感,开始亲昵地称呼她为“我的女儿”,这表示,国王从心底接纳了凯瑟琳。
可另一个人让凯瑟琳仍然感到压力重重,这就是她的丈夫亨利。凯瑟琳费尽心思,百般逢迎,却换不来丈夫一个笑脸。她慢慢打听到,在丈夫的心里,其实住着另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戴安娜,她比亨利大了整整19岁。
戴安娜虽然年长,但驻颜有术,而且聪明优雅。亨利的心完全被這个成熟冷艳的女人俘获了,他大多数时间都和戴安娜待在一起,但凯瑟琳并没有介意,至少表面上没有。相反,她装作十分喜欢戴安娜,甚至在某些场合还对她逢迎巴结。凯瑟琳明白,此时的自己绝非戴安娜的对手,在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对手之前,她宁愿隐忍。
凯瑟琳的计划奏效了,戴安娜被凯瑟琳温顺、平庸、逆来顺受的外表所欺骗,决定尽力帮助凯瑟琳。当凯瑟琳生病时戴安娜出面照料她;当凯瑟琳婚后很长时间未能产下子嗣时,戴安娜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她提供各种受孕的建议。
1544年,在嫁入法国宫廷11年之后,凯瑟琳终于产下一子,保住了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在随后的日子里,凯瑟琳陆续生下10名子女,其中7名长大成人。
命运终于向凯瑟琳绽开了笑脸。1536年,亨利的兄长、时任王储突然病逝,亨利擢升为太子,凯瑟琳也妻以夫贵,成为太子妃。1547年,弗朗索瓦一世去世,亨利继承王位,是为亨利二世,凯瑟琳成为名正言顺的王后。尽管身居后位,凯瑟琳依然谦虚谨慎,尤其在与戴安娜相处时更是表现得雍容大度。在她的加冕礼上,她让戴安娜一直紧挨着她,两人的神情动作,俨然是亲密朋友。
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次比武时被对手的断矛刺穿双眼,一周后驾崩,弥留之际一直念念不忘戴安娜,此时的凯瑟琳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她下令不准戴安娜前来探望,也不准她出席亨利二世的葬礼。不仅如此,她还没收了亨利二世送给戴安娜的珠宝和城堡,并将戴安娜流放他乡,多年的隐忍等来的就是这一天。
亨利二世驾崩后,凯瑟琳的长子小弗朗索瓦继承王位,是为弗朗索瓦二世,凯瑟琳以王太后的身份宣布摄政,从此开启了她长达三十年的政治生涯。
弗朗索瓦二世即位时年仅15岁,从小身体羸弱,而且患有肺病。他虽然和来自苏格兰的玛丽成婚,但因其不良身体状况一直未能圆房。1560年,在即位一年之后,弗朗索瓦二世因为一次严重细菌感染而不治身亡。
此时的凯瑟琳表现得异常冷静。她并没有哭天抢地,甚至都没有在儿子病榻前守护。当时的英国驻法大使评论道:“国王的死对太后是一件幸事,因为太后无法控制他。”
也许确实如此。凯瑟琳意识到,唯有掌握权力,方能在政坛上屹立不倒。由于弗朗索瓦二世没有子嗣,王位将传给凯瑟琳次子查理,但是查理年仅十岁,不能亲自执政,于是凯瑟琳再一次成为摄政王太后。
弗朗索瓦二世死后,凯瑟琳听说新寡的儿媳妇玛丽当年曾撺掇丈夫不听母后的摆布,立刻对其施以强硬的手段。玛丽被迫归还王室珠宝,后又被打发回娘家。玛丽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坐船离开法国。当她的船渡过海峡时,这位18岁的女孩儿止不住泪流满面,她哽咽低语:“再见了,法国!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1561年5月,查理在兰斯大教堂匆匆即位,是为查理九世。这位幼小的国王在御座前放声大哭,大喊王冠“太重了”。太后凯瑟琳站在一旁,漠然视之。她决定将这个幼小的国王牢牢攥在手心。她以摄政王太后的名义晓谕天下:一切政务文件都应当交给太后过目,而非国王本人;一切事务都要由太后处理,王室玉玺也由太后掌管。凯瑟琳还把自己的心腹任命为国王的内侍长,命他盯紧国王,向她报告国王的一举一动。
查理九世和不久前驾崩的兄长一样,体弱多病,常常发烧咳嗽。随着年龄的增长,查理九世越来越容易陷入狂暴的愤怒,事后又筋疲力尽,感到懊悔。太后时时不离左右也使他感到窒息。
这一时期,法国局势波云诡谲,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仇视,宗教冲突愈演愈烈。凯瑟琳知道,要想确保王权的最大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在各派势力之间找到制衡点。她提议让自己的女儿、信仰天主教的玛格丽特嫁给信仰新教的纳瓦拉国王亨利,以此缓和两教的矛盾,提升王室的地位。
玛格丽特是凯瑟琳的第三个女儿,人们习惯称她为玛戈。她长得非常美丽,浓长的睫毛,美丽的眼睛,迷人又善解人意。纳瓦拉是法国边上的一个小国,因与法国王室联姻而成为法国的友好邻邦,绝大部分国民信仰新教。1571年春季,凯瑟琳对外公开宣布说要尽力推动女儿玛戈与纳瓦拉国王亨利的婚事。法国宫廷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可让法国获得持久和平。但玛戈却打心眼里不愿意,因为她已有自己的心上人。然而,她从小就受到母后的严格管教,母后偶尔盯她一眼都会让她心惊肉跳。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她也不得不听从母后的安排。
1572年7月,纳瓦拉国王亨利正式进入巴黎,与玛戈完婚,一同前来的还有4000名携带武器的新教徒。他们一则为参加结婚庆典,二则是保护他们年轻的国王。8月,纳瓦拉国王亨利与玛戈在卢浮宫签署婚约,由红衣主教主持婚礼。新娘在其兄长、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引导下出来,她穿着紫色天鹅绒的袍子,头戴冠冕,上面饰有大颗珍珠、钻石、红宝石等,衣服上配着白貂皮,王室的珠宝在她身上闪闪发光,长长的藍色披风,拖地部分有她四个身长,由三位伴娘提着。当红衣主教询问玛戈是否接受纳瓦拉国王为其丈夫时,她的脸色很苍白,神情很沮丧,迟迟没有给出回应。这时,站在她身后的查理九世摁着她的后脑勺使劲推了一下,促其表示同意。
然而,目睹此情此景的凯瑟琳内心却很复杂。一方面,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两个宗教派别之间消弭干戈,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她却对新教徒产生了新的仇恨,因为他们正在试图影响她的儿子、法国国王查理九世,而且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查理九世特别信任一位名叫科利尼的新教领袖,凡事都要咨询他,任其处置,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尊其为父辈。
凯瑟琳的地位因此变得很尴尬:由于她将女儿嫁给新教徒,她得不到极端的天主教徒的信任;由于她是意大利人,普通法国民众也对她不欢迎。现在她又发现,科利尼正在试图夺走她的儿子。怨恨和嫉妒折磨着凯瑟琳,她决心除掉科利尼。
几天之后,消息传来,新教领袖科利尼在回家的路上遇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利尼并未身亡,刺客的手枪只击中了他的胳膊。然而这事却在新教徒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公开指责天主教徒,并成群结队地在巴黎游行示威。有些新教徒居然闯进卢浮宫面见国王,要求立刻惩办凶手。他们甚至放出话来,如果国王不主持公道,他们就要让天主教徒血债血偿。
新教徒的激烈反应让凯瑟琳恐惧不已,她害怕自己的阴谋败露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她把心腹叫过来,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将滞留在巴黎的新教徒一网打尽。
但这个计划还必须得到国王准许。凯瑟琳走进国王的御书房,软磨硬泡。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查理九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他突然变得怒气冲冲,大声叫嚷道:“好吧,我答应你,杀掉新教徒,杀吧,把他们统统杀光!”
没过多久,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一时间,火枪声、手枪声、嘈杂的喊声和绝望的哭叫声将巴黎的夜空撕裂,地狱之门打开。这天,巴黎的街巷潮湿异常,就像是下过一场大雨,只不过那地面上闪烁的不是雨水,而是鲜血。新教徒的尸体被人用小推车推到塞纳河边,鲜血染红了河水。很长一段时间,巴黎人都不吃河里的鱼,因为河水已被完全污染,尸臭扑鼻。
这天是1572年8月24日,是基督教纪念耶稣门徒圣巴托洛缪的节日,所以这次事件又被称为“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后两个月,大屠杀又从巴黎向法国其他城市扩散,据估计总共有7万人遇难。
这是巴黎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夜,也是凯瑟琳一生中最为人诟病的污点。
大屠杀过后,查理九世变得更加忧郁和多疑。他内心充满罪恶感,晚上经常睡不着,一闭上眼,那些被杀的人就出现在梦里。他身体变得异常虚弱,还忍受着疾病的折磨。1574年,他的病情日益恶化,终于撒手人寰。
因为查理九世并未诞有男嗣,所以凯瑟琳的三子亨利继位,史称亨利三世。亨利三世和他的两个哥哥不一样,他优雅、健谈、敏捷、勇敢,对艺术也有相当的鉴赏力。然而,让法国人有些接受不了的是,亨利三世喜欢穿着女装。每次参加宫廷舞会时,他都是涂脂抹粉,身着长裙,浑身上下散发着浓郁的香水味。他还豢养了一群贴身侍从,对其宠爱无比,经常当众拥抱他们,日夜不离其左右。
凯瑟琳害怕这些侍从势力过大,要求国王遣散他们。国王并没有照办。凯瑟琳又安排自己的心腹担任国王的内侍长,可国王很快就将其解职,将这一职位交给了他的一位贴身侍从。
儿子这么不听话,让凯瑟琳非常难过。她痛苦地意识到,亨利三世已是成年人,她已无法轻易地控制他的思想和行动。这意味着,她将与权力核心渐行渐远。
1589年1月,年届七旬的凯瑟琳不顾医生的劝阻,去城外的一个小教堂做弥撒。路上她受了风寒,当即发起烧来。到了晚上,病情越发重了,终于卧床不起。几天之后,这个掌控法国朝政达三十年的女人停止了呼吸。
凯瑟琳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半年后,她的儿子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由于他亦无男嗣,按照当时的法国法律,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妹夫、玛戈的丈夫、纳瓦拉国王亨利,纳瓦拉和法国合并,统治法国260年的瓦卢瓦王朝从此谢幕,波旁王朝正式走上前台。
凯瑟琳·德·美第奇出身于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14岁来到法国,70岁离世,在法国生活了五十六年,掌控法国政权长达三十年。作为一个女人,她获得了极致荣耀:自己身为王太后,三个儿子当上国王,两个女儿当上王后(长女嫁给西班牙国王);作为一名政客,她却受到很多历史学家诟病,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是她一生无法洗刷的污点,至今很多法国人仍称这位令人可畏的女人为“蛇蝎夫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凯瑟琳取得多大的荣耀,或者遭受多大的争议,她的时代终究还是落下帷幕,留给后人的是一连串的慨叹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