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梅 贺阳
摘要:研究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的造型,探索传统民族儿童服饰的造型艺术。追溯儿童围涎的起源以及分析儿童围涎的具体造型,以小见大,挖掘中国传统民间服饰艺术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围涎作为晚清民国时期儿童服饰的一个重要品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服饰艺术的一部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关键词:儿童围涎 造型艺术 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2-0088-03
引言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变迁,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清之“瑰丽繁复”,服饰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从发展到演变,从形制到色彩,从等级制度到经济生活,从场合礼仪到民俗风情,皆独具特色。儿童围涎作为重要的儿童服饰品类之一,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民间服饰艺术。其款式多样、造型多变,从圆形到四方、从花形到柳叶、从虎形到猪形、从锁形到异形,纷繁绚烂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对美的向往,更是人们对生命延续的虔诚祈盼,是母爱的符号,也是民间文化中女红艺术的印记。
一、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的起源
从古至今,百姓抚育幼儿的过程中,围涎都是必不可缺的服饰品,无论是造型简单亦或是风格独特的。围涎围在儿童颈部以保护里层衣物,从功能性上来说,这与成人围以云肩相似。围涎也被称之为“小云肩”。围涎可说是云肩的缩小版和精简版。围涎多为婴幼儿穿戴,云肩则是妇女的佩饰。随着围涎的长期发展,人们加入了自身对审美的需求,无论从围涎的色彩还是纹样上都体现了长辈对孩童的殷殷希望与美好祝福,从服饰审美和心理需求上来说,一针一线都展现了母亲对于子女的深切关爱与殷切希望。
二、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的基本造型
圍涎是传统儿童服饰中重要的服饰品之_,造型各异、色彩讲究、制作精美,成为民间服饰艺术的一个特殊符号。围涎的造型一般比较概括,多平面处理,可写实,可只求表现生机活力,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都极力突出动感和朝气,即便是器物及抽象几何形,其形式也十分讲求神韵和活力,很符合儿童的需求。儿童围涎的结构较成人云肩更为简单,只需留一个开口佩戴即可。整体造型对称和谐、均衡稳定。常见的儿童围涎造型有圆形、方形、动植物形、人物形和衣身一体形等,丰富多变。
(一)几何形围涎
几何形围涎是儿童围涎里最为常见的一种,一是造型简单便于制作,二是款式大方益于观赏。几何形围涎大致分为三种,即圆形围涎、四方形围涎和多角形围涎。
1.圆形围涎:圆形围涎是几何形围涎中最常见的一种。圆形围涎造型简单,只需将一块布料裁剪成圆形,中间挖出领窝,向上剪出开口,再加上缘边,最后进行装饰即可。(如图1、2)所示,圆形围涎整体呈圆形,外围与领窝呈同心圆的样式,再用刺绣、拼布等工艺进行装饰。
圆形围涎的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上面进行刺绣,用平针绣刺绣花鸟植物、琴棋书画等图案,极具意境;一种是用拼布的手法贴补绣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纹和老虎纹,还有公鸡纹、蝴蝶纹、蜜蜂纹,也有人物纹的。可见围涎上的刺绣纹样并不局限,自然界和生活中所见的景、物皆可绣在其上,足可包罗万象。
2.四方形围涎:四方形围涎也比较常见,其基本造型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一片式的四方形结构,一种是由两个或四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四方形结构。四边形围涎中最典型的是四合如意形围涎。四合如意式也是中国妇女云肩最为典型的形制,与中国传统建筑“四方四合”的理念相一致,是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如图3)是晚清时期的四方形儿童围涎,这款围涎的披领外形、多重滚边和用色习惯都具有典型的满清特色,可见当时民间服饰也是受到宫廷服饰影响的。
3.多边形围涎:多边形围涎,顾名思义外形整体呈多边形,多以拼布和刺绣的方式制作并装饰,留出圆形领口。(如图4)所示的围涎,围涎正面用红、绿、白三色缎为底,用蓝色缎滚边,以黑色绦子边装饰,并刺绣以花鸟图案“瓜瓞绵绵”,寓意子孙昌盛,兴旺发达。(如图5)所示的围涎,外围多边形往里收成五个角,中间留出7.5cm领口。整个围涎以红缎为底,黑缎滚边,红色和黑色,跳跃和沉静,色彩搭配和谐。黑色丝线绣上“佛手”、“寿桃”、“石榴”等图案,佛手寓意福、寿桃寓意寿、石榴寓意多子。
(二)植物形围涎
植物形围涎可以大致分为柳叶形围涎和吉祥瓜果形围涎。柳叶形围涎与四合如意形是成人云肩和儿童围涎的典型代表。吉祥瓜果形如佛手柑形、桃形、石榴形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历来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最吉祥的祝福。
1.柳叶形围涎:柳叶式是中国妇女云肩最为典型的形制。柳叶形围涎与成人柳叶形云肩的形态基本一致,由八条、十六条、十八条数量不等的柳叶形呈放射状拼合而成,寓意春色满园、生命长青。柳叶形云肩每片柳叶的色彩,有的是同色,有的是邻近色,也有的是对比色,但不论是那种颜色搭配,每片柳叶上刺绣的图案都各不相同,有的围涎上还饰以垂穗,颇有华丽灵动之美。以大小相同的柳叶造型,在一定的规矩中通过布局来产生节奏感,动静结合,赋予围涎以动感和生命力。
(如图6)是晚清汉族的一件柳叶形儿童围涎。该围涎直径34cm,领围直径9.5cm。主要面料为黄绿素锻,共17片柳叶,每片上均用平绣工艺刺绣花卉图案,图案均以单支花枝的样式出现,形态、颜色各不相同。柳叶呈弧形向外发散,充满律动感。统一的造型下富有变化,使得整个围涎既精致典雅又活泼生动,很适合儿童。
2.花瓣形围涎:花瓣形围涎最外轮廓呈花瓣状,花瓣数量多有不同,四瓣、五瓣最为多见,其次还有六瓣、八瓣。围涎的制作取法自然,以花瓣形态为主,花瓣数量不一,以造型变化丰富。在此基础上,每瓣上再加以装饰,或是同样图案的重复,整齐规矩;或是不同图案的组合。(如图9)所示围涎是在六瓣上分别刺绣“看花去马如飞”六个不同的字体,并刺绣花卉点缀字体。(如图10)所示围涎是在每瓣上均用平布的方式装饰南瓜纹,寓意子孙昌盛。花瓣形围涎利用花瓣造型作为整体,再在每个花瓣上加以装饰,采用变化统一的方式造型,模件化的方式制作,既简化了制作程序,又满足了视觉上的平衡感,符合审美需求。
(三)动物形围涎
动物围涎是晚清民国儿童围涎中造型最为特殊的一类,据考据,此类围涎盛产于山西、陕西和山东一带。动物中的狮虎本身即是生命活力和智慧力量的象征,更是人们心中驱除邪恶的瑞兽。以动物形象作为围涎造型其深意不言而喻。
1.虎形围涎:山西地区流行给孩子戴的围涎,多为虎形,用布缝制成圆环状的虎形,围在孩子的脖子上,—方面保持孩子下巴的干爽,十分实用,—方面老虎的形象寓意儿童“虎虎生威”,寄予孩子美好的祝愿,具有相当的审美和文化价值。不只是虎形围涎,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兽鞋,都是“望子成龙”,祝愿孩子“威武如虎”,期望孩子生龙活虎般成长起来的表现(如图11、12)。
2.猪形围涎:较常见的虎形围涎而言,猪形围涎比较少见。农村有句俗语,“富不离书,穷不离猪”。其一,家畜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二,猪是十二生肖之一;其三,“猪”与“诸”谐音,可寓意“诸事如意”。因此,猪作为民间的吉祥物之一,其形态也被运用于鞋帽、枕头以及儿童围涎的制作上。(如图13)所示的围涎即是用贴补绣的方式制作的猪形围涎,猪的造型憨态可掬,寓意家族富贵如意。
(四)其他
1.锁形围涎:清代时盛行给儿童佩戴长命锁,以此来锁住儿童,驱邪保平安,长命百岁。其中集百家福气的百家锁最为流行。锁形围涎造型脱胎于儿童佩戴的银锁,因其造型与锁相似故称其为锁形围涎。
(如图14)所示围涎是清中期汉族的一件锁形儿童围涎。该围涎由八片组成,整体呈锁形,长32cm,宽25cm,造型独特,精巧可爱。围涎以红缎为底,刺绣粉、绿色花卉图案,以黑色缎、盘金和蓝色织带镶边,使得整个围涎既高贵典雅,又明快活泼,很适合儿童。围涎上每片的刺绣图案都不同,有荷花、牡丹,也有简单的五瓣小花,但是整体以花卉图案为主,既丰富又统一。此件藏品的材质为缎,正面为鲜艳明快的红缎,背面为暗雅清新的果灰色缎。采用平绣和盘金绣的刺绣工艺以装饰。
2.转花形围涎:转花形围涎是一种比较少見的围涎造型,(如图15)所示的六色转花围涎,直径27.7厘米,由六片不同颜色的类云形旋转组合而成,中间留出直径为7.7厘米的领口,缘边用盘带绣工艺进行装饰。这件转花形围涎逆时针旋转组合,带动观者的视线,充满动感,仿若儿童的活泼健康、快乐生动。
3.衣身一体形围涎 衣身一体形围涎增加了前面部分,多出衣身,形式上像围涎加肚兜的结合。(如图16)所示的衣身一体形围涎,保留了围涎的整体造型,在此基础上加入衣身,兼具围涎和肚兜的功能,扩大了适用范围。由此看出,衣身一体形围涎应该是现代儿童所用围兜的前身。
4.异形围涎
儿童围涎的造型多样多变、不拘一格,其中不乏造型独特的异形围涎。(如图17)所示的围涎以绿色、米白色、牵牛紫、龙胆紫四色为主,缘边用粉色、蓝色包边,不加刺绣,仅以绦子边装饰,外缘做成放射性的尖角,增加装饰性。也有(如图18)所示的围涎,整体像是鱼的变形,左边像鱼尾的部分又有石榴的形状,动植物变形组合而成,寓意“年年有余,多子多福”。异形围涎多是几何形、动植物形的糅合变形,形成独特的外形,造型生动有趣。
三、晚清明国儿童围涎造型艺术分析
围涎的整体造型呈放射状态,有四方、八方,象征四时八节,与中国传统方位相应。古建筑讲求四方四合,八方吉祥,八方代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八个节气,围涎制作显然也采取了这样的造物方式,使人得自然造化,八方平安。除此外还延伸出五方、六方形态,女红技艺的丰富巧思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创新变化、因人制宜。
中国传统造物理念是将“五色”视为最正统的颜色,围涎用色也不例外。围涎制作以青、赤、黄、白、黑为主,以间色为辅。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乃是构成世间万物的根本,五色是本源之色、万物之色。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五行之秀,讲究“礼”、“义”,讲“正身”,就是“义”正自身。在“正身”观念的影响下,自然也就有“正色”之说,封建制度莫不把色彩的严格使用列入维护等级制度的范畴,发展下来,人们对于颜色的选择是无比|直重的。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寄》里提到,“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围涎与云肩一样,色彩要与外衣的色彩相配,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色彩的选择既要符合审美需求,也要讲求与服装内外一致、相得益彰。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文化跟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一直绵延至今。纹样本身的装饰作用被淡化,而其蕴含的寓意日益深刻。古人将不可见的美好字眼转化为可见的自然万物,以此赋予图案美好的寓意,借“蝠”寓福,借“鹿”寓禄,石榴多子寓意百子干孙,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传统纹样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洗礼,既取法自然,涵盖山水风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又不乏奇思妙想。儿童围涎上多用三多纹、五毒纹、狮虎纹等符合儿童的纹样。
围涎的材质多为正面素锻、背面素锻或是棉布,此基础上,用拼布或刺绣的手法加以美化。使用的刺绣技艺丰富,极尽可能,精心巧妙,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辫绣、锁绣等。
结语
晚清民国儿童围涎是汉族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围涎造型对称均衡,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且取法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理念。围涎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是传统女红技艺的载体,更是母爱的寄托。儿童围涎是母亲为保护孩子而制成的女红技艺的集合,是为孩子祈福祝愿的集合,是从造型到色彩再到工艺的集合,不仅与生活息息相关,满足儿童生理需求,而且连接着情感世界,满足母亲精神需求。围涎是富有审美情感的,是文化视觉的符号。
参考文献
[1]崔荣荣,王闪闪中国最美云肩:卓尔多姿之形制[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
[2]崔荣荣汉民族民间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段宁宁.晚清民国婴幼儿围涎的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H贡布里希,范景中等译秩序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粱惠娥中国最美云肩:情思回味之文化[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
[6]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7]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8]王金华中国传统服饰:儿童服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9]王晓矛中国最美云肩:繁花似锦之纹饰[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
[10]宋春会,王羿*福寿纹在清末服饰品上表现技法研究[J]设计2017,30 (7):30-33
[11]王银华,杨树彬中国元素的图案在服饰上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6,29 (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