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姣
摘要:为了研究西方大学校标的设计特色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采用教育美学理论对其设计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融合元素和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详细的阐述。认为西方大学校标中的文字优美简练、图案庄重严肃、意象内涵深刻,折射出了西方大学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从其形式结构和意蕴上看,具有形式美和意蕴美和传承美的特点。运用该理论对西方大学校标进行解析可为未来大学产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校标 形式美 意蕴美 传承美
中国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2-0032-03
引言
图形是将文字或语言信息转换为可视化符号信息的一种形式,平面设计中将其视为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現阶段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素养,尤其是精神文明素养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西方大学校标的外观设计中包含着对建校历史、大学校训、大学建校风格和大学办学传统等因素的凝结,融合色彩、图形、意义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和意蕴美和传承美。其绚丽多彩的外形设计、内涵深厚的图形构造无不给以后的大学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建议和更高的要求。
一、美学与大学校标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提出了美学这一名词,它首次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提出。叶果洛夫曾说过,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隐藏着审美问题,问题的本质不是美的多与少,而在于怎样把美充分表现出来[1]。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发展范畴内的事物,还衍生出了其他的类型。教育美学就是其延申出来的一部分,审美教育的问题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来的,他倡导的“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和“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对教育美学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蔡元培认为,教育美学就是对身处其中的人进行熏陶,使其拥有具有强大推动力的感情。叶学良认为“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教育活动的审美体验、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以及学校教育过程本身的审美创造规律[2]。”教育美学的实质是运用美学理论对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审美问题进行探讨,对教育活动如何达到审美效果,如何促使教育活动发挥功能进行详尽的阐释。它蕴含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它指的是任何具有审美意义且能推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活动或过程[3]。
在平面设计中,将平面上的色彩与文字、图案与标识等要素进行合理完善的组合就可以达到给受众带来视觉与心灵上的感应的效果。校标又称校徽,它是学校气质和风采的概括和体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它是设计者有目的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是一种具有美感与纪念意义的艺术活动。设计校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别学校成员、留存纪念并以图案兼文字的形式对一所大学的办学性质和学科设置进行介绍,同时也给佩戴者施加无形的纪律约束。从教育美学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学校标可以看到:其构图与制作形式给人以视觉审美享受的形式美;从其所包蕴的深刻内涵上可解析出其对大学教育的辅助作用;从其对大学创建者们信念的传承与对求学者的殷切期望上可解析出其对大学精神文化的继承。浏览不同大学的校标时,都会给人带来一种美的熏陶[4]。而且大学校标通常是由文字、图案和意象三种要素构成的具有形态结构的图形,优美简练的文字、庄重肃目的图形、意蕴深远的意象使得大学校标披上了魅力的纱衣。
二、美学视角下的西方大学校标设计解读
西方大学的校标设计不仅达到了色彩分明、图形清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其图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它是连接大学与大学师生员工的一根纽带,从其绚丽多彩且造型独特的外观上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从其蕴含的文化深意上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升华;从其传承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上给人带来灵魂上的震撼。对西方大学校标的设计研究可结合教育美学理论,从其受众角度出发对其所具有的形式美、意蕴美和传承美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一)西方大学校标的形式美
所谓形式是指大学校标的结构组成,西方大学的校标结构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构造通常是圆形或盾形图案上标示出大学名称、建校时间和其校训等元素,内部为校标所蕴含的大学人文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与办学精神[5]。它所具有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其外观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因此在其设计之初就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将多种元素自然贴切地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说校标的设计与构建不仅需要考虑历史信息的横向传递,还要考虑文化信息的纵向表达[6]。而具体解析西方大学校标的形式美首先要从其起源说起。
西方大学校标的形成追其源头与大学建立之初所受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影响密不可分:欧洲中世纪时期战争中使用的盾牌和勋章,或是宗教盛典中所涉及的教会标志:十字架、皇冠、雄狮、家族盾徽、荣誉绶带、圣经、天平等以及带有宗教色彩和象征知识的符号,都是其校标设计的灵感来源。在西方最早使用十字架作为校标设计元素的是剑桥大学;最早采用书本做校标设计元素的是牛津大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拉丁语是很多西方大学校标上呈现其校训的主要形式。这两种设计理念与方式将西方大学的发展起源历史和内涵蕴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大学校标的设计除去其形状和文字表现形式外,色彩方面也很是绚丽。如剑桥大学的校标是由设计大师罗比特,库克在1573年设计出来的,外形整体是一块底色为红色和白色的盾牌,盾牌的四个角上分别坐落着一只金色的狮子,狮子中央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正中央是一本用金色的带子向下扣着的红色的书,十字架四周是二十一个黑色尖板条状物。红白相间的底色设计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视觉体验;中间缀亮黄色并排列匀称的各样饰物给人以优美庄重、整齐有序的感觉;四只金色雄狮张牙舞爪的样子会使人联想到雄狮蓄势待发的样子,进而让剑桥大学的校标散发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宏大气魄;而中间的十字架则彰显了其浓郁的宗教气息。而且多色彩的结合并没有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反而给人_种视觉享受,就其整体而言,剑桥大学的校标外观上看起来热烈奔放,内蕴上读起来深刻内敛。
牛津大学的校标是一个深蓝色为底的被蓝色绸带围绕着的圆形勋章,上方是三顶皇冠,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是用拉丁文写成的牛津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书本右侧是七个金黄的印章,围绕着皇冠和书的是牛津大学的英文名。整体色彩以橙色和蓝色为主,虽没有剑桥大学的靓丽华美但蓝色给人一种稳重感,橙色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两者的结合对比鲜明却又不失统一和谐突出了牛津大学淳朴谦逊的办学特色。校标整体布局完善,三个皇冠的设置突出了学校特色——大学教育的高贵与荣耀,圆形的校徽给人以一种圆满的感觉。就其设计意图来看,不难发现设计者的用心良苦:既要给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场视觉盛宴,又要保证该设计的合理性与完美性。
剑桥和牛津大学的校标设计色彩繁杂,元素多样,融合进去的因素也较多。但也有形式比较简单,看上去一目了然的,虽没有其他大学校标的厚重感,但不乏空幽磅礴或热情或轻灵之感。斯坦福大学的校标整体是一个圆形图案,其中央是一棵高大的松树,背景是连绵的森林和山峦,圆形四周写着小利兰,斯坦福初级大学——其最初的校名,最下方的1981是建校时间。校标背后的群山和森林给人以大气磅礴、绵延不绝之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校标是一个双手托起的火炬,除此之外校标上就只有建校时间和大学名称这两个主要的陪衬物了。但中间的火炬设计预示着该大学以熊熊圣火映射其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热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标上以一本打开的书作为基底,橙、白与蓝色相结合的椭圆形外观给人一种醒目清晰的感觉,书本下方悬浮着的校训更是给其校标增添了一种轻灵的感觉(如图1-5)。
一个物体的外在设计决定了它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西方大学校标的外形对采用对称形式,比例的调配、色彩的选取、四周装饰的布局以及对图形的选用以及对校标中所要呈现元素的陈列都充分地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既可以以亮丽的色彩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受众在注意到校标的存在时感受到其散发出来的魅力,了解到采用该图形作为基础图案的深意何在,无形当中让身处大学校园的人感受到其校标的迷人魅力。
(二)西方大学校标的意蕴美
当校标的设计满足了大学的基本需求,获得了大学师生员工的认可后,其中隐含的層层蕴意就会在大学师生员工的情感上产生共鸣,灵魂上形成共应。其意蕴美指的就是蕴含在校标中的文化内涵所释放出来的对大学师生的精神引领作用。大学校标和校训一样都属于大学精神层面的文化形式,但校标比校训的物质体现形式更为明显。除了校标整体阐释出来的文化深意,依附在校标上的各个事物及其颜色也都有各自的意蕴美。西方大学校标的外形多是盾牌或圆形勋章,这与其战争史有一定的关联,盾牌相当于防御者,勋章象征着个人所得的功勋。而校标上的颜色解读也是各具精彩:红色象征着在战场上面的危险依然受到胜利之神眷顾的人;黄色象征着宽容、丰饶;银色或白色象征着和平与诚实;黑色象征着坚定与坚贞;蓝色象征着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8]。
剑桥大学校标中的红色和金色表达了愿剑桥大学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四只右足前拾的狮子象征着剑桥人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校标中部的白色十字架寓意上帝的泽光,而书本象征着一所大学所应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责任[4]。牛津大学校标上书本右侧的七个印章分别代表着《启示录》里所提到的七个印章,三顶皇冠与《圣经》中的耶稣出生前夜三位贤人预测耶稣的降临并在其出生后送给耶稣礼物的故事有关,以此象征着牛津人发现人才的卓越智慧[4]。校标中的蓝色象征着牛津大学所负有的智慧、处事的稳重和胸怀的博大;橙色代表着牛津大学对学术和知识的执着,以及学校的繁荣发展。圆形的外观象征着其想要学校办学功德圆满,学生学业圆满的愿望;最下方的绶带传达出牛津大学严谨的办学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哈佛大学是由一批清教徒创办的教会学院,在最初的校徽设计中是两本打开的书象征着上帝带给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另外一本合着的书则寓意人类永远无法探求到上帝所有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更迭,这种包含宗教色彩的校标就变成了三本全部打开的书,其蕴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本代表其过去,第二本代表其现在,第三部代表其将来,但永恒不变的是哈佛人对真理和知识的热切追求(如图6)。这一设计上的改变显示了哈佛大学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改变自己迎合发展需要的态度。
校标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以一种简单方便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阐释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去囊括大学的办学特色与理念、去了解大学的发展与改革。西方大学校标的设计构造给其大学树立了一种品牌形象,它的设计凸显了各个大学各不相同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其上的校训代表了各个大学的办学归属,加强大学校标的设计感可以更好地向受众传达大学品牌意识、宣传大学形象、了解大学信息。
(三)西方大学校标的传承美
西方大学的校标形式多是圆形或盾牌形状的,圆形寓意着功德圆满;盾形则寓意庄重、荣耀或高贵典雅,源自以前的骑士文化、演变成了如今的绅士风格。多数大学校标上还会有书本、火炬或蜡烛之类的元素在上面,寓意着光明、真理、知识与智慧。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产品的设计流于表面或形式更换频换,很难从其中找到物品设计的传承性。而西方大学校标却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从其建立至今它虽然历经了时代的发展变迁,和大学一起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是一所大学历经风雨的见证人和陪伴者。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它的外在形式设计几乎未见任何变化,始终保持着不变初心的态度,继承着建校者们最初的愿景,传承着大学建校之初建校者对来求学的人们的殷切希望和期待。它把历经时代风雨考验的大学思想精髓和传统文化精神保存并延续了下来。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标是一块两边分别刻画着手拿铁锤劳动者和手拿书本的学者的圆形盾牌,代表着该校坚持文化教育与工业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中间台座上的“科学与艺术”映射了该校要求知识与科学相互容纳的愿景;下方的校训“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表明了该校不仅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要丰富、实际操作能力要熟练的办学理念犹如翻看一本该大学的发展史,它将一所大学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精华和发展目标都凝聚到了一起、传承了下来。西点军校的校标是一块象征美国武装力量的盾牌,其上是一只张开翅膀的山鹰,鹰爪紧握13支利箭和橄榄枝,象征着战争与和平;下方是知识与智慧之神一雅典娜的头盔和一把象征着军事工业的短剑,两者的结合传达了该校将军事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山鹰右边的饰带上的校训一责任、荣誉、国家充分展现了该校对学子的深深希望,强调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这些珍贵的文化和精神通过校标得到了展现和传承,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求学者们(如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