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政策价值观的研究

2019-03-27 14:01:30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价值观政策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Abstract】Public policy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public affai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people’s values.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cor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In recent years,many social moral events have taken place,which have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moral level of society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and its core meaning is to guide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through an effective way.At present,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form a good policy orientation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Public policy;Socialist core values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公共政策引导价值观的践行,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公共政策引导之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执行和监督等发面进行有效的考核,不断发挥公共政策引导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一)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有着十分鲜明的跨学科性。因而,众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戴维·伊斯顿提出,公共政策是将全社会的价值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必须是权威的。我国学者张金马指出,所谓公共政策,指的是一种准则或者一种指南,是用来对有关机构团体或者是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加以引导的。陈庆云指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用以对社会公共利益加以选择、综合、分配或者是落实,某一特定时期的目标是政府制定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陈振明对公共政策做出的界定,也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政治行动或者行为准则,这种政治行动的采取者或者行为准则的制定者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目的是为了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计划或者是任务在特定时期内能够得以实现。而对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了解及其价值观对于管理的基本定位以及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2.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

从上述不同学者对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掌握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另一类是其他社会公共权力组织。二是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三是公共政策调节和分配是社会公共利益,是为了满足和完善民众的诉求及需求。四是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者说是一种活动方案。

(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

价值观是在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的基础之上所作出的理解、判断、和选择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定和辨别是非的思维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整个社会运作的过程之中,虽然人们的思维方式即价值观不同,但是价值观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动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反映人们的认知性以及其本身的需求状况。

2.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指的事特定社会群体所依据的一种是非标准,通过这一标准来对社会事务进行判断,也是一种行为准则,社会群体的行为遵循这一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用来判断善于恶的衡量标准。其二,核心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对事业以及预定目标的一种认可,特别是对未来所进行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景。其三,在以上认同的前提下某一群体所产生的对某一特定目标的共同追求和实现目标的共同想法。其四,某一群体形成某一种共同的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24个字凝练而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19世纪中期实证主义的兴起,早起缺乏“科学性”的公共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也迎来了科学的浪潮。所谓科学化,实质上是遵循实证主义的基本设计即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外在行为来获知一定的规律,进而做出科学的推理和论断。为了实现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文本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的观察和研究,就必须对诸多理论概念进行可执行性的操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指标。由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差异性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学者们通常采用不同的测度方式来进行测量,从而使其研究更加的具有准确性。在现实中,行动理论和组织理论是公共政策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两种方法的研究也对公共政策具有科学的指导。

(一)测度方式

1.对个人行为和动机的测度

第一类测度方式是通过对组织领导人和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行为和动机来分析政府的行为。尽管在实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这一管理方式具有简单快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的特点,但是这种测度方式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包含着各个方面,诸如制度环境、组织现有文化、人际之间的互动信息等方面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而这一偏差则会导致某一方面的判定失误和不足。因此这种方法也需要获得相对应的适当的测量方法来进行考量。

2.对组织本身进行观测

第二类测度方式是直接是通过组织本身作为观测的对象。具体而言是通过用政府组织规模和政府组织的预算,政府及其部门来进行具体的预算来更加实际的刻画政府的自身行动。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公共政策文本作为一种具有价值性的数据它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首先,公共政策文本是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行动指南,以及在政策决策的过程中所自然而然形成的印记。因此,公共政策的文本能够使得公共管理的决策者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参考,从而减少误差的产生。

(二)行动理论和组织理论

行动理论和组织理论是公共政策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理论,对这两个理论的分析有利于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科学有效的指导。

1.行动理论

行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琼斯,他讲政策付诸实践的全部活动都定义为政策执行的过程,其中的重点在于对其解释以及组织并给予实施。他所侧重强调的是政策是组织所有行动的指南,一个组织在进行执行之前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目标作为指导,组织成员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方法是可行的,那么一定可以将组织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因此也可以看出,在组织进行执行的过程中,政策的目标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公共政策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政策的执行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政策的执行一公众的利益相互脱离,那么有效的执行则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执行公共政策才能挂钩有效的实现公共政策所引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理论中所强调的政策实际上是组织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行动指南,重视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因此这也是我国公共政策形成的一个有力依据。

2.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学者指出,政策执行并不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理论十分重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组织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贯彻执行政策的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政策进行相应的理解和改善,这一重要前提则是政府的行政组织机构能够充分的了解组织的意图并且加以相应的把握。

三、公共政策与价值观的关系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具有一定价值观的公共政策。价值观对于整个政府在行政管理的活动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性地位,制约和影响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

(一)价值观对公共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1.决策主体的价值观

人们通过对自身事物的直接感受或是源生家庭,教育背景,各种经历所产生的一种逻辑思维,或是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公共政策与价值观之间二者所产生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价值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价值观,而是决策主体价值观,三是民众的价值观,四是舆论媒体的价值观,五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价值观。六是具有时代性和全球性的价值观。根据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决策者所具有的价值观;二是非直接决策者所具有的价值观即平行层所具有的价值观。

2.价值取向与政策主张

从价值观的取向与政策主张之间的关系来看,价值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支持型;二是反对型;三是混合型。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都对公共政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它们对于公共政策影响的方式也各有各的不同。实际上价值观不仅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政策执行与反馈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1.价值理念由一定的政策制度呈现出来

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价值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动力,他便现在一切人类行动并贯穿于整个社会文化。”①在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公共政策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价值观是政策规范的支柱,价值观发生改变,那么政策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须是具有可行性的,从而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作用。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价值特征,这也是公共政策最终落实到政策对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所传达给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平等、多元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价值观。

2.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制定的公共政策根本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具有一定的根本性、稳定性和可行性。是符合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发展需要的,是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需求以及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此这也要求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念应该具备法制化,道德化的特点。培育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制度践行,制度安排来不断发展和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依靠政策制度的形式更好的得以贯彻落实,使得公共政策的能够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也能够使人们群众理解和执行,成为全社会都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

四、结语

公共政策引导价值观的践行,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公共政策引导之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执行和监督等发面进行有效的考核,不断发挥公共政策引导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公共政策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价值观对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从而更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

【注释】

①[英]马林诺夫斯基.自由与文明[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92页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价值观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0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