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00)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利润操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利润操纵现象。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利润不仅包括正常的营业收益,也涵盖着非正常的营业外收益,利润操纵就是管理层与财会人员对这些收益进行人为的调节与修饰来达成某种目的。通过利润操纵,公司的所有者或管理者获得了切身的利益,故而他们对于利润操纵行为趋之若鹜,乐此不疲。然而,一些公司投机取巧,利润操纵难免伴随一些违法违规现象,这种带有目的性和虚假性的利润包装已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我国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对于维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并建立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根源是基于公司绩效管理的推动。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或提升绩效的有力工具,它将员工报酬与其绩效紧密相连,以使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产出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公司的所有者为确保管理层能为其尽心尽力的工作,往往会根据企业的经营效果给管理人员以奖励,俗称利润分享或收益共享。公司会按照当期利润的一定百分比分配给管理层报酬或相应的公司股份,让管理层认识到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不可分割。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管理层倾向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来提高自己的收益,但当其创造利润不高甚至亏损时,为了改善业绩评估结果,不致使所有者质疑自己的经营能力而削减自己的收入时,管理层往往会进行利润操纵,给所有者上交一份经过修饰的令人满意的财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1)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为了核算存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其中个别计价法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最贴近实际但计算较为繁杂。当物价持续上升时,企业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它将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发出存货成本偏离市价较低,就会使当期利润虚增。相反,若市价持续下降,先进先出法就会高估发出存货成本,调低利润。而后进先出法的效果与其相对立,二者的选择变更无疑会使当期利润发生变动。
(2)劳务收入的确认。当劳务交易的收入金额与完工进度能可靠估计就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但当其不能可靠估计时,其收入就要依赖于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的补偿数加以确定。然而,预计结果难免存在偏差与主观性,这就为企业调控利润提供了机会。当其不顾预计结果而随意评估劳务成本的可补偿情况时,企业就能凭借意愿确定劳务收入的高低并以此操纵利润。
(3)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处理。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有关支出应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需计入资产,否则计入损益。企业为了提升资产价值,开发阶段应计入费用的部分强行计入资产,而费用也相应下降。同理,借款费用资本化亦是如此。当资产支出已经发生,从开始到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期间借款利息费用可以资本化,但企业往往将资本化期间之后的一般借款费用仍旧资本化,就造成高估资产减少当期费用的结果。
2.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
(1)关于资产折旧。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发生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折旧就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逐渐分配于各期费用中,折旧方法多样性使当期折旧费用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计提费用多而后期少,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均属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可通过折旧方法的选择决定当期费用的多少而调整当期利润。同时,提前报废和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但企业罔顾法规仍将其作为正常使用的资产计提折旧,增加管理费用,调低当期利润。
(2)关于坏账损失。应收账款预计不能按期收回时就需计提坏账准备。在备抵法下,有未来现金流量法、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来计提坏账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为了拉低利润水平,会选择坏账准备数额较多的计提方法。有时,企业甚至将明显难以回收的款项虚拟挂账不予以核销,从而虚增当期销售收入。
3.非经常性项目调整
企业除了可以在正常经营业务方面调整损益,也会在特殊或偶发性项目下手,以此影响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政府补助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其数额大且收款时间不确定,企业会根据自身需要调整金额大小以及入账时间;非货币型资产交换蓄意以劣质资产换入优良资产以赚取营业外收入;资产处置时转回以前年度超额计提的减值准备,形成利得。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减缓经营压力,就通过营业外收入多方面影响利润。
管理层与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不完备性与灵活性进行会计舞弊,使得财务信息难以维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故而根据以此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难免会有所偏差,造成误人误己的严重后果,使企业产生信用危机。而且,企业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无疑是对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的挑战,久而久之,法律的约束力就会受到公众怀疑,造成“法不成法”的恶劣影响。
外部投资者根据财务报表加以评估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以此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但是,由于利润操纵行为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已大打折扣,市场上的投资也就更具风险性。当某企业的盈利水平远低于其向公众展示的结果,当其资金调控失误,就难以支付投资者的期望报酬值。有时投资者甚至得不到收益,企业严重地损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促使利益相关者投资失误。
内部控制若运行有效,可以保护企业的经济资源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公司应设置合理的内控制度以协调经济行为,实现业务目标。当内控制度失效,就会难以约束公司的不法交易,对于利润操纵行为无能为力。根据内控制度要求,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实现不相容职位的分离,使各职位的工作能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治理方面,则应实施多层管理,使权力适当分散,能相互监督的制度,并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以此来限制违法或造假现象的出现。同时,规范内控制度的执行,对财务会计核算发放与流程严格把关,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会计政策的不明晰性使利润操纵成为可能,一方面我们应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完善财务法律法规,弥补各种违法行为的漏洞,使经济法规更加的完备;另一方面,管理层应该保持高度的自觉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完成各项交易和任务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管理层的利润操纵行为损害了投资者切身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赖于每个公司的实事求是,只有避免利润操纵行为,才能促进公司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证券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要采取措施,共同防范利润操纵行为,从而营造出健康的资本市场发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