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开始

2019-03-27 00:5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设计者建筑设计建筑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设计如何开始

设计从何时开始,它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也不是一张开始表达设计思路的草图纸,它可能在设计者读一本书获取灵感的时候,也可能在第一次认识业主的时候,设计就已经在大脑中留下了痕迹。每一段设计的开始,都是从大量的积累到最后的落笔,因此没有确定的时间节点划分。设计是知识的输出过程,而设计的开始正是知识的吸纳、运用、再吸纳、在输出的反复的过程,没有任何情况下是一蹴而就的。

二、观察与交流

从传统的中国建筑理念看,建筑与其是在某种坚固的基础上向上竖立的东西,毋宁说是水平方向上无所不适、不拘一格的延展问题。建筑在土地上的延展,与人的行为相交叉,融入空间,才形成了场所。因此设计的开始是走出地图,不再从抽象的方向感知,而是到现场进行观察体验,设计者将自己置身于规划建筑的土地上,切实地感受着周边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气息,才能慢慢探寻设计的落脚点在何处。

设计者要最好同时以两种视角去观察规划建筑的空间,一种是站在道路上观察规划建筑空间,另一种是站在规划建筑空间向周边观察,假设当人们从城市走进这栋建筑时,它是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的一部分对个体产生的影响,相应的在假设建筑内向外观察时,他观察的方式也在影响着他对这座城市的认知。特别是在进行建筑的改造项目中,留与舍,并不是靠设计者的想象力和经验得来的,他必将扎根在这片土地中,像当地人一样去感受什么是老建筑营造的不可取代的场所空间。与原有使用者交流,尊重这些鲜活个体对建筑的心理依赖,他们可能不能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只有通过沟通,设计者才能更好地确定后续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建筑能够良好地被人们使用是建筑设计的目的,因此,设计的开始自然是以鲜活的个体为依据。

设计者想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并不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是创新的动力,但是过于追求个人风格而忽视了观察与交流,就很容易导致设计的脱节。何镜堂先生设计的大厂民族宫,建筑的整体是具有个人显著风格的,追求传统的极致,善用造水烘托建筑物,对称而稳重的体量,但同时他更是通过对建筑规划用地周边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了解,传统的民族特色装饰采用了现代化的材质表达手法,对称的大体量通过水面和柱廊的交相辉映是整体变的轻盈,让一个民族特征显著又不失现代化的建筑灵动而让人亲近。

三、感性与理性

现在设计者在建筑设计的最初都会先对建筑设定一个非常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依据,何镜堂先生也曾提出过,建筑要具有“两观三性”,理论的本身是为了更好的指引设计,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有理性的思考在其中,而不是成为设计的外衣,认为只要穿上了这层外衣,设计的建筑就是好的建筑。例如何镜堂先生提出了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这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自我反思,在地域主义成为潮流的今天也出现了偏差,在众多古镇的更新设计中,设计者简单地选用一些当地的特色建材,建筑装饰,运用古老的建筑形制,建筑就符合了地域性和文化性,其中再点缀些现代的元素,就是满足了建筑的时代性。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不伦不类、奇奇怪怪的建筑。

王澍有时则从感性出发,他曾说:“历史导致疏异,现实导致熟悉。在现实中制造疏异性,就是在难以发问的地方发问。”在矛盾处发问是为了寻找设计的可能性。恰如在城市的最中心,在高楼林立的闹市区中央,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设计存在就是从矛盾出发,将繁华与古迹融合,让历史与现代接轨,传统与时尚碰撞,才激发了新的商业形式,创造了商业发展与古建保护双赢的可能性。

四、整体与局部

我们通常在拿到设计项目之初,首要考虑的是整体规划的情况,目标建筑的周边环境,大可到整个城市范围,而小的尺度到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是红线范围?还是建筑单体?整体的范围很容易让人想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人的尺度,是外化的,是建筑作为一个新人,怎样更容易的融入周边,或“同化”、或“标新立异”。那么局部可以理解成为是建筑单体本身如何自处,建筑自身如何有自己的秩序。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先生在川大的“建筑与环境”讲坛中不断提到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前面有设计过金泽21世纪美术馆,并受到了很大争议,一个看似突然就飞来庞然大物,降落在草地。虽然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妹岛先生最初的想法是把街坊的感觉搬到建筑里面,能够展开各种形式的活动。而到了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时,虽然在设计的开始之时是将其设计成为大屋顶,而后很快就放弃了这一想法,从整体而言,在住宅区内,庞大的屋顶带来了极大的压抑感,而后决定一个整体的风格将十个建筑融为一体。同时考虑设计成有小中庭和小院落的集合体。很大程度上因为屋顶的分散,空间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开放性,让更多的交流成为可能。各种院子经过的体验丰富了回家的感受。所以不仅是建筑与一切的和谐共处,还突出了建筑自身如何实现更好的独处。

五、艺术与技术

建筑设计的过程常常被视为一个艺术的创作过程,然而脱离了技术的艺术,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在设计的初期,设计者往往更注重从建筑的整体塑造出发,包括着对场所的设计,对立面的设计,对结构的设计……也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建筑设计成为了生产线上的产品,按着生产流程出产,忽视了技术性的处理,这些从设计的开始就不曾被考虑,到设计的中途不再有机会被完善。又以妹岛先生的建筑实例劳力士学习中心为例,该建筑在空间上产生了诸多的形态变化,从简单的平面处理变成了在立体上的流线变化。除去妹岛先生为追求建筑的起伏感,消除其在立面上的镜面感,从艺术的处理角度,模糊了边界,使得建筑和天空的边界不容易被使用者所觉察外,这个项目更是一个多工种设计的结果。从设计的最初,就考虑到结合气候、日照等多方面,运用先进算法处理建筑的节能,并且在初具模型时不断调整建筑体上的孔洞对建筑的各方面影响。有此可见,建筑设计从最初就不是天马行空的艺术梦幻,技术的支撑是对艺术更完美的表达。

六、总结

建筑设计的开始是在建立一种建筑观的过程,它包含着对历史、人文、时代等的尊重,包含着对现实的种种思考,包含着对技术的不断探索。设计的开始决定了设计的结果,尽管很难达到完美的设计,也尽管现实的浮躁与诱惑繁多,设计者应坚持从建筑的本身,从人的本身出发进行设计,构建良好的个人设计观,对个人的设计保持着负责任的态度,所谓不改初心。

猜你喜欢
设计者建筑设计建筑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2020德国iF设计奖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