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霞, 张雪芹, 李桂菊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腔狭窄或闭塞,而使心肌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的心血管疾病[1-3]。冠心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AMI与UAP主要治疗方式,能够恢复冠脉血供,疗效确切。但PCI预后仍有再阻塞风险,其复发风险、术后康复进程等均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术后日常护理有密切相关性[4]。因此,PCI术后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以高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5]。集束化护理是汇集循证医学证据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高效率、效果理想等优势。但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疾病知识掌握是一项长期护理任务,单纯依靠院内集束化护理效果尚不理想。阶段性改变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改变是一个连续性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无意图、有意图、准备、行动、维持几个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人会因动机、目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我们在集束化护理的同时联合应用阶段性改变护理,以期全面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63.65±8.37)岁;冠心病病史1~5年,平均(2.34±1.02)年;合并症:2型糖尿病16例、高血压31例、高血脂2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3例、大学及以上1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5~76岁,平均(63.89±8.78)岁;冠心病病史1~6年,平均(2.83±1.24)年;合并症:2型糖尿病18例、高血压32例、高血脂2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1例、大学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6];②在本院接受PCI治疗;③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肢体残疾、长期卧床;②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阅读障碍;③恶性肿瘤;④免疫功能低下;⑤患其他心脏病;⑥肝、肾功能不全。
1.3.1 对照组 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6名高年资护师担任组员,由集束化小组总结PCI术后护理的存在问题,通过查找相关参考文献明确解决方法,据此制定后续护理方案、宣教内容。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查找不良生活习惯,并说明原因,讲解冠心病知识、院外护理方法、日常健康行为的重要性。③饮食护理,向患者与家属说明日常饮食应以低盐、低糖(2型糖尿病患者禁糖)、低脂、高纤维为原则,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钙、钾等,忌食强刺激性、生冷、过度油腻食品,戒烟禁酒。④规律生活,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将日常护理操作、检查等尽量在白天进行,帮助患者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⑤活动耐力训练,指导并示范PCI术后活动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散步、打太极拳、温和瑜伽等,帮助患者制定每日训练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1.3.2 观察组 在上述集束化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阶段性改变护理,具体措施:①无意图阶段,患者此时尚不清楚日常生活习惯中哪些对冠心病形成不良影响,对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不完全清楚,护理人员通过沟通后指出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并说明不良生活习惯可能给PCI疗效及预后造成何种不良影响。②意图阶段,此时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已了解,但在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面缺乏信心,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强调改变的重要性,坚定患者决心,介绍科学易懂的改变方案。③准备阶段,此时患者已决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但尚未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制定改变方案、PCI术后康复训练方案等。④行动阶段,此时患者开始实施改变方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取得的成果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不足并说明具体补充办法。⑤维持阶段,这是长期贯彻阶段,于患者出院前进行院前宣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出院外维持方法、日常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在患者自愿基础上与患者建立短信、微信等联系,向患者发送相关信息、提示消息等,帮助患者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指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前6分钟步行距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遵医用药、禁烟禁酒的完成情况;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生活质量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为评估工具[7]。WHOQOL-BREF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主观生存质量、主观健康状态6个维度,得分越高为该维度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程度由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无记名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出院前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进程对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遵医用药、禁烟禁酒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随访3个月,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主观生存质量、主观健康状态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PCI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创口感染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对照组(n=52)6(11.54)11(21.15)8(15.38)7(13.46)8(15.38)13(25.00)观察组(n=52)2(3.85)2(3.85)2(3.85)1(1.92)1(1.92)4(7.69)χ2值2.1677.1213.9834.8755.9605.696P值0.1410.0080.0460.0270.0150.017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生活方式对比[n(%)]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例(%)]
组别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对照组18(34.62)27(51.92)4(7.69)3(5.77)45(86.54)观察组31(59.62)17(32.69)3(5.77)1(1.92)48(92.31)Z/χ2值Z=-2.485χ2=0.915P值0.0130.339
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生活习惯、日常护理等具有相关性[8-10]。PCI术可直接解除阻塞或闭塞,通过放置支架维持冠脉畅通。但PCI术后仍有再狭窄风险,因此需长期有效护理、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手术疗效。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日常健康行为对PCI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有影响[11]。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够促进术后康复,并可改善预后[12]。由于PCI术后健康行为的维持是一个伴随患者终身的过程,因此单纯院内护理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强化其对健康行为重视程度方可改善预后。
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将临床上先进护理方式整合于一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个体化护理。集束化护理模式具有科学高效、综合全面、效果理想的明确优势[13]。我们对两组患者饮食习惯、术后康复训练、健康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等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患者院内护理效果。但单纯集束化护理对于患者院外长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作用有限。为此,观察组在集束化护理基础上联合阶段性改变护理,全面干预患者的行为改变全过程。在院内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使患者于院外继续遵守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出院前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康复进程更快且康复质量更高。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PCI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能够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联合护理具有长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护理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各生活维度的质量具有益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护理通过加快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改良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全面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生活方式,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