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新生儿窒息是分娩后新生儿较容易出现的症状,是胎儿因娩出过程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或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导致窒息,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死亡、脑瘫以及神将系统疾病[1]。伴随医学形式的转变,医院引进助产帮助产妇分娩,在预防新生儿窒息起到重要作用[2]。本研究我院对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进行探究,现汇报如下:
观察组男55例,女55例,自然分娩42例,阴道助产38例,剖腹产3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自然分娩40例,阴道助产37例,剖腹产23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经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复苏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复苏方法:了解胎儿状况、胎盘功能以及产妇情况,做好复苏前评估;保证必要复苏设备如:新生儿胃管、复苏药物(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等)。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通畅;复苏后延迟开奶时间。观察组护理方法:(1)复苏护理:呼吸道清理,置新生儿头轻微仰伸位,用吸痰器快速吸净口鼻咽部堵塞物,作用轻柔;轻拍或轻弹新生儿足底或沿脊柱长轴按摩背部,及时吸氧;建立呼吸循环,测定心率及及脉搏。(2)复苏后护理:密切观察呼吸、面色、意识等变化,予以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指标;对新生儿母亲予以心理疏导,积极沟通,将新生儿情况及时告知,减少心理焦虑。
(1)新生儿窒息评判标准:采用Apgar进行评分,窒息:出生后1min后评分≥7分;轻度窒息:4~7分;重度窒息0~3分,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复苏成功例数;(2)对比平均住院天数。
以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对比数据,计量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和百分比(%)表示,用t、x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复苏成功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4±2.5)d、(15.7±6.5)d,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655,P<0.0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及压力不断增大,孕妇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对孕检认识不到位,新生窒息的发生几率增加,对窒息复苏的成功实现增加了不小的难度[4]。由此可见,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新生复苏成功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及方面工作内容:(1)产前认真观察产前各项指标,保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每天安排助产士在产前门诊做无应激试验胎心监护,协助医师做好产前对产妇的指导工作,防止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出现,并做好监测;(2)产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突发情况处理,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密切观察生产进程、产妇以及胎儿状况,针对性分析新生儿窒息不利因素是否存在,为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舒适的环境以及合适的生产方式;(3)助产士应熟练掌握复苏技术,保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积极参加培训与日常实践,力求新生儿窒息复苏一次性成功,使新生儿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有效、充足的供氧;(4)重点关注关键环节 在胎头娩出后立刻清理咽喉、口、鼻羊水及黏液,处理好胎儿第一口呼吸,重点做好新生儿呼吸管理,保证呼吸道通畅,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同时,整个复苏过程中重视保暖;(5)保证产妇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沟通,缓解抑郁、焦躁等悲观,加强心理建设,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保证产房的环境、氛围舒适,为产妇提供安全、温馨的分娩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表1 复苏成功率对比 例(%)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5.5%对照组为80.0%,同时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4±2.5)d短于对照组(15.7±6.5)d,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助产士对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效果良好,复苏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症状,平均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