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卫青
(青岛市城阳区流亭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108)
临床研究表明:女性月经失调主要是因为激素缺乏、或者是激素水平出现紊乱导致[1]。患者出现排卵障碍时,容易出现孕激素缺乏情况,从而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正常脱落,月经失调。本次研究分析了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孕激素治疗,按照不同的用药剂量将这90例患者均分为3组,I组30例患者年龄为22~57岁;停经时间3~8个月;II组30例患者年龄为21~55岁;停经时间3~9个月;III组30例患者的年龄为21~56岁;停经时间2~8个月;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三组患者均接受微粒化黄体酮治疗,I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为100 mg/d,用药方式为口服,2次/1d;II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为200 mg/d,用药方式为口服,2次/1d;III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为300 mg/d,用药方式为口服,2次/1d,。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药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值判定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I组30例患者中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II组30例患者中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III组30例患者中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三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 ),但三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I组 30 0.78±0.25 0.64±0.12 II组 30 0.77±0.26 0.63±0.13 III组 30 0.79±0.24 0.65±0.11
I组30例患者中:腹痛者1例,恶心呕吐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II组30例患者中眩晕者1例,腹痛者2例,恶心呕吐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III组30例患者中眩晕者2例,腹痛者3例,恶心呕吐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III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II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上,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机制为激素分泌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孕激素分泌不足。据报道称,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2]。
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微粒化黄体酮。微粒化黄体酮能够有效的促进增生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子宫内膜,从而起到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3]。但是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的用药剂量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差异较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I组、II组、III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改善,但三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III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II组。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与较大剂量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效果接近,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但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安全性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与小剂量,在临床治疗中应首选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