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品牌而言都是相当严苛的惩处了,可谁能想到在科技圈红得发紫的苹果会接连在中国和德国收到禁售令呢?高通与苹果的专利战成为全球科技粉丝热议的焦点,在撕破脸皮争斗的巨头身上,人们再—次看到当前科技圈的动荡。
沸沸扬扬的苹果禁售令
2018年12月,高通高通公司在官网发布申明称,中国福州中级人民法院(简称“福州中院”)授予了高通针对苹果公司四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针对高通两项专利、包括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产品的侵权行为。所涉的两项专利,之前已经在专利无效程序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權局认定为有效,一时间在科技圈掀起轩然大波。
在随后的查证中,有该裁定有两点引发人们热议,一是该裁定事项属于专利禁制令范畴,只有一审-不可上诉-没有二审;二是该禁制令将适用于全国范围。这意味着,禁制令生效后,中国范围内的苹果专卖店将禁止售卖禁制令中涉及的机型。
据上述申明-受禁令影响的机型包括iPhone65-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该案所涉专利使消费者能够调整和重设照爿的大小和外观、以及在手机上浏览、寻找和退出应用时通过触摸屏对应用进行管理。
如此多机型收到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苹果会就此退出中国市场。两项专利涉及的技术均比较底层,主要与操作系统版本相矣。目前禁止销售型号为iPhone X及以前,出厂操作系统版本较老,苹果声明称如果升级至ios12便可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今年9月上市的三款新机型均预装ios12操作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高通同样在德国赢了官司
同一个月,不仅中国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禁售裁定,德国慕尼黑法院也裁定,苹果部分iPhone手机侵犯了高通的一项硬件专利,要求iPhone7、iPhone8系列手机必须全线禁售。在高通发行13.4亿欧元(约合104亿元)的担保债券后,苹果在近日正式服软,履行了对德国慕尼黑法庭的承诺,将iPhone 7/7 Plus/8/8 Plus四款手机全部下架。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国内禁售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大部分的地区依旧是有售卖,并无禁售的痕迹。有法律人士表示,该禁制令生效后-高通与苹果之间可以走和解程序。待双方和解后-可以重新向福州中院申请解除禁制令。
而苹果方面针对中国市场的禁售裁定-发表了相矣申明表示:“中国消费者仍可购买所有型号的iPhone产品。”不过,具体通过何种渠道购买-苹果未有明确说明。
苹果还称,“试图禁售我们的产品是高通公司的又一绝望举措,该公司的违法行为正受到世界各地监管者的调查。高通公司正在就他们以前从未提出过的三项专利提出主张,包括一项已经失效的专利,我们会通过法院寻求所有的法律途径。”
在中国打官司的两家美国企业
高通和苹果两家美国企业为何要在中国和德国两个“外国”打官司呢?科技巨头的全球战略让其充分享受了终端消费市场成长红利,而在众多海外市场中,中国市场无论对于高通还是苹果而言都具有非凡意义。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速增长的经济,令高通和苹果两大科技巨头在过去几年里的中国消费市场攫取了大量收益。以高通为例,2017年处理器销售的利润率为17%,专利授权的利润率为80%,在中国,小米、vivo、OPPO等手机品牌都向高通购买芯片专利,整个高通合计有65%的收入来自中国。同时,苹果2018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而言,中国成为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洲和欧洲),收入达114亿美元。
庞大的市场决定中国市场对于两大科技巨头的总要性,中国不仅有巨大且潜力十足的市场,更在于中国逐渐成长起来的半导体产业链和终端科技企业,高通与苹果专利战的输赢,从另一个角度看·完全可以延伸到整个科技硬件产业链,这也是这场专利战备受矣注的原因。
苹果与高通的恩怨情仇
苹果与沟通,一家终端设备企业,一家上游供应商,按理说完全可以携手开拓全球科技市场,但这两家却撕破脸皮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大战。
作为上游企业高通,其主要业务分为两大核心部门,一个部门为智能机和其它计算设备开发芯片和无线调制解调器,另一个部门向智能机制造商提供专利授权,而高通的利润大部分也来自专利授权。在高通打造的专利授权体系下,不论是否使用高通芯片,都需要向其支付专利费,而包括苹果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只能“忍气吞声”。
自2017年1月开始,苹果便指控高通对其芯片收取了过多费用,拒绝退还原本承诺退还的10亿美元专利费。同年4月,苹果正式宣布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而高通则强调苹果的上述行为是严重的强盗行为,并提起反诉。据不完全统计,双方已经在全球6个国家的16个司法行政区进行了超过50宗独立的专利和反垄断诉讼。
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供应商,2011年起,高通一直是苹果iPhone的独家芯片供应商,双方可谓有过一段的蜜月期-两者的合作让彼此均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赢家。按道理说,在SG时代即将揭开序幕,新通信时代升级换代同样会产生大量红利,这个关口决裂-无论对于哪一方都是不合理的,可从两大巨头目前的状况看,的确有不少苦衷。
盛世危局下的苹果
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股神”巴菲特看好、强势进军教育领域……苹果的2018年是非常精彩的,用“盛世”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盛世下的苹果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
驱动苹果生态构建的核心产品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终端硬件设备,然而,新款iPhone×上市后对于整体设备销售的拉动却非常有限。2018年第三财季,iPhone营收299.06亿美元,同比大涨20.4%。不过这个季度iPhone销量为4130万部,比去年同期仅增长0.067%,比市场预期少30万部。
越来越多的巨头拿到专利的情况下,高通显然很难重回3G时代的风光,自己想抢夺其它产业领域市场红利的同时也得防着其它企业的攻城略地一而在全球范围内将矛头指向苹果,多少也有些敲山震虎的意味。
十字路口的苹果生态
在消费电子领域,苹果一直以来都是“现象级”的存在,同高通围绕专利展开的争斗中,高通除利益外,恐怕更多是想在5G时代渐近的时候“立威”,而苹果显然也不是那曾经小众市场的品牌,凭借通信领域的辉煌战绩,苹果生态也早已初具规模。
从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到iOS应用、游戏及内容,近乎“闭合”的生态让掌握控制权的苹果充分享受生态成长红利·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反哺生态·从而加速整体生态的成型与落地。
但需要明确的是当前苹果生态中,通信领域的智能终端设备始终是核心,当苹果在2019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宣布大幅下调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后,苹果股价盘后暴跌逾7%,以此计算,蒸发市值超过560亿美元。后续的冲击波和影响力更是惊人,不佳的业绩预期让投资者普遍对相矣产业链公司的业绩产生怀疑情绪,包括A股、港股在内,今日亚太区苹果产业链相矣公司股价纷纷大跌。初略估算,包括苹果公司的市值在内,全球整个苹果产业链上市公司市值一天缩水超过4000亿人民币!
当苹果生态和营收过于偏重以iPhone为代表的通信终端设备时,整个生态显然是不健康和需要突破的。
离不开的创新
市场对于苹果盛世下的隐患和当前整个产业链估值的缩水归结于创新不足,苹果在中国及全球的未来前景,不光取决于总体市场的容量,还在于能否有真正的突破性创新-以及定价能否更接地气等因素。然而,从2018年起就不断有市场人士质疑苹果对研发创新的重视不足。
2017年,苹果公司花费了127亿用于研发-占其营收的5.1%,而其他科技公司研发投入比例通常在10%以上,有分析师表示,虽然过去6年半的时间里·苹果的研发费用实际上已经增加了五倍,但在苹果的规模和苹果的资源背景下,却未能生产具有足够创新的重磅产品,这点令人十分失望。
苹果实际上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不过技术研发本身是一项需要时间沉淀的事儿,并购成为苹果加速研发创新的捷径·仅在过去的2018年,苹果便通过并购Texture、Dialog半导体、Shazam等企业,快速提升自己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创新动能,只不过这些并购同样要面对接管、规划、整合等诸多问题,同样需要时间来完成。
写在最后:用技术构筑壁垒
从专利费用的口水战到产业话语权的争夺-苹果与高通的专利战反映出高科技企业用技术构建壁垒的强大威力,相对于用情怀凝聚用户的不少國内科技企业,苹果与高通从合作伙伴到对簿公堂,或许有些不近人情,却真实反映出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日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