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珍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切实提升组织力,增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能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笔者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城乡社区存在党组织能力弱化、回应群众诉求能力低、党建活动形式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显著等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党的组织力,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能力的发挥。
基层党组织职责泛化。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很容易和居委会工作混为一体,导致党的政治功能不足,引领力发挥不够。比如,在社区治理中,常常是社区党组织书记冲在前面,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缺位较多。同时,社区组织的高度行政化,演化为上级部门的办事机构,严重影响了自治功能的发挥。2018年7月,笔者在重庆市某社区调研发现,需要社区居委会出具盖章的证明就有137种之多,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尚且自顾不暇,难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回应群众诉求。
党建活动形式化。基层党组织应该致力于密切联系群众、回应群众诉求、引导和组织群众自治,以此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当前,部分社区的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组织生活与社区治理脱节。基层党建活动的形式化,拉大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弱化了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显著。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通常都是社区精英,绝大多数同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律自省,但部分党员在社会舆论引领、群众组织、公共事务参与上的带头示范作用不明显,甚至有个别党员为谋求一己之私,在公共生活中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在某社区调研期间,曾遇到过一位70多岁的街道退休干部、老党员冯某,他因一份复印件的事就在社区居委会吵闹纠缠了一上午。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休干部,冯某的无理取闹给社区和党组织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增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的建议
实践表明,党建工作做得好的社区,其社会治理效果一定好;党建工作做得不好的社区,其社会治理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党的组织力。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党建单元是否与治理单元重合,党组织是否充分融入社区治理,基层党建是否有一定的人、财、物资源作为保障,对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增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党建单元与社区治理单元应尽量重合。2018年7月,笔者在重庆市某街道调研发现,A社区有700多名党员,B社区有200多名党员,A社区采取党建单元与社区治理单元重合的方式设立党支部,B社区则主要按人数设立党支部。因为组织设置模式不同,两个社区的治理效果也出现显著差异:B社区因党建单元与治理单元不重合,党支部无法与居民组长、楼栋长形成合力,党支部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效果有限,社区治理效果较差;A社区则按片区建立党支部,党支部选举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任书记,党支部书记成为片区治理负责人,不仅要负责挑选居民组长和楼栋长,并对组长和楼栋长进行监督、考核,还要将社区事务分配给组长和楼栋长,引导辖区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另外,在A社区,党支部也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工作,引导辖区居民进行小规模的合作自治。尽管A社区是该街道最为老旧、最为复杂的社区,但社区的治理效果却明显好于其他社区。
党组织应充分融入社区治理中。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成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基层矛盾多发,如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不平衡、个体生活与组织生活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党组织主动承担重任,将组织活动与社会治理进行有效衔接,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如果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党组织或党员的存在,党组织脱离了群众,基层社会就会问题不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落空。党组织融入社会治理不但要像A社区那样从组织上融入,更要党员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融入,参与社区治理。党组织的力量应该像水一样,流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触摸最基层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只有这样,党才能获得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引领社区治理。
人、财、物资源应向基层倾斜并支持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需要给予一定的物质特别是工作经费支持,以鼓励、支持党组织承担社区治理任务,推动党组织融入群众、组织群众自主解决小微事务,以此来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推动社区公共事务发展。
总之,基层党建的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回应群众诉求,在社区治理中,通过组织融入和活動融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能力,来实现党建对社会治理的引领,提升社区治理效果。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