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海 赵廷虎
我叫游四海,是武隆区总工会的一名干部。
2017年底,经组织安排,我来到乌江岸边的羊角镇艳山红村,在这个曾经的“烂泥坝”当起了第一书记。
进村前,我问老母亲:“妈,组织安排我去村里当第一书记,你觉得如何?”
母亲很支持我的工作:“去村里扶贫,是一項光荣的任务,要把工作做好。”
为了让母亲放心,2017年12月23日上午,我前往艳山红村报到,顺道带着母亲一起去看看。
进村的山路七弯八拐,我丝毫不敢松懈,然而,在途经茶岭村的一个急弯处,车子左前轮还是开进了边沟。
看着右边的崖坡,望着陡峭的山路,母亲满脸忧虑:“四海儿,你还要进村子干三年,不得了、不得了……”
到达村便民服务中心所在地的院坝后,只见地上有不少烟头和垃圾,几个村干部窝在办公室里,过路村民都板着脸。
我顿时感到了肩上的压力——既是因为村子恶劣的环境,更是因为干部群众低沉的情绪。
“要振兴发展,还得从改变村子的精神面貌抓起”
在进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前,我一直生在县城,长在县城,最缺的就是农村工作经验。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进村那天,我就告诉村干部:“农村工作我没经验,村里的事你们做主,我要到农户家里转转。”
艳山红村共有492户村民,其中450户村民在家,接下来的两个月,了解这些村民就成了我的工作重点。
在入户走访时,我有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份,调研的结果让我有些焦虑。
村子的环境卫生十分脏乱,走在任何公共地段,随地可见白色垃圾,村民自家的庭院也不整洁, 生活杂物随意放置。
更严重的是,村子产业发展十分薄弱,大多数村民都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没有发展产业的心劲。在走访烂湾小组时,一黄姓贫困户甚至对我说:“娃儿读不读书就看政府给不给钱让我脱贫。”还有不少村民主动要求当贫困户。对于村内事务,村民大多不上心,全村召开村民大会,仅有20多人到场。
然而,也有一些事情让我受到触动。在长五间小组村民邓仁超家调研时,邓仁超在不知道我身份的情况下,邀请我围着炉子吃面条,给我讲他的脱贫愿景。我知道村民们还是想着脱贫致富,只是村子还没有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
看来,要振兴发展,还得从改变村子的精神面貌抓起。经过几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我决定走出去学学经验。
后来,我利用假期哄着爱人一起自费外出考察,去了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等地,既感受了当地产业发展,又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笔记记了满满一大本。
摸清了村子情况,学到了经验,我觉得心里有数了。
“光是党员干部学习还不够,还得让村民了解党的惠民政策”
羊角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支持村子发展,为村子修产业路,进行扶贫帮扶等。
明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惠民政策越来越多,为什么还是有一些老百姓“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归根结底,还是干群关系不和谐、村民对惠民政策不了解、村子缺乏和谐感恩上进的氛围,而我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
在我上任之初的一次全村低保户评议会上,全村8个村民小组,有7个组长提交了低保申请, 我被气得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我谢绝了他们的探望,并带话给他们:“在艳山红村,村组干部不能与民争利,所有的惠民政策要优先保障困难村民。”
后来,我又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给他们讲清了职责与担当,7个组长主动退出了低保申请,村组干部的作风慢慢发生转变,村民的心也踏实了起来。
光是党员干部学习还不够,还得让村民了解党的惠民政策。我们在村里办起了乡村大讲堂,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技术能人来村里上课,给村民培训知识、技能,还把党的各项政策制成标语张贴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营造氛围。
为了让村子变得和谐温暖,我向武隆区总工会借力,在艳山红村成立了联合工会。村民陈维强患了脑瘤无钱医治,联合工会为他筹措了一笔医疗费,缓解了困难;邓仁超等十多名村民外出务工遭遇欠薪,联合工会请来律师帮忙追讨回了欠薪……
为了协助村委会管理村务,我为村子建起了微信群,将在外务工创业的村民都拉进了群,并在村内建立了三级村民理事会。大家建设家乡的意愿十分强烈,仅半个月时间,理事会就筹资近30万元,在入村干道安装了上百盏太阳能路灯,从此,村民夜里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
村内和谐温暖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党员们开始坐不住了,在理事会的组织下,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他们为村里的老人免费理发、主动维护公共区域卫生等。2018年7月初,艳山红村突遭暴雨袭击,王双红、陈容等50多名居住在县城、外地的志愿者连夜赶回村子,参与道路抢险;在屋基坪小组的休闲垂钓水塘,由于来水汇集,有垮塌的风险,我就自告奋勇,一个人巡起夜来,后来几个村民和志愿者加入了进来,大家一起守护着村子……
如今,走在村子里,时常能听到村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2018年,村里有十多位村民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是我担任第一书记的初心”
在我内心深处,我始终没有忘记,为村子谋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是我担任第一书记的初心。
位于院子小组的花卉基地,是我为村子引进的第一个产业,也是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为了把这个花卉基地引到村里,我足足跟进了三个月。
花卉基地负责人姓吴,村民们爱叫他“花老板”。“花老板”原打算把基地建在相邻的一个村上,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那个村远远优于艳山红村。
那段时间,我常常跟“花老板”打电话,给他描述艳山红村的发展前景。经过两个多月的软磨硬泡,他终于被打动了,感受到了我的诚心诚意,最终决定落地艳山红村。
然而,在推动项目落地的时候,村干部们却有了畏难情绪,怕流转不到地,挣不到钱,产品没有销路。
怕这怕那,干不成事。为了打消顾虑,我带领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和村干部出资做了风险担保。
如今,鲜花基地建成,花卉不仅外销,还成了美化村子的宝贝。大环境的改变,也让人居环境整治有了成效,如今村子到处开满鲜花,村民的庭院也变得整洁起来。
有了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我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10月的一天,浙江省一位水果种植大户专程来到村里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特色水果。后来我又在村子里发展起了高山鸽生态养殖、鳅田稻生态种植、生态垂钓休闲观光等多个产业。
村民的荷包也随着产业的发展鼓了起来。如今,村民累计入股集体经济1130股,股金达56.5万元;村集体还对未脱贫的6户19人实行托底保障,每人每年至少分红3500元,让农户都能靠产业增收……一年多来,艳山红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不足6000元提高到2018年超过1万元。
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村子,都说不敢相信,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竟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而我总喜欢在他们惊讶之后,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