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需要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体现:一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重点表现为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之间社会治理差距较大、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二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具体体现为农业还是“弱质产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小农经济占比较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少数农村凋敝,农村劳动力等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治理能力弱化,农村集体经济质量有待提升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才能通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和全面融合,形成互动良好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打破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瓶颈,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创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格局。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是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面临的短板之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问题。
首先,农业现代化不足。与农业现代化强国相比,我们人多地少,农业规模化经营受到土地制度约束,农业技术发展滞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比较收入相对较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提供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本、土地、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实现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农产品市场,通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和全面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农村现代化滞后。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分割,农业补贴工业,农村补贴城市,使得农村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后,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而农村的劳动力等重要资源则因虹吸效应被城市和工业部门所吸收,导致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就是要通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乡村治理等途径,实现农民富、农村富和乡村美。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安排。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使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三、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阻碍着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打破四类限制。
第一,打破城乡之间的资本要素流动限制,构建城乡一体的资本要素市场。当前,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适度发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作用。但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一方面农村居民是主要的储蓄者,但是受到农业“弱质性”产业特征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农民、农业和农村获得的金融支持,相对于城市居民和城市产业来说是比较少的。金融资本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利用产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资本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从长远来看,通过确权颁证、还权赋能、用途管制,分步骤、有计划、有序地取消产业资本下乡的限制,构建城乡一体的资本要素供给市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但必须强调的是,产业资本下乡必须要严格遵守农村土地管理规定,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更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會馆。
第二,打破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限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要素市场。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但是农民进入城市还是受到一些限制。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例,他们年轻时进城打工,主要从事建筑、制造业等,但是等到他们五六十岁以后,又需要返回农村居住。原因之一是随着他们年老体衰,劳动力市场上对他们的需要减少,原因之二是他们没有获得在城市继续生存所需要的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是需要彻底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限制,除了少数城市暂时有限制人口规模的必要之外,对于大部分城市都应该允许农民进城安居乐业,让他们成为市民,享受市民待遇。二是鼓励一部分有理想有抱负、愿意扎根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的人,成为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和科学种地问题,使农民成为一个有前景有奔头的职业。三是允许一些城市居民在农村通过合法的途径投资农业和农村产业,将资本、技术、管理等带到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第三,打破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限制,构建城乡均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国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差距,一是经济发展差距,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当然,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既是经济发展差距导致的,也是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的。从平均水平来看,农村的道路、自来水、电力供应、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均远低于城市。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现道路、网络、电力和自来水等村村通,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水平,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公平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等。
四、以城乡五大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重点把握五大融合。
第一,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关键。首先,要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组织改造传统农业,使得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实现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衔接,发挥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好科技、信息、生产设备、金融服务和销售市场等关键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农村内部要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现代农业、乡村工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实现农村内部的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再次,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农产品丰富度,满足人民对多样化和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只有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工农互促,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二,实现城乡社会融合,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惠民和富民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社会融合是基础,要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有打破阻碍城乡社会融合的藩篱,才能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进而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平等权利,才能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为农村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惠民和富民目标。
第三,实现城乡要素市场融合,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资源要素支撑。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市场融合是重要支撑。没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统一市场,城乡之间要素的单向流动局面就不会改变,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就无法落实。要实现城乡要素市场融合,需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实现城乡之间各类要素的双向流动。目前,还存在阻碍城乡之间形成统一要素市场的障碍,比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都应该是下一步重点改革的领域。只有实现城乡要素市场融合,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找到合适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关键性要素,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第四,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空间融合是新格局,需要实现城乡规划的一体化。通过“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好经济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用地规划,建成符合本地发展特色的多功能区,实现城乡之间空间合理布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配套格局,為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基础。最终,通过空间内产业和要素的聚集,形成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新分工体系,通过新分工体系和共享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五,实现城乡生态文化融合,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态文化价值。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村不仅要富,还要美。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和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和农村不仅仅承载了农业生产的功能,还承载了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功能。看得见的美丽,记得住的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农业农村的新认识。农业和农村在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中,其生态文化功能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城乡融合发展,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的生态文化价值,通过规划实现城中有农田,农田中有城市的交互式情景,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保留好一些传统村落,发挥好农村的文化传承功能。即要通过城乡生态文化融合,发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赋予新内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狄英娜 李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