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在新媒体上应越发小心了。
近日,央视曝光一名明星一条微博获得上億次转发背后的真相。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但事实上,是粉丝群、刷量公司、机器软件一同上手,制造了一个隐秘运转于地下的“流量黑产”。在这个产业中,唯有浮上水面的明星有着“光鲜亮丽”的形象,水面下的一切,都禁不起质疑与打量。
央视记者就上亿次转发进行了调查。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曹永寿解释说,这个数据“不是由真人刷出来的,而是由机器(利用软件)手动刷出来的。”他还指出,许多转发和评论都是在凌晨完成的,正是因为都不是真人完成。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给出了大量涨粉或提高数据的业务选项,且定价便宜,如10元钱的基本套餐,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订制。卖家表示,很多艺人和网红都来购买过。
记者还下载了一个自带“创建粉丝”和“创建转发”功能的软件,将一个近期没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账号填入指定位置,操作几分钟后,便发现该账户下不断涌入名字类似的关注者。同时,媒体发现微博、微信和QQ的许多聊天群里,有大量公开招募点赞人员的信息。有记者应聘,卖家介绍给指定客户的抖音账号添加关注和点赞,完成即算一单,可获得1至3元不等的报酬,工资当日结清。
在媒体的持续调查中发现,数据造假现场发生最多的是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他们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艺人经纪公司和各新媒体平台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背后推波助澜。由粉丝自发组建或经纪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数据站应运而生。他们通过筹资、花钱买流量,达到使自己的偶像登上榜首或在选秀节目中站上C位的目标。
为节省人力和时间,粉丝群里还会分享有自动刷榜功能的手机APP,进入其主页,选择心仪的明星,无论打榜的日期还是文案均可供挑选,粉丝们需要做的,只是付费而已。粉丝群还会安排任务,比如连续多少天,转发这条微博多少次,坚持下来会有一个奖励。据圈内人士透露,这些数据大多是为品牌方或商业合作的需要。
其实,“流量黑产”不只存在于影视行业和明星圈儿,在互联网上刷点击率是“古老”的传统,但现在,这个行业已发展出了“专业”人士、“专业”公司、“专业”技术,并渗透到产业之外,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威胁。
对于虚高的数据,专家表示,数据造假的面子工程不仅损害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基本原则,也让演艺市场陷入了不注重品质而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
其实,在互联网上刷点击率是“古老”的传统,但现在,这个行业已发展出了“专业”人士、“专业”公司、“专业”技术,并渗透到产业之外,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威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对媒体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明星流量越大,他的曝光率越大,受到广告主的关注就越大。因此,明星及经纪公司难免会鼓动粉丝集群式地去制造流量。传媒机构在其中也会起到作用,当传媒机构发现,投合这种情容易引起关注时,它也会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起来这似乎是没有输家的产业。但曹永寿说,最大的受害者是广告主,因为大量的预算被虚假的流量数据浪费了。
多家媒体对此发表评论。《光明日报》评论表示,流量明星是“流量黑产”的出头鸟,“光灿灿”的假数据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而真实的力量总会穿透虚假繁荣。为真正铲除这一产业,要率先抛弃对流量的崇拜与依赖,渠道与平台也要拒绝把流量当成主要衡量标准,如此才能引导粉丝与观众走出流量干扰,更多去关注创作者与作品本身。此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整个社会,都应建立起对数据严格管理、科学使用的规则,培养起对数据造假毫不宽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