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方式,其目标是效率、和谐、持续。而绿色消费正是以节约、环保、健康为基础的消费方式,旨在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绿色消费包含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绿色消费态度是指消费者在面对消费决策时,从自身需求出发,对绿色消费主观上的评价和态度。绿色消费行为则是指消费者购买、使用绿色产品以及使用后对产品进行绿色处置的实际行为。
大学生在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新一代新青年,他们往往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新的消费方式潮流。因此,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绿色消费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然,学术界对此已经有了一些关注,也对此进行了相应探讨,但目前研究的整体性仍有不足,还存在继续讨论的空间。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消费理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绿色消费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三个现象:
首先,对绿色消费缺乏全面的认识。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但仍然十分片面,往往留于表面,对其并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相关数据显示,约70%的大学生表示听说过“绿色消费”的概念,但并不了解绿色消费具体内涵。甚至有10%左右的大学生表示并不了解绿色消费,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着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更层次的内涵和其他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而对绿色消费的正确认识对于我们准确识别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一项针对南通大学学生的问卷显示,有一半的大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识别绿色产品;有31.1%的学生是依据产品包装上的相关标识来区分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有5.6%的人认为自己主要依靠产品的介绍或广告来作出判断;还有13.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难以区分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
其次,在消费过程中,整体环保意识不足。消费习惯至关重要,良好的消费习惯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好的影响。例如,购物时随身携带环保袋、打包食物时不使用一次性物品,自备餐具等。一项关于环保袋的使用调查研究表明,八成左右的学生有比较好的消费习惯;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购物时会使用环保袋;但仍有两成左右的学生在购物时还是会选择购买塑料袋。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了环保的意识,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良好的消费习惯,但仍有不少的学生往往会为了图自己方便购买使用塑料袋。此外,在产品包装处理方面,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直接扔进垃圾桶而不去区分是否可回收,只有大约30%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到分类处理产品包装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对可回收包装袋处理的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较好地处理产品的可回收包装袋。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整体上环保意识还不够,整体水平偏低。
最后,绿色消费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大学生也接受着高等教育,他们有着更强的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理念,相比其他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能更快的接受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和信息。一项基于浙江五所高等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提倡绿色消费。然后,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在一项关于绿色消费频率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月内只有18.5%的学生有过3次以上绿色消费行为;36.2%的学生有1至3次绿色消费行为;31.5%的学生没有绿色消费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出行了所谓“言行不一”的现象,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赞同要进行绿色消费,但只有一少部分同学转化为了自己的实际行动。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虽然有了比较强的绿色消费观念,但实际绿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并没有将绿色消费作为自己的常态消费,往往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
当前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了解还不够,消费过程中环保意识淡薄,存在绿色消费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现象。主要原因有:
首先,缺乏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引导性的消费观念,还未被大众完全接受,大学生目前对绿色消费的了解还不够。但却有各种非理性的消费主义风气充斥在学生身边,盲目跟风、随大流是目前大学内常见的消费风气。“要买就买名牌”、“不买过时的东西”等等。而享乐主义、面子主义等不良消费风气也误导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这些错误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了他们对绿色消费的选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小小的消费举动事关绿色发展大计。此外,也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低估了个人绿色消费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缺乏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其次,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还不够。作为一种前沿的消费理念,各大高校对其宣传和教育却很少,学校一般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很少专门开设绿色消费相关的课程,或者通过讲座等其他形式来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不够,对绿色消费的内涵了解不清。大多数同学对其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例如只知道绿色产品的存在,但对普通产品和绿色产品进行区分的能力还不够,很容易受到产品外观的影响,甚至可能被产品包装所蒙骗。此外,不能深刻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也很容易受到市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商品选购时往往不会选择绿色产品。因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绿色消费的教育,培育良好的消费理念,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观念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
此外,绿色产品的种类、数量不足。由于绿色产品出现的时间比较短,生产的成本又比较高造成了绿色产品的数量较少,或许在外观或实用性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此外,我国当前的消费市场并未形成统一的绿色检验标准,市场上绿色产品质量参次不齐、鱼目混珠,消费者可能花费了更高的价格却并不能买到真正的绿色产品。另外,绿色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产品,也是大学生不选择绿色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经济来源有限,购买绿色产品经济负担更大,更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意愿。
最后,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不够。依据法律规定,必须要有相关标志表明绿色产品。例如,绿色食品的包装上会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官方的文字与批准号,还有防伪标签。但从实际来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能依靠包装上的信息或标识来区分普通产品和绿色产品。大多数人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接来判断自己购买的是否为绿色商品。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是大学生自身辨别能力不够以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绿色商品宣传力度不够,绿色消费氛围不浓厚也是其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绿色消费习惯,不仅与自身戚戚相关,其消费理念的培育和优秀消费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大学生群体接受着高等的教育,有着其他社会群体不具备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学习渠道也日渐多样化,报纸、电视、网络都是学习的好途径。因此,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绿色消费,提高自身对绿色消费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加强对自己绿色商品的辨别能力,以免花了冤枉钱反而买到假冒的绿色产品。此外,日常绿色消费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循环使用塑料袋等等,将绿色消费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大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高校的教育氛围对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养成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此高校有必要培育一种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绿色消费的知识,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绿色消费意愿。高校可以开设绿色专题课程,对绿色消费进行普及教育,加强和巩固绿色消费的基础知识;也可以经常性的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座,促进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让同学们全面、深入的学习;再者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引起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兴趣,经常开展一些有关绿色消费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绿色旅行、参与绿色产品的营销推广都是一些很好的活动形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投身到绿色消费中去,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让他们感受绿色消费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脑海里的绿色消费观念转为实际的绿色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需要一个良好的消费政策的规范和指引,合理的消费政策可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向预定的目标靠近。因此政府对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可以利用其看得见的手,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生产;倡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以此来增加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供给,为消费者提供种类繁多、又切实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政府还通过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绿色产品标准,提高其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广泛的生存空间。当然,政府部门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刺激消费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比如适当提供一些供经济补贴,帮助消费者承担一部分经济压力,增加绿色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大学生消费绿色产品的意愿。
大多数人都存在的从众消费心理,因此积极良好的社会消费观念可以影响大学生们的消费行为,让他们养成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绿色消费水平。因此,不论是政府或企业都应该积极宣传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消费习惯,把绿色消费常态化,争取发展成人人参与、践行绿色消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