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2019-03-26 06:19樊凌云
光明中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丹红缺血性神经功能

樊凌云 杨 钰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尚无根治办法,治疗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率为主[1]。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重视,中医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痰湿、气血瘀滞等原因有关,治疗上主张活血化瘀、行气通脉[2]。本研究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还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有关,可通过熄风化痰、理气活血加以治疗。丹红注射液是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作用的中药制剂,既往已有关于该中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3]。为进一步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影响,本次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观察了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44~76岁,平均(58.31±10.05)岁;发病时间(16.05±4.18)h;左侧发病39例,右侧29例;基底节区38例,脑叶15例,脑干7例,小脑8例;收缩压(SBP)(176.9±13.4)mmHg,舒张压(DBP)(108.5±12.9)mmHg;合并糖尿病者9例,高血脂3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23.94±3.15)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9.64±2.15)mg/L。观察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46~78岁,平均(60.04±10.53)岁;发病时间(16.15±4.29)h;左侧发病36例,右侧32例;基底节区40例,脑叶13例,脑干8例,小脑7例;SBP(176.2±13.8)mmHg,DBP(108.2±12.4)mmHg,合并糖尿病者10例,高血脂34例;NIHSS(24.02±3.20)分;血浆hs-CRP(9.83±2.18)mg/L。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起病时间短;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部分患者伴有面瘫,言语不清,双眼凝视一侧,部分伴有视力下降,眩晕呕吐、头痛,意识模糊;头部CT/MRI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主症:偏瘫,意识昏蒙,言语不利。次症: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肢体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急性期;影像学显示明确梗死病灶;首次发病;就诊时间≤24 h;年龄<80岁;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出血等其他卒中类型;休克或深度昏迷,有生命危险;发病前已有精神障碍;身体任何部位合并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身体其他组织存在功能异常。

1.4治疗方法对照组:提供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常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控制血压、降糖、调脂、抗感染、营养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10 ml×6支,批号150215),20 ml注射液和2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3周。

1.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无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1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观察指标1)疗效;2)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强);3)脑血流自动调节(CA)功能相位差;4)血流动力学: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5)不良反应。 使用飞利浦hd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联合荷兰FMS生产的PRO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仪检测CA功能。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1)P<0.05

2.2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上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对照组比,2)P<0.05

2.32组患者CA指标相位差对比治疗前,组间患侧和非患侧相位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相位差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CA指标相位差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对照组比,2)P<0.05

2.4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治疗前,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血流速度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对照组比,2)P<0.05

2.5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组间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例,%)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基础是急性的脑组织损伤,缺血部位的脑神经细胞得不到有效血液供应而出现细胞水肿、坏死等改变,最终引发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疾病[6]。研究发现35%~5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期可以遗留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对患者康复影响较大[7]。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上取得一定效果,中医学并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记载,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风”“卒中”范畴[8]。《黄帝内经》中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的记载,而《金匮要略》中第一次将该类型疾病归于“中风”。中医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病机已有辨证,《丹溪心法附余》中记载有“中风之证,多是老年因怒而成”,指出情志内伤,肝风内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病因。《中风诠》中则指出肝失条畅,情志怫郁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书中认为气机逆乱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根本病机,而痰、瘀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病理因素,书中还认为气血瘀滞、痰湿内阻等病机共同促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所用丹红注射液主要含有丹参、红花两种成分,中医学认为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之功效[9],而红花则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之功效[10],均能用于“中风”疾病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其中的丹参素等成分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11,12],而红花中的黄色素成分具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局部凝血功能紊乱[13],另研究发现红花对水肿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明显[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能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进行了评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评价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缺血脑神经组织的血供。本研究尚有一定不足,因纳入病例有限,统计效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未增加患者不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丹红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