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双职工家庭比例不断增长,双职工家庭成为当今社会最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这种家庭共同面临一个问题,即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冲突无人接。南京市为了方便双职工家庭率先实施了一项新的教育制度——弹性放学制度。[1](P244~245)
弹性放学,又称弹性离校,主要是指让有不便的家长可以向学校申请让孩子延迟离校时间。与以往统一放学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放学太早没人接,学生就可以向学校申请延迟放学,而在推迟的这段时间内,学校会临时“组班”,配备“临时班主任”,给孩子们安排各种活动,如作业答疑、趣味阅读以及运动游戏等活动。南京市的这一制度的实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家长解决了不时之需。一方面,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家长的时间得以合理安排,也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2]自南京率先实施这一制度以及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已有25个省根据本省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安徽、重庆、宁夏等12个省份组织开展了试点。[3]
2017年9月,沈阳市的中小学也开始全面实行“弹性放学制”。按照教育部所提出的要求,沈阳市弹性放学后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写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练习、开展社团以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沈阳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沈阳市推行的弹性放学力度较大,基本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全方位实行,主要采取的是“一校一策”多样化的实施方案。具体的弹性离校时间和到校时间均由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安排。[4]目前,虽然市教育部门已经将实施策略下发给各地的教育部门,但其主要是让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开展调查分析,很多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解决。
本文针对弹性放学制度实施后带来的变化进行研究,以家庭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制度实施后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情况。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以及其相互连结的一种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家庭人口的组成,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以及家庭成员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三方面进行研究:
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较大的转变,在研究中,我们要着重对比制度实施前后,家庭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使双职工家庭的人口数量由原先的“主干家庭”(有两代或者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改变为“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弹性放学制度实施之前,对双职工的父母来说,他们的下班时间一般为17:30—18:00,而学校放学时间大多在16:00—17:00,时间冲突导致父母无法负担孩子的接管工作,只能将责任托付给离退休的上一代人,因此出现随迁老人的社会现象。这些随迁老人在脱离乡土场域后面临着适应城市习惯,重构社会关系等问题。同时老人的加入使得家庭人口数量增多,无疑给家庭带来了负担。但是这一制度实施后,很多家庭不再需要老人的看护,家长可以申请弹性离校,下班后再去学校接孩子,做到上班与接孩子两不误。弹性放学一方面使家长对孩子课后安排及安全情况更加放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放”老人,不再需要老人专门接送孩子。
位于沈阳市的L小学在实行弹性放学这一制度后,在这一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此,我对该校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共162份(表1)。在162份问卷中,共有54个家庭的孩子之前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孩子放学,家庭结构都属于“主干家庭”(表2),在弹性放学制度实施后,这54个家庭中,已经有23个家庭不再需要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照看,变为“核心家庭”。由此可见,弹性放学这一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他们的家庭的人口数。
表1 弹性放学制度实施之前您的家庭成员
表2 弹性放学制度实施之后是否还需要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照看
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使多数双职工家庭亲子交往更加密切。日常交往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表明,日常交往情况与家庭和谐程度有较大关系。弹性放学实施以前,父母无法来接孩子,多为托管机构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接孩子,因此孩子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就会变得更少。弹性离校后,父母下班后能够亲自到学校接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会变得比过去多很多。学生更愿意分享放学后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学到的知识。很多学生会选择在这段弹性的时间里完成作业,同样也会提升学生作业的完成程度及完成质量。[5](P54~P56)父母时间允许,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就会变多,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也会变得相对较多。卢梭和佩斯泰洛奇的教育观认为,母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在美国成立的“父母—教师协会”标志着父母参与的正式诞生。Henderson在对大量的父母参与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父母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学者发现,父母的参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会一直延续到高中。父母参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样也会有利于孩子的情感正向发展。有父母与孩子参与的家庭余暇活动对家庭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家庭余暇活动[6](P55~P56)(在课余或工余时间,与家人一起参与的非责任性或消闲性的活动,其中包括经常性的家居活动及非经常性的活动)早被确定为发展夫妻及亲子间紧密而健康的关系,是促进家庭凝聚力的重要元素。
在对L小学的162份调查问卷中(表3),对于弹性放学这个制度非常拥护,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家庭共33个,认为偶尔受用的家庭数为25个,但也有104个家庭认为弹性放学这项制度对自己家的孩子没什么用处,影响不大。除了这104个家庭,剩余的58个家庭的问卷中,关于“弹性放学制度实施后,跟孩子的沟通或接触时间是否变多了”这一问题(表4),有39人认为孩子愿意主动沟通交流了,父母也愿意主动询问了。由此不难看出,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给孩子和父母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也更加密切了。
表3 对于弹性放学制度的实行,对您的帮助程度
表4 弹性放学制度实施之后,你跟孩子的接触时间和沟通有变多了吗
弹性放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双职工家庭的内部变得更加和谐稳定。家庭稳定程度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考量,来对比分析弹性放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可取的。[7](P76~P78)根据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核心家庭情绪系统的理论,鲍恩认为:当夫妻或家庭成员因为情绪粘连,内心高度紧张,害怕被孤立、被控制、被吞噬,因而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纠缠,包括夫妻间的长期吵架冲突,将问题转向孩子,以及夫妻当中一方罹患心理疾病或情绪上的病等。因此家庭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在对L小学的调查问卷中发现,除了认为这一制度对自己家孩子没有影响的104个家庭以外,剩余的58个家庭一致认为弹性制度的实施,使家庭变得比未实施之前更加和睦。和孩子的交流多了,家庭氛围自然而然就变得好了。据统计显示(表5),这58个家庭的孩子在弹性离校这段期间,都能够有时间在学校写作业,互相交流讨论,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比制度实施之前要有所提升。作业完成得好,父母对孩子的表扬也就随着增多,和孩子的关系就更加融洽,家庭氛围就更和谐。而且孩子在学校作业完成得多,回家的闲暇时间也就相对较多。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也多,更为家庭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弹性放学能够使双职工家庭内部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表5 弹性放学制度实施之后,是否让您的家庭比之前更加和谐
本文以L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确实能够给双职工家庭的家庭结构带来变化。通过对双职工家庭人口数、家庭交往与家庭和谐稳定程度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使双职工家庭的人口数量发生改变,部分家庭出现了由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
2.弹性放学制度的实施,使多数双职工家庭亲子交往更加密切、互动频繁,交流更多。
3.弹性放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双职工家庭的内部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较之前相比更加和睦。
虽然弹性放学制度解决了大部分双职工家庭的一大难题,但是它还存在一定的弊端:1.弹性离校使得学校的管理也变得弹性,因此管理起来就更加费时费力。学生弹性,教师的工作时间同样也会跟着延长,有教师表示,自己除了上班,还要备课、写教案,下班后还要做饭照顾孩子,但因为弹性放学的实施剥夺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感到很疲惫,即使政府会给这些教师一些相应的补贴,但是教师们好像并不在意,比起这些好像更希望能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2.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仍然认为放学后孩子待在辅导机构或托管班比待在学校要好,即使辅导机构和托管班要花费大量的费用。他们认为,在辅导机构或者辅导班,能让孩子学到更多额外的知识,而这段弹性在校时间,仅仅让孩子写写作业、做做游戏、丰富一下课余生活,家长并不愿意。[8]中国式教育下家长更多地希望孩子能够学到书本知识,有效应对考试。调查发现,在162份问卷中,有81位学生放学后是愿意待在学校的,有56位同学是持有无所谓的态度,而只有25位同学表示不愿意放学后待在学校。结果表明,学生们比起去辅导机构和托管班,更愿意待在学校。但是家长对于这段弹性时间可能希望更加完善,很多家长希望能够给孩子的作业进行辅导,给孩子提供兴趣班特长班等,这也给学校带来了压力。学校遵循“一校一策”的原则制定方案,但是很难做到令所有家长满意。
因此弹性放学的有效实施需要积极协调配合。首先,在政策上需要给予支持和配合,财政买单不收取任何费用,秉承自愿化的原则,避免异化为补课机构。[9]2018年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表示,将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三点半放学”问题。而弹性放学正是解决三点半放学问题的模式之一。[10]其次,学校在人员管理上也应该注重分配,安排值班教师要采取自愿原则,可依情况酌情安排;对于值班教师的补贴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的补贴制度以确保教师的个人权益;加强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得到双方的理解和支持,以便顺利实施弹性放学制度,也可采用家长自愿参与弹性放学中,辅助学校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
针对弹性放学这一制度,今后有望做到更加有组织,并能够灵活变通,做到真正弹性,所有学校都能做到随到随接,这样方便学生的同时更加方便上班族的家长。而且,现在大部分学生是坐校车回家,但是如果参加弹性离校可能就会错过班车,更加不方便,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调整和改进校车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弹性离校之后还能坐上校车回家,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节省上班族家长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