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般情况下,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3种类型的心理感觉:(1)痛苦的恢复过程;(2)因不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3)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1种类型的心理感觉: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
【关键词】痛苦;学习与记忆;神经依赖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2-0238-005
【Abstract】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when lovelorn,a person in a state of happiness will experience 3 types of psychological feeling:(1)the recovery process of pain;(2)the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caused by the lack of the ability to stay alone for a long time;(3)Decrease in the degree of missing.when lovelorn,a person in a state of free will experience 1 type of psychological feeling:Decrease in the degree of missing.
【Key words】Pain;Learning and memory;Nerve dependence
1 快乐模型
在神经系统内建立的可以传递使用的最小信息单位称为信息子。根据信息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可以把信息子划分为2种类型,一是通过学习与记忆过程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又称为正信息子),二是正在处于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子(又称为负信息子)。只有当一个人有意识地使用信息子时它才会发生信息传递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由使用正信息子引起的信息传递次数和由使用负信息子引起的信息传递次数的差值称为净信息子信息传递次数,即信息传递次数。根据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可以把信息子划分为2种类型:只能单方向传递的信息子称为单子;可以双方向传递的信息子称为双子。经过学习与记忆1个信息子的过程,单子可以被标准化为双子。双子可以认为是由2个向相反方向传递的单子组成。
快乐(pleasure):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在时间t内,如果由使用正信息子引起的信息传递次数是n,由使用负信息子引起的信息传递次数是m,那么个体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就是n-m,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P1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的最大值,P-1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的最小值。P≡P1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恒等于常数P1,即一个人始终保持着快乐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经常在平淡的水平上小范围波动,偶尔会在快乐与痛苦的水平上剧烈波动,那么我们就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幸福。[1]
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背诵新单词是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要求你每天背诵1个新单词,这个任务应该比较容易完成,你的心理不适感也许会很小,基本上可以认为处于平淡的水平上。如果要求你每天背诵100个新单词,这个任务完成起来就不是很容易了,你的心理不适感将会明显增加。随着要求背诵新单词的数量不断增加,你的心理不适感也会不断增加。如果要求你背诵新单词的数量所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达到了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的最小值P-1(例如每秒钟背诵6000个新单词),那么你的心理不适感也会达到最大值,你将会体验到痛苦的心理状态。假设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后,你的大脑已经对8000个单词产生了长时记忆,可以不假思索地识别出这些单词所代表的意义。当你使用这种语言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如果作品中的某个故事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在短时间内联想到了足够多的其它信息,即这个故事情节的出现引起你在1秒钟内联想到了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6000个单词,也就是说由这个故事情节引起的信息传递次数在单位时间内达到了最大值P1(例如每秒钟联想6000个单词),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快乐的心理状态。不过根据多年的学习经验可知,如果要求背诵单词的数量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那么我可以主动选择降低任务量,甚至拒绝合作,但是在背诵单词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体验到痛苦的感觉。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痛苦很少是由于我们在主动学习新信息的过程中引起的,大多数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出现使大量的单子被标准化为双子引起的(例如失恋)。上述事例说明,虽然快乐和痛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它们都与神经系统的学习与记忆过程关系密切,可以使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这一指标精确描述,可以统一到一个公式中进行研究。
2 失恋与快乐模型
2.1 自由恋爱与幸福恋爱
研究表明:可以使一个人体验到自由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果一个人达到了下面3个条件,它的心理状态有可能达到自由水平:一是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二是坚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原则;三是做好正在进行的事情有随时被中断的心理准备。[1][2]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我们把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人与它人的恋爱过程称为自由恋爱,把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与它人的恋爱过程称為幸福恋爱。
根据快乐公式,如果一个人处于自由状态,那么它的心理状态可以一直维持在快乐水平。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活着,它就可以一直体验着快乐。因此,快乐感觉可以与恋爱过程相互分离。即使我没有恋爱,我也可以体验到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感觉。即使我正在恋爱,如果没有达到产生快乐的条件,我也体验不到快乐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3种类型的心理感觉:(1)痛苦的恢复过程;(2)因不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3)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
因为在失恋发生以前,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人已经具有了长时间独处的能力,并且有效地避免了痛苦的产生条件,所以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1种类型的心理感觉: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
如果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你的恋人突然明确表示与你分手,你将会体验到一段时间的痛苦感觉。从失恋的那一刻开始,你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将会在第7天以后出现明显减轻,第7周内出现大幅度降低,第8-9周又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第10周开始明显下降,到第10周结束时已经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了,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已经影响不大了,第20周基本消失,第26周以后完全消失。如果失恋发生以后,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记忆新信息子的数量较少,常常7天以后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已经影响不大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使用了2-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从失恋的心理状态中完全调整过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下面2个因素有关:(1)不同区域的神经系统交替出现了微细损伤,给人形成的整体印象好像是一直体验着不同程度的痛苦感觉,从而客观上延长了心理不适感觉的体验时间,实际上这些心理不适感觉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2)只有当爱情信息库内的与恋爱过程相关的单子全部被标准化为双子以后,一个人才有可能从失恋的状态中完全恢复过来。虽然在失恋后的6个月内个体也已经将相当数量的单子标准化为双子了,但是还没有全部转换过来,还需要时间才能逐渐完成。因为前面说过,只有当建立的与现在科学理论相关的信息库内的单子全部被标准化为双子,并且建立的与新提出的科学理论相关的信息子也达到足够的数量以后,科学家才有可能会接受新的科学理论。
2.2 痛苦的恢复过程
骨骼肌在发生微细损伤以后一个人会体验到疼痛的感觉,例如,当一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运动的人突然进行了一个5000米跑以后,身体的相关肌肉会产生疼痛感觉。神经系统在发生微细损伤以后一个人会体验到痛苦的感觉,例如,当一个人需要在单位时间学习记忆的信息子数量达到一定标准以后,相关的神经系统就会产生痛苦感觉。骨骼肌和神经系统在发生微细损伤以后,如果施加的刺激没有超过它们的承受范围,那么骨骼肌和神经系统都会产生生物学适应现象,最后修复再生发生微细损伤的部位,对新的刺激产生适应。在适应过程中,骨骼肌和神经系统在时间上和心理感觉上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同步性特征。当一个人开始学习记忆新信息的时候,也是神经系统发生微细损伤后开始启动修复再生的生物学过程的时候,当一个人对新信息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时候,也是神经系统修复再生的生物学过程已经顺利完成的时候。
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达到了最小值时,一个人就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于是神经系统的再生修复过程开始启动。在第1-3天,体验到的痛苦感觉程度最大,个体有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想吃饭和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的现象;在第4-7天,体验到的痛苦感觉稍微有些减轻,但是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第7天以后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出现了明显减轻;在第2-3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再次稍微减轻一些,并且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在第4-6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下降;在第7-10周,在第7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会发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个体的心理状态出现明显好转,从第8周开始,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又开始逐渐增加,并在第9周达到在第7-10周时间段内痛苦感觉的最高峰,这种痛苦感觉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大概可以维持10-13天左右,从第10周开始,体验到的痛苦感觉从最高峰出现非常明显的大幅度下降,到第10周结束时,体验到的痛苦感觉比在第7周时继续明显减少,而且已经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了,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已经影响不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在第7-10周内出现的这种痛苦症状先降低再升高又降低的表现特征称为反N型特征;把先降低再升高又降低的曲线称为反N型曲线。在第11-20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以一种相对稳定的速度逐渐下降,在第19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再一次出现小范围的增加,在第20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又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直到下降至基本消失的水平;在第21-26周,体验到的痛苦感觉维持在基本消失的水平,第26周(即6个月)以后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完全消失。上面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痛苦恢复过程,特别是在第10周或者第15周以后由于体验到的痛苦感觉已经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了,对个体来说已经没有继续关注的实际意义了,对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果痛苦事件发生以后,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记忆新信息子的数量较少,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一个人在7天以后、7周以后或者10周以后都有可能已经恢复到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心理状态了。
神经系统发生微细损伤以后,不同区域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恢复过程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当一个区域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恢复过程进行了2个月以后,另一个区域的神经系统又发生了微细损伤,那么就会产生生物学恢复过程的相互重合现象,前一个区域的神经系统的恢复过程需要继续进行4个月才可以完全恢复,后一个区域的神经系统需要继续进行6个月才可以完全恢復,这两个区域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恢复过程并不会相互干扰。虽然我们都不喜欢体验到痛苦的感觉,但是在痛苦的恢复过程中,因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了大量的新信息,所以当痛苦完全消失以后,我们的思想认识将会比以前更加成熟了。痛苦的出现说明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的信息库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需要被动地立即调整修复,从而使建立的信息库更加完美,因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产生痛苦感觉的积极意义。
在爱情信息库中,单子常常以“因为……,所以……”、“应该”、“不应该”、“必须”“不能”等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双子常常以“可以”、“也许”、“可能”、“或者”“如果……,那么……”等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例如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应该……”,“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应该……”组成的信息是比较典型的单子类型,由“如果我爱你,那么我可以……”、“如果你爱我,那么你可以……”组成的信息是比较典型的双子类型。[1]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痛苦很少是由于我们在主动学习新信息的过程中引起的,大多数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出现使大量的单子被标准化为双子引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建立了多少数量的类似“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应该……”,“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应该……”类型的单子。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现在“因为你爱我”这个条件不存在了,于是在“因为你爱我”条件下建立的那些数量众多的单子就需要在恋人明确表示与你分手的同时被标准化为双子,也就是说,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大量的新信息子,当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达到了产生痛苦的条件时,你就会体验到痛苦的感觉。或者也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为,失恋的同时意味着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将爱情信息库内的“应该”全部替换为“可能”,而替换次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一个人在失恋以后并不一定会体验到痛苦。只有当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达到产生痛苦的条件时,这个人才会体验到痛苦的感觉。如果需要学习记忆的信息子数量达不到产生痛苦的条件,那么,这个人可能只会体验到一段时间的心理不适感觉。痛苦的体验时间与需要学习记忆的新信息子数量高度相关,数量越多,痛苦的体验时间越长。如果在失恋以前已经做好了失恋的准备,那么它的心理状态就不会出现变化。
2.3 长时间独处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长时间独处是一种很具体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个人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并不代表它就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也不代表它就会喜欢长时间地一个人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一个人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只是意味着,当生活中暂时出现了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独处一段时间的环境时,这个人可以在保持心理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长时间独处的能力,那么它也可以在很容易地适应与2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能力。[1]
一个不具有长时间独处能力的人在失恋以后,如果遇到了需要一个人独自生活一段时间的环境时,它很有可能也会体验到一段时间的痛苦感觉。因为在恋爱的过程中常常是2个人在一起生活,现在突然间出现了许多时间需要一个人面对,因此它常常会体验到心理不适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文化常常单方面地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独自生活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它的心理状态一定是不好的,它肯定会体验到程度不同的心理不适感觉。对于那些暂时还不具有长时间独处能力的人来说,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具有长时间独处能力的人来说,这种认识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那些暂时还不具有长时间独处能力的人也可以转变为具有长时间独处能力的人。
2.4 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
神经系统具有维持当前刺激使自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趋势,换句话说,神经系统具有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使自身处于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的趋势,我们把神经系统具有的这一特征称为神经依赖,又称为心理依赖。痛苦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大量新信息子造成神经系统微细损伤后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神经依赖现象是一个人将大量的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在短时间内遗忘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需要遗忘的信息子数量越多,一个人体验到的心理不适感觉越强烈。神经系统的遗忘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由神经系统内处于激活状态的信息子转变为静息状态的信息子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规律性刺激,如果神经系统内的某个区域已经对这些刺激产生了长时记忆,形成了生物学适应,那么任何改变当前相对稳定状态的刺激都将会使神经系统进入新的生物学适应过程,从而使个体体验到阶段性的心理不适感觉。因此,如果没有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强烈因素的影响,即使一个人已经不能从某件事情上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但是为了避免体验到在发生神经依赖时出现的心理不适感觉,它还是会选择继续进行着这件事情。[3][4]
可能因为都是神经系统的生物学适应过程,神经依赖程度的降低过程和痛苦的恢复过程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产生神经依赖时一个人体验到的心理不适感觉要比痛苦的感觉要轻很多。由于前面已经把痛苦的恢复过程描述的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再重复分析了,只要把“痛苦感觉”替换为“神经依赖程度”就基本上是神经系统的遗忘过程或者神经依赖程度的降低过程了。[4][5]
在恋爱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不间断的交往互动,女性和男性的爱情信息库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处于激活状态的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当你爱的人明确表示与你分手以后,你们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已经停止。由于神经系统具有神经依赖特征,为了继续保持失恋发生前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心理状态,爱情信息库内那些处于激活状态的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试图与以前一样继续产生信息传递现象,使用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想念与恋爱过程相关的事情从而达到产生信息传递的目的,但是因为已经分手了,你再也接收不到对方传递过来的相关刺激了,这些处于激活状态的信息子不可避免地开始启动遗忘的生物学适应过程,并且最终转换为处于静息状态的信息子。
前面的分析可知,神经依赖是神经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虽然你爱的人主动与你分手了,但是分手以后它也会产生神经依赖现象,它也会想念你,它也会体验到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处于自由的心理状态下的人和处于幸福的心理状态下的人在失恋以后都会体验到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当然,根据需要遗忘的信息子数量不同,想念的程度大小也会有所不同,体验到的心理不适感觉也会有所区别。
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和神经依赖程度的降低过程是一致的。从失恋的那一刻开始,一个人的想念程度将会在第7天以后出现明显减轻,第7周内出现大幅度降低,第8-9周又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第10周开始明显下降,到第10周結束时已经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了,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已经影响不大了,第20周基本消失,第26周以后完全消失。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第26周以后,有许多与恋爱相关的详细信息已经被遗忘了,但是因为通过主动想象也可以使信息子继续处于长时记忆状态,由于不间断地重复想象和回忆,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会继续处于激活状态并存在你的记忆中。根据快乐模型,在建立的新信息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想象一件事情和真实地做一件事情效果一样。[1]
3 结论
(1)快乐感觉可以与恋爱过程相互分离。即使我没有恋爱,我也可以体验到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感觉。即使我正在恋爱,如果没有达到产生快乐的条件,我也体验不到快乐的感觉。
(2)一般情况下,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3种类型的心理感觉:①痛苦的恢复过程;②因不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③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当失恋以后,一个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人将会体验到1种类型的心理感觉:想念程度的降低过程。
【参考文献】
[1]田聚群.自由、幸福与快乐模型[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102-106.
[2]田聚群.性别平等、自由与快乐模型[J].学理论,2014,(12):64-95.
[3]田聚群.快乐模型与个人行为动机研究[J].学理论,2013,(26):58-62.
[4]田聚群.心理依赖与性幻想依赖[J].中国性科学,2012,21(9):83-88.
[5]田聚群.爱情、性行为、痛苦与快乐模型[J].中国性科学,2013,22(9):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