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青天锷未残”

2019-03-25 07:28萧惑之
中关村 2019年3期
关键词:袁泉蔡锷共和

萧惑之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刺破青天锷未残,护国情智留人间。

诸君铭记松坡志,铁血将军战马酣。

初冬时节,雾霾笼罩京城,心情难免有些抑郁,殊不料蓦地天降一份惊喜!那就是收到了“护国将军”蔡锷之孙女蔡慈先生惠赠的一部《我和外公眼中的蔡锷将军》忆旧著作。封面上题签——“亲人笔下的将军,蔡锷将军长子蔡端回忆,重外孙袁泉倾情执笔”。眼前陡然一亮,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难能可贵厚重的历史画卷,用时髦的话说,对于如我辈蔡锷将军的忠实“粉条”,真是如获至宝,何况首页还有蔡慈先生的亲笔题字,更多出几分亲切的感觉。蔡慈先生也许知道我们喜欢读书,还随同送上一部纳兰香未央女士撰写的《铁血儒将共和将军蔡锷传》,吸晴的还有封面右上角的题诗——“锦城多少闲丝管,不识人间有战争。要与先生横铁笛,一时吹作共和声”。显然纳兰女士的作品多有文学色彩,是否有电影《知音》的浪漫味道呢?翻开书页,浏览一过,赫然有袁泉先生的作序——“埋来赤胆松长翠,刺破青天锷未残”。……我有读书先看序的习惯,顷刻被袁泉先生“第一次写序”的真诚感动了,先生默认了纳兰作品的想象和铺陈……我想,默认的主题绝不是“知音”的谴绻,而是“孝顺的儿子”“柔情的丈夫”“睿智的领导”“文才武略的大将军”和“志同道合的的朋友”。此时,我联想到毛主席的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描述的是行军路上群山态势的险峻,抒发的是诗人的革命理想之情怀。我想,借用一个“山”字寓意蔡锷将军的品格,诚然恰如其分,何况还有一个“锷”字的喻义,还有一个“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涵义。

我对蔡锷将军的热爱和崇拜,是在“荒唐”岁月接近尾声的日子里。记得大约是1975年的冬春之交,一位行伍出身的前辈赠送一套蔡东藩、许廑父先生撰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全8册,160回,85万字,扉页神秘地冠以“内部发行”字样;是作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尤其是《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辅助资料阅读的。其中关于蔡锷将军的文字,最吸引眼球,至今记忆犹新,坊间热议的“访明姝相见倾心”,藕断丝连情未了,付之一炬爱燃烧。松坡树下凤凰舞,铁血有魂断蓝桥。……读完全篇,终于浮一大白,不过是为“破掉袁政府的疑心”而布阵作秀而已。对袁项城的独裁“洪宪皇帝梦”,还有段合肥、冯河间、黎黄陂……各路政客的种种表现,也不过是一声叹息罢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理解毛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等文章的深义,有很大的帮助。“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中山先生也有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这个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影响到我后来看历史人物的基本观念。

此时,桑榆暮年的我,阅读袁泉先生《我和外公眼中的蔡锷将军》之忆旧篇章,又翻阅了《民国通俗演义》和《毛泽东选集》的相关文字,对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态势坚定了充满信心的预期——那就是不忘初衷,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人民”“共和”的伟大理想落到实处。于是借用袁泉先生的用典“刺破青天锷未残”作题,写下几句读书札记权作留念。再过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0年时再看,那时的神州大地,将是红霞满天,大地翠绿,天空蔚蓝……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蔡锷将军已然成了“护国战争”的代名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打倒袁世凯的大英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他还认真研读过蔡锷将军编写的《曾胡治兵语录》,汲取其精华,如爱民、爱兵、重视“精神教育”等内容 ,后来成为毛泽东军事理论中关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内涵。在陈独秀的笔下,对“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弹药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的精神,称赞蔡锷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他为捍卫共和制度奋不顾身的精神与世长存,并呼吁欢迎这种奋斗精神。在李大钊的心中,“蔡锷将军乃在吾人敬服之列。”朱德曾是蔡锷将军的部下悍将,对蔡锷将军“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的精神尊崇景慕,视为“良师益友”和指路的“北极星”。蔡锷将军病逝,朱德闻之失声恸哭,挥笔写就一副挽联,以寄托对其敬重的师长蔡锷的无尽思念——“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太难言”。任弼时的文字,最为动情,“蔡松坡,吾国之人才也。……去岁袁世凯改行帝制,无有声言反抗者,蔡松坡起义云南,独立支持,百折不回,卒能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读诸位大家的祭奠文字,心潮澎湃,慨言码字——益武将军蔡锷魂,飘然远翥存精神。

駐马题联两心知,铁肩道义壮士行。

挥毫码字血作墨,剑指独夫共和铭。

公元1916年元月,神州大地处于混沌之中,浮云蔽日,关山葱茏而抑郁。蔡锷将军为完成护国大业率部由贵州挺入四川,途径泸州城外“雪山关”,驻足休息。抬望眼,关山巍峨兮,雪山峰披白练而壮丽;细端详,不无遗憾兮,一牌坊有横匾无关联。蔡锷将军百感交集,与朱德少将以文交融,合作“雪山关联”,留下一段千古流芳的题联佳话。

蔡锷将军的上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朱德少将的下联——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众人皆知,后来的朱德总司令,对蔡锷将军极为尊重和怀念,称之为自己前进的“指路明灯”。据作家纳兰香未央在《铁血儒将共和将军蔡锷传》中的记载,朱德总司令在接受美国著名女记者采访时讲过一段话,可谓内心道白:“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他们都是湖南人。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在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

猜你喜欢
袁泉蔡锷共和
最美的遇见
关于击椎生是否蔡锷问题的补证
共和都市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袁泉做最自由的音符
看书的姿势
我的共和国
共和思想的内在价值的文献综述
蔡锷与樊锥
蔡锷与《五省边防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