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的内涵比较

2019-03-25 08:21赵莹超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3期
关键词:装饰性艺术创作中国画

赵莹超

摘 要:对于东西方绘画的比较,不仅仅是艺术思维上的不同,也是西方美术和中国画的不同,两者反映的客观现实不同,在东方绘画中则通过现实主观去再现表达的某种意境和情感。创作的主题不尽相同,东西方作者绘画时的情感也不同,造成的差异不言而语,所以东西方绘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西方的绘画;艺术创作;装饰性;内在区别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3-0187-02

1 介绍

艺术的手法和西方美术上的构思差别,中国画注重意境表现,而西洋画“写实”有别于中国画“写意”的说法。东方具像,在美术领域的中,西洋几何学可以说是在油画中表现的多,而仔细观察才是西方的真实的理性主义。中国写意与中国人本主义的意义感受相同,中国神韵说则是在中国写意画中和水墨画中的表现。西洋画的写实技法,雕塑的维妙维肖和西方油画将“镜象艺术”推到极至;水墨画和西方印象派绘画即相似也有区别。总之,东西方绘画存在着差异又互相影响。

19世纪的绘画主要是印象主义,或者以写实为主,在后印象主义绘画发展中,逐渐改变,成为20世纪层出不穷新画派的代表。例如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绘画等,这些绘画的画面变现“非理性主义”艺术,不再追求客体事物的写实,而是高度赞扬否定传统的思维,采取时空叠置、形体变形、光色变化等手法表现个人的感受,实现了从“镜象”到“心象”艺术的转变。作为当代主流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传统艺术思维的特徵为单式连锁性思维和心象艺术风格,从东西方绘画画面表现的依据或创作,画家的现实情境或历史中选取形象素材,作为画家表现画面的依据或创作,作为出发点,从总体创作风貌而言,也是绝大多数艺术家的共同取向和目标。

2 东西方绘画比较

东西方绘画虽然描绘对象千姿百态,从而品味着艺术表现的个性差异和创作面貌的多样性。中国写意画创造性的继承本土传统,从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社会与个体等感受与思考,从中吸纳营养挖掘表现因子,或转化传统形式语言,或凸显传统精神气质,如果我们以为中国画的传统意味是份内之事,具有传统意蕴是意外之喜,那或许需要扭转下印象了。

最佳的藝术形式和思想是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情、认识、理解和评价等。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正是由于它进入中国后,譬如,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三位变革思想家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他们选择“写实主义”这一共同的艺术主张,不仅是“求艺”而更是从“救国”的角度切入对中国美术的变革,从而把美术与民族科学启蒙和社会变革紧密联系起来。以徐悲鸿为代表崇尚写实的画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引起社会共鸣,为现实主义美术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起到了前驱作用,表现了一种思考现实、关注人生的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现实主义更有深厚的接受土壤,中国有着深厚的创作土壤。中国的老百姓从深处比较认同的是那些感到亲切的、真实的东西,而非不知所云、虚无飘渺、远离实际的东西。从绘画发展来看,始终贯穿着“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艺术观,显然,当它们中的一部分正转化、蜕变为运用中国画媒介和材料的装饰感绘画时,并富于艺术价值的一种探索?具有深厚传统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写意画,将不同视觉语言在境界与美学趣味上,要远胜这些新的装饰性“中国画”跨界不是新鲜事物,在目前的艺术与时尚,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不可否认,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真实更多是表层意义上的,其内在的真实与意涵需要创作者加以审视与挖掘,并通过提炼、加工转换为绘画的语言进行表达。沉湎和依附图像本身,甚至放弃自我创造意识,最终沦为单纯抄袭模仿,是应该避开的表现误区,这种常见的弊病曾大面积涌现于中国具象油画,已成为前车之鉴。

有着油画的触摸感其实是国画,如油画般厚重但却是水彩,这种视效的错位展现,给对画种印象相对固定的欣赏者带来一种观看的新奇感。从摄影、油画、版画乃至装饰性绘画效果去探索中国画发展的可能性。的确,中国画在本土的传统之深、境界之高世人皆知,这既是宝藏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它需要艺术家打开创作思维另辟蹊径去发展和突破,从而忽视对中国画技法与韵味的继承,弱化中国画原有视觉特质与表现力。有选择地吸取其他画种效果,也是表现性的优势,这一点或许更为可行。它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步,其道路曲曲折折、困难重重,既有来自传统的压力,又有来自西方现代教育的冲击。在此环境中产生的美术教育思想是朴实的,并带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色彩,所以影响着作品的发展。

对于中国画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厚土长安古城探讨中国美术的写意精神,这无疑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中国画写意,不仅是中国画、中国美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的文脉,‘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成了我们的共识,无论我们对中国写意的概念有着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解析,中国画始终是中国美术的文化基因,能够清晰的认清写意的概念、外延,中国画深入地探讨写意与写实、写意与表现的关系,写意精神与人品塑造、与艺术修养、艺术格调的关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分析中国美术的现状,渗透笔墨、造型、语言之中,也在中国画的思想、感情、灵魂和人格之中,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课题,会提高我们对写意精神的认识,升华我们的格调,使我们的美术具有更加强烈的魅力。但是我们曾淡忘了、忽略了它,甚至批判了它,这是我们的视觉艺术出现了外在形式僵化的弊端。推动中国美术的与时俱进,在大时代背景中树立中国文化的形象。

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点、线的粗细、长短、断连、疾徐、枯润等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和由此而产生的节奏和韵律,如今,笔墨在中国画中不仅成为一种美的形式,而且成为一种精神,这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线条的书意美,成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审美前提。笔墨作为文化传统和臻于完美的艺术形式,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并成为中国画形成中不可替代的首要因素。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形态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

文化理想和艺术目标愈加清晰。每个画家都力求使自己的艺术能从独特的角度来反映我们时代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把自己对油画艺术语言的追求体现在创作上。书画的用线结体造型,不仅在性质上有相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对线条的美学理论的一致。如果谁试想舍弃笔墨而对中国画遑论什么“发展”、“创新”和“改造”,其后果可以想见。这样一种可敬的学术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艺术心态。画家从自己的眼光和感受去触摸生活、叩问生活,并熟练通过自己的语言形态和艺术手段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国油画经过了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练,回归到了一种踏实的艺术创作状态,体现出一种整体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很多画家观察生活不细致、体验生活不投入、思考生活不深刻,过分依赖照片和图像。科技的发展,电子摄影器材的普及,图片和图像的大量运用,使画家捕捉生活更加便利,推动写实技法更加精湛一味跟风模仿,导致作品主题重复、千人一面,失去了绘画的创新性和生命感。放眼望去,我们看到太多的沙发美女、太多的早餐场景、太多的高楼清洁工、太多的巨幅人物面部特写……滿眼人物画,处处集体照,让人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尺幅越来越大,人物越来越写实,花鸟越来越细密,山水越来越饱满,效果越来越逼真,这种图片化描摹之风着实令人担忧。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关注的题材丰富多彩,可选取的角度多种多样,表现技法更应该创新求变。

现代油画起源于英国,在展览中我们发现,英联邦画家的作品中不仅保留了印象派以来的绘画特色,还表现了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美学,也体现了英国传统艺术的气质与品格。在英国的画家中,约翰·亚德利土生土长于的英格兰,大卫·泰勒出生于澳大利亚,而约瑟夫·祖布科维奇早年成长于前南斯拉夫。这些作品中还兼具澳洲新大陆与东欧斯拉夫地区绘画的优美风貌,绘画以写实为主,贴近生活。描摹照片的作品光滑、圆柔,缺乏粗糙的质感和动人的肌理,这样的作画方式让画家无法超越图片本身,缺乏直接感知或是写生所产生的油画艺术性。令人欣慰的是,照片描摹之风已经引起了油画艺术家前辈们的警觉和广泛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照片描摹应该在接下来的中国油画主题性创作和艺术探索中极力避免。,经过多年不间断地丰富完善,超越了最初的写生创作想法,弥补了近些年美术创作来对生活、对自然的忽略,这样到一个特定地域写生,不是简单的风情记录,而是艺术的再创作,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人与艺术的关系。

从绘画中看出,在当今欧美国家中,西方绘画中,水彩画无疑是西方传统绘画最主要的延续。相对于油画的衰落,中国画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中国的水彩画就是世界水平(范迪安语),”如今水彩画艺术已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的水彩画就是世界水平(范迪安语)。”然而,和中国水墨画,是一种艺术在经历发展的时候,不仅需要开拓进取,需要寻源问道。画展中此时推出三位英联邦画家的作品展,将提供给国内艺术家以可贵的借鉴与参考。这些来自水彩画“家乡”的艺术,对于广大的绘画爱好者,犹如早春二月的一场温暖的春雨,具有特别的意义,也是绘画史上的发展历程。

3 结语

总之,在互为资源交叉、融合,存在不同的画种之间,从而带来了种种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异样性,使人充满着审美期待,从而打破观者先入为主的印象,将这种自由、开放的表达方式带到更好的艺术境界,并其如其分的把握好尺度,是艺术家需要继续面对的问题。总之,东西方绘画即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中国画还有个和西方绘画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画很难修改,一笔就是一笔,由于中国画在纸张上的留下的痕迹很难修改,所以慢慢的中国画发展成了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已经把线条艺术发挥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每一笔都似乎有生命,每一笔都那么的耐人寻味,还有我们的艺术家们不断的努力,我相信中国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高深的艺术成就一定会和西方的艺术一起并肩站在史册上。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参考文献

[1] 项鑫.试谈山水画中“点”的造型性[J].安徽文学月刊,2008(7):111.

[2] 秦安建.浅析色彩的本质涵义[J].安徽文学月刊,2009(7):99.

[3] 邢金妹.重彩画的当代转型——写意重彩画[J].安徽文学月刊,2009(7):104.

[4] 李慧.浅议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禅意[J].安徽文学月刊,2009(8):116-117.

[5] 李青青.中西诗画观差异的根源[J].安徽文学月刊,2009(11):317.

[6] 邓霏.雕塑的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83-84.

[7] 宋玲玲.顾恺之“以形写神”观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94-95.

[8] 胡媛媛.中西方艺术审美形态之差异[J].艺术百家,2008,24(s1):18-19.

[9] 潘知常.中西比较美学论稿[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10] 寸悟.“虚-实”范畴的形成及美学阐释[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102-106.

猜你喜欢
装饰性艺术创作中国画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画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列车涂装功能性与装饰性及站内导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