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娟
春节刚过,民营企业就迎来了新年“大礼包”。
2月1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银行、险资、交易所等全面支持民企融资。《意见》旨在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何在?在政策加码驰援的情况下,这个难题能否纾解?
融资难、融资贵已呼吁多年,但至今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对于这一点,民营企业主孟琳康有着深刻的体会。
2008年,孟琳康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在一学区内租房开店。“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房租一年要5万,房东要求一次性付清。当时除了父母资助的一万块钱,自己没什么钱。正一筹莫展时,有朋友告诉我可以试下去银行申请贷款,于是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然后是备受打击地回来了。”孟琳康说。
2015年10月,孟琳康开始第二次创业,创办西安金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电子屏、LED屏、显示屏的批发、销售、加工等业务,需要大量成本金。“当时恰逢国家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本以为能享受到一些政策利好,但去银行申请贷款时才被告知,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有科技含量的创新项目,我的公司不符合条件。迫不得已,还是选择了高利率贷款,还有部分民间借贷。”
和孟琳康有着相似经历的民营小微企业主还有很多,他们在申请贷款时,被拒绝是常态;要么就是办高利率贷款,手续还特别麻烦。没有充分的资金流,想扩大业务或企业规模等都十分困难。
“中国金融体系的突出特点一是银行资产占比过高,二是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程度高。这样的金融体系不利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发展模式,因而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出现民营企业融资难也就不足为奇。”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合伙人、中关村龙门基金合伙人刘志硕分析道。
在刘志硕看来,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行业普遍存在过度市场竞争,投资回报率不足造成金融资源无法顺利流向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实体产业,加之在当前金融政策的换挡期新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最终导致了市场和政策的“双失灵”。
“在市场方面,过去中国长期处于增量经济阶段,行业门槛普遍较低,市场集中度相对不足,各细分行业市场竞争过度激烈,规范运营的企业面临大量在税收、社保、环保、知识产权方面不规范企业的无序竞争。由于各行业的负产能企业未能及时出清,优质的民营企业无法拥有足够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利润受到吞噬,盈利能力不足以覆盖当期资金成本的门槛要求,因而难以吸引大规模资金投入。”刘志硕说。
事实上,在政策方面,企业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中长期融资支持,而民营企业过往长期处于高税率环境下,自我持续滚动发展能力不足。《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实施后,相对应的新政策未及时落实到位,导致部分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被“错杀”。
“《意见》由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如此高规格足见中央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
“《意见》出台后,我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看了三遍,看得我心潮澎湃。”孟琳康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国家对我们民营企业真心实意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也让我更有干劲了。”
据孟琳康介绍,年前他就有扩大公司规模的想法,但是苦于资金压力,一直没有实施。前几天他抱着试试的态度去银行申请贷款,发现这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手续简洁了很多,放款速度也特别快,而且利率也不高。
无疑,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点还是要回到银行。因此,针对银行业,《意见》提出了诸多要求: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增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
“这些内容,既有对银行服务民企资金量的要求,也有对优化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的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银行业服务民企的主力军作用。”董希淼说,“与此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要科学施策,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同时仍要把控好风险。”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受到流动性等方面的约束。针对此,《意见》提出,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企业摆脱困境,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旨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着力化解流动性风险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董希淼认为,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政策,要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充分利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及票据融资等政策工具和产品,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流向民营企业。
直接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路径。在经济转型升级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作用尤为突出。
“直接融资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意见》出台后,有望把我国直接融资的短板逐步补上。”前述业内人士说。
扩大直接融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具有适用性。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等则有助于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也会进一步激发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一直以来,基于金融机构对企业偿还能力的评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对此,业内人士坦言,银行应该对融资主体以及项目本身进行评估,而非在于其偿还能力。
董希淼表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民营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抵质押物不足、基礎信息数据缺乏等难题,而这些手段的应用依赖于各类信用数据信息的支撑。
“《意见》挥出的政策‘组合拳既有系统性又具针对性,从供给端、需求端乃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出创新制度,从根本上打通民企融资壁垒、消除融资堵点。要加速政策落地,尽早产生实际效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