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再奶甫·阿布都克里木 杜燕春 张泰白
摘 要:由于木耳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帮助,非常适合心脑血管疾病和结石症患者食用的特点,2018年3月该县岳普湖镇通过拱棚黑木耳生产示范,初步掌握了拱棚黑木耳在该县的生长发育周期、耳棚日常管理、投入产出等情况,为拱棚黑木耳食用菌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并结合实际就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拱棚黑木耳;示范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岳普湖县为加快产业脱贫致富步伐,因地制宜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目前该县特色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小茴香、西甜瓜等优质品牌农产品。近年来通过鼓励菇农发展平菇、拱棚木耳等菌类生产和初加工,大力培育新型特色产业,引导广大农民开展食用菌创业致富。
1 示范基本情况
1.1 示范种植地点
岳普湖镇托格拉吾斯塘(3)村8组买买提艾力·吐地。示范种植规模:拱棚6座,耳棚跨度6m,长度22m,占地0.079hm2。每座耳棚摆放菌袋2556个(18排,142个菌袋/排)。菌袋株行距配置12.9cm×24cm,合理配置料袋间距防止黑木耳长大粘连和保证空气的流通。耳棚内分3区摆放,每区1.2m宽(6排),菌袋生产区占地面积79.2m2(注:每平方米摆放菌袋32.3个)。工作道宽60cm,共4条,作业道占地面积52.8m2。
1.2 示范生产时间周期及出耳高峰期情况
2018年3月15日[CD1]6月5日(82d)。示范耳棚4月中旬菌袋开始进入出耳高峰期,4月下旬菌袋出耳率达到40%~50%。
1.3 采收制干次数
2次。
1.4 采收制干时间及产量
头茬耳5月2[CD1]8日(115kg)、二茬耳6月2[CD1]5日(80kg)。
2 耳场管理要点
2.1 温度管理
每座耳棚设置2只温度计。悬挂在耳棚中间(用于子实体形成温度监测);插进菌袋内(用于菌丝体生长温度监测)。木耳属于中温菇类型[1]。木耳生长发育的日间适宜温度在25~28℃,夜间温度在15~20℃。为防止高温高湿烂耳现象发生,5月初,应及时将耳棚棚膜揭去,只留遮阳网在棚架,营造散射光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2.2 湿度管理
耳棚内子实體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保证木耳正常生长。在菌袋摆放区正上方1m处设置喷洒带1条,每座耳棚共设置3条喷洒装置,采用清澈无污染中性的河水或井水,保证木耳菌袋喷水均匀周到。黑木耳耐旱性强,喷水时间要合理固定,在整个管理时期,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耳”的规律,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同时要在摆放整齐规则的菌袋区覆盖地膜保湿。一般在4月1日开始喷水提湿,每天喷水4次,每次30min,喷水间隔时间在2.5h。自5月开始,每日喷水2次,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宜选择在早晚进行,每次1h。
2.3 杂菌处理
在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管理过程中,岳普湖县一般在3月底4月初会出现部分菌袋颜色异于其他菌袋,及时发现异常菌袋并使用塑料袋将被杂菌污染的菌袋轻轻封装后带出耳棚,迅速挖坑深埋,避免杂菌在棚内蔓延危害。
2.4 通风换气耳棚内气温高于28℃时,开始在耳棚两头开放风口并揭开覆盖于菌袋上的地膜四角进行通风降温;菌袋内温度高于25℃时应及时揭去覆盖在菌袋上的地膜。木耳子实体的发育对O2和CO2极其敏感。通风不足时,生长再好的菌丝也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原基不易分化,耳片不伸展,易形成“拳头耳”[2]。
2.5 放风减灾该县春季多风,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严格按照拱棚防御风灾要求,用土压实棚边及放风口,紧好防风腰绳,确保耳场生产安全。
2.6 铲除杂草及时将棚内杂草铲除并清理出耳棚,保证耳棚内清洁卫生,减少霉菌交叉感染。
3 六座拱棚黑木耳示范生产投入成本测算
3.1 菌袋投入1.8元/袋,每座耳棚2556个,6座棚15336个,合计投入27604.8元。
3.2 棚膜投入13元/m,每座耳棚30m,6座棚180m,合计投入2340元。
3.3 遮阳网投入9元/m,每座耳棚22m,6座棚132m,合计投入1188元。
3.4 喷洒设备投入435元/棚,6座棚喷洒设备正常运行合计投入2610元。
4项投入合计33742.8元。其中菌袋投入占4项投入的81.81%。棚膜和喷洒设备可循环使用,进行年度间分摊。
4 收入测算
采收制干木耳总产量为195kg,市场批发销售价65元/kg,收入合计12675元。平均每个菌袋生产干木耳12.72g,平均每个菌袋毛收入0.826元。
5 瓶颈问题及增加收益的方法
发展瓶颈:拱棚黑木耳生产中购买菌袋投入成本占比大,导致生产亏损;管理水平不高,出耳茬数未能达到3茬,单个菌袋生产黑木耳制干产量不高;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
5.1 建立木耳菌棒生产厂,降低菌袋投入成本,从源头上解决木耳生产亏损问题
建议可采用的2种栽培料配方有,配方1: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水65%。配方2:锯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水65%。[3]
5.2 二茬、三茬耳出耳后劲没有头茬耳足,生长缓慢,应在管理上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
建议使用微喷管和定时器结合制成定时微喷系统,保证黑木耳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湿度管理精准可控,实现标准化生产。
5.3 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效益
通过保证菌袋原材料质量,加大合作社会员技术培训,科学管理耳棚温湿度,集中销售掌握市场议价权等途径来增加收入。
5.4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特色产业引导发展项目相结合,推动拱棚木耳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有效利用木工合作社加工副产品木屑降低原料购入成本。优选木耳品种、规范生产管理,降低杂菌率。集中购买所需农资,降低采购价格和运输成本。实现联户生产,互帮互助降低人工费用。优化利用现有拱棚,降低耳场建设费用。
5.5 合理利用黑木耳养殖废料,降低栽培成本
干燥的菌渣可做温室加温燃料和生产菌种时的灭菌燃料、热蒸汽处理过的菌渣可做蔬菜育苗覆土材料可减少根腐和立枯病的发生、用作大田农家肥改良土壤、在果蔬上施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6 发展拱棚木耳栽培应遵循的幾个原则
6.1 适应市场的原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6.2 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有的拱棚状况、技术水平、农民合作社成立发展状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发展规模。
6.3 科学管理的原则生产过程要规范标准,温湿度管理要及时。
6.4 适时采收的原则当木耳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采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不可用手握住耳片贴根处拧下。采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采后要及时晾晒,晾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晾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晾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
参考文献
[1] 李晓.段秀.莲食用菌高产栽培指导[M].长春市东文印刷厂: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27.
[2] 李晓.段秀.莲食用菌高产栽培指导[M].长春市东文印刷厂: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32.
[3] 李晓.段秀.莲食用菌高产栽培指导[M].长春市东文印刷厂: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35.
作者简介:
布再奶甫·阿布都克里木(1971-),女, 维吾尔族, 研究方向: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