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海省地区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积极研究杂交小麦品种,并培育优质、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在实践中发现,青麦1号平均每667m2产不断上涨,同时创造了青海省地区黄河流域提灌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的新纪录。
关键词:新时期;青海省;小麦良种;选育;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品种选择是青海省小麦种植中的主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科学的进行小麦品种选育,认真培育小麦,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小麦产量,及时调整小麦种植业结构,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借助自然条件栽培小麦,促进地区小麦增长。加大对小麦品种的推广力度,积极宣传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在农家品种、引进新品种、自育品种、高产品种等阶段,有效控制锈病等病害的流行,不断提高小麦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小麦品种的丰产性,认真做好抗寒、抗旱等工作,真正实现小麦的稳定增产。
1 新时期下青海省小麦良种选育
了解各种小麦品种的主要特性,保證品种穗层整齐,分蘖成穗率为41.2%,同时单株分蘖数量为1.83,主茎的茎粗0.39cm,第2节茎粗0.48cm,穗呈长方形,小穗着生密度中等,子粒容重752.58g/L。选种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对小麦种子的生态区提出严格要求,选种时及时明确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小麦的生态类型,认真选取适宜本区域的小麦品种。了解地区耕地的肥水情况,要求麦田肥沃合适,及时掌握良种的基本特性,了解不同类型小麦良种的丰产性、稳产性,优先选择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1]。选择适宜的小麦田地,真正做到良种种植,从而达到了预期的高产目的。根据地区环境特征来选用合适的小麦品种,在此环节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点:考虑当地的土地情况,考虑地块的肥沃状况,选用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比如对于肥力较好的地块,选择秸秆粗壮的小麦品种,对于肥力一般的地块,积极选用株高一些的小麦品种,为小麦高产打下稳定基础。对于早种植的小麦,要选用半冬性、冬性品种,早、晚茬要选用弱春性、春性品种,结合生态类型来选择品种,选择成穗多、分蘖力强等品种,提高小麦良种的抗旱能力。了解小麦品种的适应地区,选择性状优良、抗病性较强、株高适中、穗大、耐寒性强、同时具有抗白粉、抗叶枯病等能力的品种,这样的品种目前在青海省地区得到了大范围培育和推广。
2 新时期下青海省小麦栽培技术
2.1 整地
精细整地,以此来改善土壤条件,更好的发挥出农业措施增产潜力,为小麦增产打下基础。整地时认真做到:深、净、平、细,深耕细耙,保证土层无明细颗粒,上虚下实,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机械深耕法进行,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大大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快速释放微生物活动,保持土壤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和保肥能力。进行晾墒或保墒,一般耕深26cm,可以边耕边耙,耙实、耙透、 耙细、耙平,耕翻后多次镇压,并踏实土壤,只有这样方可达到标准化的整地要求。
2.2 合理密植
小麦播种时要做到合理密植,科学的安排小麦田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肥力来促进小麦合理密植。考虑单位面积内小麦的苗数、穗数等方面,促进小麦苗的健康生长,适时播种,提高小麦均衡增产和小麦单产,如果播种过早,苗期温度过高,就会导致小麦苗生长速度过快,生长弱,但是播种过晚,小麦分蘖较少,苗生长速度较慢,容易形成冬前弱苗,穗子小,穗数量较少,真正做到适时播种,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根据青海省地区当地气温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播种,其中气温决定了播期。冬季小麦品种播种时的最佳气温为15~18℃之间,春性品种最佳播种气温为12~15℃之间,对于需要使用不同品种的情况,需要先播种冬性品种,再播种弱冬性品种,先播旱地,再播阴坡地。
2.3 麦田管理
认真做好前期管理,从小麦出苗一直到起身期,如:越冬、返青期这段时间为前提,这个阶段,小麦根、茎、叶等器官的发育较早,起身期后,分蘖期全部长出,从而开始进入小穗分化期。比如对于旱播的麦田,待分蘖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踩压,以科学方式防止麦苗生长过快,有效抑制麦苗过快生长。有效促进麦苗根部发育,加快小麦苗分蘖,认真做好保温工作,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人员的劳作强度,保持土壤内部温度合适,更好的保护好小麦种子。合理灌溉,调节土壤内部养分的含量,保证土壤表面浮土实在,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越冬保苗,有效防止因为干旱死苗,减轻旱情对小麦苗的影响。做到实时灌溉,保证土壤内部含水量足够,有效调整空气温度,浇水时的空气温度为4℃最合适[2]。
2.4 施肥工作
保证化肥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对于土壤板结酸化、病害严重等情况密切关注,有效增强小麦品质,实现科学施肥,根据小麦需肥特点来制定小麦施肥方案:每100kg的小麦籽粒要从土壤中吸收3kg的氮素,1.5kg的磷素,同时掌握氮、磷、钾等成分的配比为1∶0.4∶0.83,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的不同来施用化肥。冬小麦施肥中发现,小麦对氮肥需求量最大,为提高土壤速效含量,科学使用氮肥,同时要增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量,保证科学施肥,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将硼肥和锌肥配合使用,发挥出了很好的增产效果。配方施肥时,进行必要的取土试验,同时结合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等计算出麦田施肥量,肥料使用标准:低产小麦(每667m2产量低于350kg),在小麦全生育期,使用纯氮肥12kg、尿素23kg、碳酸氢铵60kg,对于中产期的麦田,土壤有机肥含量大于12kg的,在小麦全生育期,每667m2使用12kg纯氮肥,碳酸氢铵70kg~80kg之间、尿素25kg。钾肥施用量:低产麦田不用使用钾肥,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20mg,氯化钾8.3kg,麦田对有机肥的需求量,每667m2使用硫酸锌1kg,科学的使用化肥。
2.5 小麦病害的防治措施
赤霉病的防治:赤霉病又被称为红麦头,病害主要存在于穗、苗、茎部等部位,从幼苗到抽穗都会产生病害。芽部变为褐色,然后影响到根部,最后导致麦苗死亡。为有效防治赤霉病的发生,要选用耐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提高麦苗自身的免疫力,常见的抗病性小麦良种有杨麦4号、早春5号、苏麦2号、湘麦1号等,同时要合理排灌,及时设置排水沟,将雨水有效引入排水沟内,减少病菌的出现[3]。播种之前,用石灰水将种子浸泡,并使用增产菌拌种,每667m2使用100~130g液体菌剂量对种子进行均匀拌种,将种子晾干再播种,在抽穗期,密切关注小麦苗穗部变化,在开花期,使用48%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57%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5d进行1次防治,在此环节主要采用机动喷雾方式进行病害防治,防止小麦在生长期间发生死苗、穗霉等情况。
锈病防治:锈病也被称为雄黄病、黄疸病,因为小麦内部大量养分及水分被消耗,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出现小麦干瘪、籽粒小等情况,不仅影响整体产量,还对麦田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防止锈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及时做好提前预防,对于有锈病危害的小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发现病害的第一时间进行科学的药剂防治,减轻病害影响,避免锈病影响范围扩大。强化病害预测,做好早春预测,借助现代技术来加强锈病预测和防治,实时掌握锈病未来发展趋势及影響程度,对于有病害影响的小麦,及时用药防治,每7d天喷1次杀菌剂,连喷3次,每667m2麦田,杀菌灵的喷洒量控制在75~92kg以内。
3 总结
考虑当地的土地情况,考虑地块的肥沃状况,选用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改善土壤条件,更好的发挥出农业措施增产潜力。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肥力来促进小麦合理密植,适时播种,提高小麦均衡增产和小麦单产,掌握氮、磷、钾等成分的配比为1∶0.4∶0.83,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的不同来施用化肥,及时展开病害防治,做好病害预防,有效提升小麦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志龙,乔祥梅,王志伟,等.小麦新品种云麦73丰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8):25-27.
[2] 牟丽明.甘肃省小麦生产及新品种选育繁育问题探析[J].中国种业,2012(4):32-33.
[3] 季洪忠.小麦良种技术推广意义及举措探究[J].农技服务,2017,34(16):168.
作者简介:
曹福章(1975-),男,藏族,青海省湟中县人,大专,研究方向:良种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