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使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浓度为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展开果桑桑椹菌核病防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不同药剂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保证果实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果桑;桑椹;菌核病;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中图分类号:S888.71
文献标识码:A
桑椹种植期间如果出现桑椹菌核病,会对桑果的产量与质量造成影响。通常果农为了防治这一疾病,会在桑园进行冬耕,喷洒石硫合剂,进入春季之后喷洒浓度为20%的爱可悬浮剂(SC)2000倍液,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1000倍液以及浓度为40%的菌核净WP1000倍液等,最终防治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为此文章针对安徽省潜山县应用不同药剂防治果桑桑椹菌核病实验展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此次实验选择在潜山县黄铺镇韵沣果桑基地,选择的果桑品种为中椹1号,每700m2桑园内栽种桑椹110株,栽种树龄均为4a。使用的试验药剂如下: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浓度为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以上所有药剂市面上均有销售。
1.2 试验方法
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对所有实验药剂进行设置,选择70%的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A1)与1000倍液(A2)、50%的多菌灵WP800倍液(B1)与1000倍液(B2)、80%的代森锰锌WP800(C1)与1000倍液(C2)、50%的腐霉利WP800倍液(D1)与1000倍液(D2)。随后,科学选择喷药时间与浓度。使用以上几种药剂,将其稀释之后在实验区域进行喷洒,使用清水作为对照,对不同处理区情况进行记录,如表1所示。所有处理区均以随机的方式排序,在处理区中分别种植20株桑树,且各个处理区之间设置隔离带。喷洒药剂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洒至桑叶叶面滴水即可,收获桑果之前的25d便可以停止喷洒。
种植人员在桑堪开始转红时对发病率进行调查,并做好标记,每个处理区调查3株桑树,每株桑树选取3根树枝,将已经患病的桑椹去除。完成数据调查之后使用SPSS软件,应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统计所有处理区桑椹的最终发病率,并展开方差分析。计算公式如下:校正防效(%)=[(对照区发病率一药剂处理区发病率)于对照区发病率]×100
种植人员在各个处理区内选择3株桑树,对发条数展开调查与统计,重点计算每株桑椹的发条数,在5根枝条上做好标记,选择其中3根统计平均单芽座果数以及平均条长等,最后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株产果量(kg)=每条产果×每株条数×百果质量于1000=100。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实验人员针对不同药剂防治桑堪菌核病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不同药剂进行组合之后,防治桑堪菌核病有效率达到66.35%~94.00%,根据分析发现对照区的菌核病发病率非常严重,高达15.25%。处理区1、2、4的防治效果最佳,发病率不足2%,防效率已经超过了90%。处理区3的发病率为4.26%,在所有处理区中的防效效果最差,只有67.22%。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本次实验使用不同药剂防治果桑桑椹菌核病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各个药剂处理区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種植人员可以合理应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搭配应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以及50%的腐霉利WP,或者应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与50%的多菌灵WP,共同防治果桑桑堪菌核病,这几种方案效果都非常好。
2.2 桑椹产量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所有处理区内单株发条数与发芽率的差异比较小,其中处理区1的产量最高,相比对照区超出了45.24%,对照区产量相比最低,只有6.25kg/株。不同药剂在处理区内应用,产量都已经超过7.3kg/株,处理区1、4的产量为9.47kg/株。由此可见,应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搭配70%的甲基托布津WP与50%的腐霉利WP,或者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WP,可以有效提高桑椹产量。
3 结论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种植业需要重视的病害,通过调查了解到菌核病已经在全国诸多地区出现,具体如江苏、安徽、山东、云南以及辽宁等,发病率在30%~90%之间[1]。为了保证桑椹果实质量与产量,推动种植行业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在桑椹菌核病防治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通过本次研究与调查显示,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依然是最为有效的举措。
3.1 不同药剂处理区的菌核病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搭配使用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可以达到65.25%~99.00%,SPSS软件方差分析结果表示,不同药剂在各个处理区中的应用并没有显著差异。防效结果超过90%的处理区有2个,在这2个处理区中,应用了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70%的甲基托布津WP以及50%的腐霉利WP,或者搭配使用浓度70%的甲基托布津WP以及50%的多菌灵WP,以上药剂搭配都可以发挥出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通过此次实验结果,发现应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应用效果最佳,然而若一直使用同一种药剂,会使桑椹菌核病形成抗性,影响药剂使用效果,所以种植人员结合潜山县生产用药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2]。
3.2 后期病原分生孢子不具备二次侵染能力
本次实验的处理区主要是在青果转红阶段相继出现菌核病症状,随着桑椹的成长症状越发严重,喷药30d后,发病率没有发生改变。截止下次喷药之前桑椹依然正常成长,所以可以判断,桑堪菌核病病原侵染循环周期是桑堪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期病原分生孢子不具备二次侵染性能能力。
3.3 桑堪菌核病导致株产果量存在差异
不同药剂的使用,使得单株发条数和发芽率之间差异并不是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搭配应用70%的甲基托布津WP与50%的腐霉利WP,或者应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WP,使用这几个药剂应用方案的处理区产量比较高,每株均超过9.5kg。所以,由此可判断每株产量差异与桑堪菌核病有很大关系[3]。
3.4 不同药剂处理对果桑不形成药害影响
通过此次实验可知,不同药剂防治处理并不会对实验树种的果实、桑叶造成影响,同样也不会产生药害症状。一般药剂防治可以在桑堪采摘之前的25d停止,如此便可以保证果实食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明海,杨义,任杰群,郑章云,曾秀丽,王万华,蒋贵兵.以果桑开叶数辅助花期识别确定桑椹菌核病防治适期的方法[J].蚕业科学,2016,42(02):346-350.
[2] 张健,马佳慧,韩蓓蓓,王俊,吴福安.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菌株筛选及生防效果试验[J].蚕业科学,2015,41(05):825-832.
[3] 吴国富.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及农药残留量测试[J].江苏蚕业,2015,37(01):10-12.
作者简介:
肖结琴(1975 - ),女,安徽潜山人,本科,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蚕桑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