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探究

2019-03-25 08:26李琼仙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

李琼仙

[摘要] 目的 评估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对预防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该院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为对象,按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综合组、普通组,各组48例,普通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综合组在其前提下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评比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出现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综合组患者轻度低血糖、中度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出现次数及夜间低血糖总出现率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且综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 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出现几率,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中老年糖尿病;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夜间低血糖;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1(a)-0108-02

中老年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慢性代谢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1]。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存在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外,容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这种症状往往不易被觉察,待患者血糖下降到发生大脑皮质反应时直接引发昏迷、休克等精神神经症状[2]。由于低血糖症状相当危险,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脑细胞便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形态学异常改变,严重者导致死亡[3]。但中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防护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为探寻有效的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方案,该文择取该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患者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为对象,旨在探究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这些患者中对预防夜间低血糖的积极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接收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为对象,上述患者均遵循WHO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予以确诊;病程4~22年,平均(15.2±3.82)年;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语言理解力正常,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自愿参与该项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综合组、普通组,各组48例,综合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54~89(72.3±8.25)岁;普通组:2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53~87(71.8±8.14)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组施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以后,护士向其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做好日常的护患沟通、饮食指导、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定时检测血糖、巡查病房、维护环境等各项工作。

综合组在其前提下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方法为:①密切监测病情、血糖变化。护士对中老年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状况、血糖水平进行实时监测,每间隔30 min记录1次相关情况,主要检查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发抖、浑身乏力、出现嗜睡、明显饥饿感等症状;另外,对老年患者应检查其自身因素引发的反应性低血糖,这种状况下的低血糖并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在夜晚可能未出现过渡性低血糖就直接进入了昏迷状态。对此,夜班值班护士要增加巡视次数,尤其关注高危患者的病情情况,比如,睡前检测血糖值低于6 mmol/L时,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的风险较大,护士必须加强这类患者的巡查工作。②加强心理疏导。糖尿病的防治需要联合考虑心理因素,并且部分患者容易忽视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护理人员要按照中老年患者的教育程度与接受能力,主动与其交谈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和内心想法,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轻松的心态,并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另外,向患者家属讲解关于夜间低血糖的害处,争取获得家属的全力配合,帮助提高低血糖防范护理的效果。③个性化健康宣教。护士以“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意识到低血糖的危害性,并了解药物治疗知识和不良反应防护方法,嘱咐患者不可自主增减药物使用剂量,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解低血糖症状、自我救治方法等,以加深患者对医护知识的印象,增强自护能力。④低血糖应激反应护理。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若症状比较轻微,可立即向患者予以糖水、果汁或含糖量高的食物;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者可暂停输注,待20 min后检测1次血糖水平,若低血糖没有缓解,需要进食;对于症状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要马上告知医师,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监测血糖值变化,直到血糖水平恢复,并注意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有关记录。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出现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低血糖评定标准:血糖水平≤3.9 mmol/L即表示出现低血糖,当中,血糖水平<2.8 mmol/L为严重低血糖,2.8 mmol/L≤血糖水平≤3.3 mmol/L为中度低血糖,3.3 mmol/L<血糖水平≤3.9 mmol/L为轻度低血糖[4]。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計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达为[n(%)],数据对比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出现情况

综合组患者轻度低血糖、中度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出现次数及夜间低血糖总出现率均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详细指标见于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综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详细指标见于表2。

3  讨论

低血糖对糖尿病者带来的危害性较大,使其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受到相应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当血糖值≤1.6 mmol/L,且持续6 h以上时,可能诱发不可逆脑损害;部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患有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较易诱发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疾病[5]。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多在夜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有关研究指出:70%以上的低血糖都出现于夜间[6]。而老年患者相比一般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现象,其原因在于老年人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明显减退,身体知觉下降,清除胰岛素方面的能力降低,且伴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等现象,难以有效调节自身血糖。此外,老年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时的感觉器官较迟钝,很难感觉到低血糖反应,使低血糖症状表现得不够明显;加之,夜间值班护士容易产生困倦感,对糖尿病患者的巡查护理工作存在一定松懈[7]。基于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夜间低血压防范工作,护理人员加强临床巡查,认真开展中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干预工作。该项研究中,普通组对中老年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方式较普通,缺乏针对性,有待改善[8]。而综合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优势在于:通过密切监测病情、血糖变化,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异常反应,并做好相关救治准备;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使患者意识到低血糖的危害性,并加深对医护知识的印象,增强自护能力;采用针对性方法处理低血糖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有助于减少低血糖对患者的不良影响[9]。研究结果表示:综合组患者夜间低血糖总出现率低于普通组(P<0.05);且综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由此可知,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出现几率,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丁桂蕊,林淑珍,周晓彬.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方式探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1):40-41.

[2]  李菲,宋开兰.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夜间低血糖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10):1624-1628.

[3]  覃雪梅,刘洁.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0):97-98.

[4]  代亚丽,刘连君,余丹.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69-170.

[5]  徐新红.护理干预对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107-108.

[6]  吕艳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13-214.

[7]  刘玮.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辽宁医学杂志,2017,31(3):45-47.

[8]  方芳,文学芳,王和平.睡前护理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效果[J].實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24):132-134.

[9]  石丽.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作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5):121-122.

(收稿日期:2018-10-08)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
艾灸联合儿茶酊对高危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激健减量增产助剂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