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梁老中医治疗疔疮经验

2019-03-25 09:10肖贤忠
福建中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牡丹皮颜面凉血

肖贤忠

(福州市肖治安中医外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吾师肖泽梁(1919—2013年),是福建省近代名医肖治安之子。肖治安精于外科,善治疮疡皮肤病,在福州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生疔长疮,要找肖治安”。吾师肖泽梁系福建省名老中医(1986年)、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3年)、福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85—1995年)。吾师少承肖治安之学,尽得其传,从事中医外科临床诊治数十余年,擅长汤、膏、丸、散治疗外科疮疡等疾病,治疗疔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疔疮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疔疮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以其形小,坚硬,根如钉状而得名[1]。疔疮发病迅速,易恶化,临床危害较大,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正如《外科真铨》曰:“疔疮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诚外科病中迅速之病也”[1]。疔疮最早记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2]。 此外,历代疡科专论对疔疮皆有论述,《外科证治全书》将疔疮的发生归咎于热毒,指出“其论相同,然无非毒气客于经络及五脏内蕴热毒”[3]。

吾师肖泽梁将疔疮的病因病机总结为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荤腥发物,致体内火热之毒蕴结脏腑,熏蒸于肌肤;外感风、火、暑、热等实时之邪,邪气相互博结体内;毒虫咬伤,竹木、鱼骨刺伤,或铁钉扎伤,未及时治疗,毒邪外感,致经络气血凝滞,火毒郁结而成。

2 分期外治法

疔疮按病变发展可分为3期:初期、中期、后期。吾师分别对疔疮3个时期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按期治疗。

初期:初期疔疮顶部凸起,四周红肿,表明人体正气充足,可防御局部邪气侵袭,即“护场”较轻;若疔疮顶部凹陷软绵,表明人体正气虚,不足以抵御外邪,即“失护场”,应谨防疔疮走黄之势。吾师认为外治法是治疗疔疮的重要方法,所谓“疡医无一日无外治法”。对疔疮初期的证治多选用清热解毒之品,重在以“消”为贵,并应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外用药。疔疮初期,病情相对较轻,可选用三黄洗剂湿敷或外搽,可达治病祛邪之功;若初期已失护场,在外用药的基础上,应辨证论治后内服药物。

中期:疔疮中期易成脓。《外科精义》云:“夫疮疽既作,毒热聚攻,蚀其膏膜,肌肉腐烂,若不针烙,毒气无从而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其内,内即消散,欲望其生,岂可得乎[4]! ”吾师认为:疔疮成脓期应不分阳证、阴证,若疔疮中期脓液既成,表明局部脓毒蓄积,应当立即切开病处,外排脓液,使脓毒随脓液外泄而出;若未及时将患处切开排脓,则脓毒邪聚肌肤,加重筋骨腐烂风险。此期外用药可选用肖氏大成膏或咬头膏。吾师认为:中医外科治疗皮肤溃疡或创口,应遵循现代医学无菌操作步骤引流排脓,术前应注意观察,选择合适的位置及方向切开。

后期:疔疮成脓切开后,若患者创面新鲜、红润,未见腐肉,未闻恶臭,表明气血充足,并使用黄连液外敷;若患者气血不足,则疮口易出现腐肉不脱,新肉不生,此时需外用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药物。吾师认为外用药配置需精制,宜用地道药材,效大力专。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他认为生肌玉红膏组药之一——轻粉含有汞,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弃用轻粉,自制生肌玉红膏,用于临床疮面收口,疗效显著。

3 分期内治法

吾师认为:疔疮病因病机总为火毒炽盛,初起多为实证,故清热泻火解毒为其治疗大法。清热解毒药可伤脾胃正气,不应大剂量盲目使用,应在清热解毒药的基础上少佐健脾之品。吾师依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并总结诸家医方,自创了芩连解毒饮,组成:金银花10 g,连翘10 g,牛蒡子9 g,白菊花 9 g,黄连 3 g,紫花地丁 18 g,甘草 3 g,桔梗 5 g,芦根24 g,黄芩 9 g,当归 3 g,玄参 10 g,牡丹皮 6 g,神曲 15 g,茯苓 15 g,赤芍 15 g,荷叶 6 g。本方清而不寒,攻补兼施,解毒利湿消肿功效显著。加减:托毒透脓加桔梗5 g,皂角刺9 g;大便不通加黄芩9 g,黄连3 g;小便不利加薏苡仁30 g,车前子9 g;恶心欲呕加陈皮3 g;剧烈红肿疼痛加牡丹皮10 g,玄参10 g,白芍10 g。若颜面部疔疮出现走黄之象,应按温病热入营血辨证论治,运用清营凉血解毒法,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合芩连解毒饮加减治疗,同时内服镇静开窍的安宫牛黄丸,以加大清热解毒之功。

同时,吾师临证中强调“外科实从内出”,他认为疔疮虽现于外,必主于内,主张内外治并重。根据疔疮初期、中期、后期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辨证论治,分别应用消、托、补三法内治为主。吾师十分推崇高锦庭创立的部位辨证法[5]:病发上部多因风温、风热引起;病发中部多由气郁、火郁发之;病发下部多由湿热、寒湿引起。疔疮发于上部者,加金银花 10 g,连翘 10 g,桔梗 6 g,薄荷 6 g;病变发于中部者加柴胡6 g,黄芩9 g;病变发于下部者加苍术3 g,黄柏 9 g,牛膝 9 g,薏苡仁 30 g。

疔疮中期不少患者存在正气亏虚、邪气不盛情况,导致病灶缩小局限,此时应稍佐益气固表中药,由浅至深托毒外出,吾师喜用白术10 g,党参10 g健脾益气。吾师在疔疮治疗各个阶段常喜用凉血活血之法:疔疮初期火热毒邪积聚,用凉血活血之品可使血行毒散,瘀祛毒尽;疔疮中期气血凝滞,经络阻滞,凉血活血之法可使疔疮毒从血分解,使气血平和;疔疮后期常余毒未清,加用活血凉血药物可清血分余毒,加快疮口愈合。吾师常用茜草、牡丹皮、玄参、赤芍,活血散瘀不伤正,清血分余毒,加速疮口愈合。

头为诸阳之会,因风性善行,常兼温热之邪上攻头面,加之颜面部血管、神经丰富,故面部疔疮常发病迅速,炎症反应明显,如失治误治,毒邪极易扩散,引起走黄。吾师治疗颜面部疔疮初期遵循非风药不能上达,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采用疏风解表之法,以取微汗,使毒邪随汗而解,从而达到“汗之则疮已”之功。疏风之药多质轻芳香,能载药上达病所,他常用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风之金银花15 g,连翘9 g,野菊花9 g,白菊花9 g。早期正确治疗颜面部疔疮,可有效防止疔疮进一步传变入里或成脓。如初期治疗不当或者护理不得法,疔毒化热入里,头面俱肿,身热烦渴,吾师常用紫花地丁20 g,牡丹皮6 g,赤芍5 g,薄荷6 g,蒲公英20 g,以凉血解毒散瘀。

4 护理事项

面部疔疮尤要注意防止走黄。护理得法能减轻疔疮走黄风险,禁挤压、针挑、烧灼、热敷;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思虑、急怒、惊恐;忌食腥荤之物,忌房事。颜面部疔疮之人中疔、白刃疔、锁口疔、承浆疔、唇疔,应尽量减少唇部运动,少讲话,少咀嚼,以防炎症扩散,饮食以流食为主,不食硬物以减少咀嚼,多饮开水。外用三黄洗剂湿敷,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有患者喜用民间中草药捣烂湿敷,不宜过用,以防引起药疹。不宜戴口罩,易增湿添热不透气,加重病情。吾师特别强调,颜面部疔疮忌切开、针挑、挤脓,如不消散,待其自行脱腐。

病例介绍

李某某,男,24岁,2018年2月5日初诊,主诉右手食指肿痛1周,痛剧2 d。患者为一位水泥工,1周前右手食指不慎被铁钉刺伤,未作处理,2 d后患处灼热肿痛,下垂时更甚,经当地医院服药打针症状不减。近2 d剧痛不能寐,服止痛片仍不减,伴发热、口干、大便干燥,体温38℃,右手指端腹侧隆起,皮色略暗红,触之剧痛波动感不显,指节不能屈曲,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为外伤染毒,毒热蕴结,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方用芩连解毒饮加减:金银花12 g,黄芩 6 g,连翘 10 g,赤芍 10 g,黄连 3 g,紫花地丁20 g,甘草 9 g,野菊花 10 g,大黄 10 g,薄荷 3 g,牡丹皮 9 g,蒲公英 30 g,山楂 12 g,栀子 9 g,玄参 15 g,桔梗 5 g,皂角刺 9 g。3剂,水煎服,2次/d。同时局麻下行右手食指蛇头疔切开引流术,排出少量黄稠脓液,外敷肖氏大成膏。二诊:身热已退,右手食指肿痛已减,食指疮口仍有少量脓液,右腋下部淋巴结肿大已消失,大便正常。继服上药3剂,右手食指末端疮口愈合,肿胀已退,诸症悉除。

5 体 会

吾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诊治工作七十余年,在疔疮辨证施治疗上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颇有心得体会。他认为:①疔疮辨证论治全过程中须时时顾护脾胃,治疔疮多重用清热之品,清热之药易损伤脾胃,可加健脾之茯苓、薏苡仁等;疔疮患者多有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燥之品,而致食滞或脾失健运,常佐以健脾消食之品如山楂、神曲、麦芽等;疔疮便秘用攻下法,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② 疔疮辨证施治过程中应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的发生阶段,适时采用凉血活血之品,使血行毒散,瘀祛毒尽,药常用赤芍、牡丹皮、丹参、玄参等。③ 颜面部疔疮治疗禁切开、针挑、挤压;颜面部疔疮如不消散,须待其自行脱腐,防止碰撞;换药时手法应轻柔,并重视教育,做好护理,既病防变。

猜你喜欢
牡丹皮颜面凉血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等闲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
素颜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牡丹皮及其主要成分丹皮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