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群,王小军
(1.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片区林业工作站,四川 凉山 615100;2.四川省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 凉山 615000)
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1]。而管护好森林资源则是保障林业资源、推动社会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森林管护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的损耗,还能减少水土流失,缓解生态环境恶化[2]。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提高管护质量,对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
地处长江上游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西南原始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变,雨量充沛,林业资源尤为丰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全州有林地398.7万hm2,占幅员面积的66.2%,森林覆盖率45.5%,林木覆盖率61.9%[3]。境内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众多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分布区域,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业主管部门对境内所有林地实施常年管护,有效管护国有森林225.7万hm2、集体公益林91.9万hm2[4],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均得到落实,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州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二期的扎实推进,凉山州依据地区资源分布情况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多举措加大资源管护。虽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扎实有效,但管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不够。凉山州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特殊,虽然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部分地区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山区人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观念相对落后,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相对淡薄,部分农牧民为追求眼前利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这就给管护带来极大的考验;其次,林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凉山州地区山大沟深,地质结构复杂,大部分管护作业区位特殊、功能性强、敏感程度高、面积大而分散,部分林区路况较差,加之自然条件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巡护质量,管护效率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再次,由于部分单位管护面积较大,而人员配置又不足,需聘请部分非在编人员协助管护,管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管护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森林管护工作有效性低下,增大了森林管理工作的难度;从次,群众护林意识相对淡薄,社会参与度较低。凉山州森林资源分布广泛,且大部分资源偏远的山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里人员居住较分散,基层教育相对落后,社会民众文化程度较低,保护理念陈旧,森林防火意识相对薄弱加之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本身就对森林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性[5],又缺少宣传,使得毁林开荒、人为引起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最后,管护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管护制度有待完善。
3.1根据地区实际,创新森林监管、管理、管护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护效益,强化管护措施
保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为此,在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大环境下,地方管护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管护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护林管理体系和资源保护和监管机制,采取多种管护模式,并且加强高新技术装备和新技术在管护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护效率、确保管护成效。地方管护单位要加强领导,可根据地区实际建立切合自身资源特点的管理考核办法,落实责任,明确职责,调动管护人员自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3.2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一步改善管护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管护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工作质量
由于部分县市部分林场管护作业区位特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接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管护质量。因此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多渠道加大对管护单位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天然林管护工程的资金的投入,切实改善管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林区建设步伐;其次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定期组织开展森林管护知识、专业技术、森林资源保护法律知识与相关政策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护林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6],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敬业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增强全局观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3.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管护的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凉山州部分地区以前教育相对落后,公众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宣传力度有所欠缺,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破坏森林资源时有发生,因此通过采取知识培训、宣传标语张贴等多种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当地农牧民法律知识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工作[7]。
3.4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建立森林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林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在林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林业工作方法,已成为林业相关工作的必要手段,给林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性。比如,当前在林业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移动端互动地图类软件,应用到巡山护林、森林防火等方面带来很大便利,因此在林业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充分利用移动端信息化软件的优势, 将高科技新工具、移动GIS新方法应用到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建设一套先进、完善的森林监测预警体系不但可以加强林场的森林保护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同时也遵循了目前信息化森林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8]。
森林管护作为保障林业资源优化发展的重要举措[5],管护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在实际保护工作中,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宣传力度、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森林管护工作、根据地区实际构建 完善管理机制、做好凉山州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实现森林管护工作有效、稳定、优化发展,不仅对于推动生态平衡、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平衡、筑牢生态屏障,保障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