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广安区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常见于临床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逐年增高了该疾病的发病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治疗及时、有效减少后遗症,促进生存质量提高,但临床实践显示,仅采用药物治疗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理想疗效。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药物治疗时,联合康复训练后,能够升高疗效。因此,本院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即联合康复训练,效果较好。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治于2017年4月—2018年9月,男48例,女42例;年龄49~82岁,平均(59.3±4.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25例,糖尿病14例;病程1~23h,平均(11.6±0.8)h。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45例;B组45例。纳入标准:(1)与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经颅脑CT、MRI等确诊;(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心肝功能严重不全;(2)药物过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采用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1)治疗,向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mg药物,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在A组基础上,B组增加康复训练治疗,共4周,开始时间为稳定生命体征、病情48h后,具体如下。
患者如处于急性发病后的特定时期,或迟缓性瘫痪发病后阶段,需卧床,要将舒适的病床提供给患者,同时,患者肢体要摆放成最佳的功能位,并注意维持,体位变换间隔时间约为2h;活动及训练适当开展,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每次30min,每天2~3次,以能保护并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预防各种不良情况,如肌肉废用性萎缩;经3~7d治疗后,可增加肌力,改变肌张力,此时可开展神经促通训练,即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每次30min,每天2~3次;2周后,以Brunnstrom分期变化为依据,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监督患者功能以恰当方式进行。
完成治疗后,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缺损程度越轻)、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分数越低表示功能越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分数越低表示能力越差)。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使狭窄或闭塞发生在脑血管中,中断脑动脉血流,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造成神经功能缺失。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临床治疗时,脑循环情况要尽快的改善,神经功能要尽早的恢复,以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情况。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属于高效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良好,同时,其可抑制黄嘌呤、次黄嘌呤的氧化酶活性,使白三烯形成减少,利于神经元死亡延缓,促进神经功能改善[1]。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为通经活血,通过功能训练有计划、有目的、适时的开展,有助于更好的康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等,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A组,效果良好。
综上,临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联合康复训练后,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缺损情况,促进治疗效果升高。
表 A组与B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s,分)
表 A组与B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s,分)
注:治疗前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A、B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ugl-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45 29.6±3.4 16.4±3.1 26.5±12.4 33.7±12.4 28.6±16.4 39.2±13.7 B组 45 29.1±3.5 10.5±2.9 26.9±12.8 57.1±11.3 29.1±16.8 50.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