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在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的情况下,住院老年患者的构成比不断增加,不少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技能的弱化,其口腔前部直至贲门的吞咽通道可能出现病变,进而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在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吞咽不顺畅或食物堆积,严重时可造成鼻腔反流或进入气管,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最普遍的为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为此有必要做好预防工作[1]。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是否进行吞咽障碍评估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1年—2018年5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4例,按照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评估对照组(n=77)与床旁吞咽实验评估实验组(n=77)。对照组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61~78岁,均数(68.4±3.5)岁,实验组中男40例,女37例,年龄60~78岁,均数(68.1±3.6)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研究前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订了同意书。排除合并慢阻肺、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患者主述对其是否存在吞咽困难问题进行评估,并遵医嘱做好日常饮食护理工作。实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洼田饮水实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整个评估过程由参与过该类评估的护理人员进行,并预先做好同一规格水杯的准别工作。实验室,患者取平坐位,要求患者饮入30ml温水,评估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以及期间是否存在呛咳问题。分为1~5级,能够顺利1次喝下温水可判定为1级,分2次喝下无呛咳判定为2级,1次喝下,但存在呛咳判定为3级,2次喝下存在呛咳判定为4级,难以全部喝下,且存在多次呛咳,判定为5级。其中,1级患者如饮水时间在5s以下,判定为正常,5s以上或2级判定为可疑,其余均判定为异常[2]。后根据对患者的评估进行饮食干预,对正常患者,采用常规饮食干预,鼓励患者自主进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对可疑患者,由护理人员喂食,进食时体位为平坐位或仰卧位,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呛咳问题,食物以流食为主。对异常患者,预留胃管鼻饲食。所有患者在进食完毕后,均清理口腔,防止食物残渣误入气道。此后,每3d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饲食方案,防止患者产生过度依赖、行为退缩的情况,避免其出现自卑心理。
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及吸入性肺炎情况。在吸入性肺炎诊断时,如患者X线片存在浸润阴影,并同时存在发热、咳脓痰、肺部产生新湿啰音,白细胞数量上述,呼吸衰竭其中两种,可判定为吸入性肺炎[3]。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异常、异常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检出情况组间对比表[n(%)]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19%(4/77)低于对照组24.68%(19/77),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χ2=14.950,P=0.000)。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安全存在较大威胁,然而由于老年人反应较为迟钝,家属也未重点关注患者的呛咳、吞咽问题,导致患者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风险较高,为此有必要做好预防工作。对住院老年患者,为加快其康复进程,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必要做好吞咽功能评估工作。依托于有效的吞咽障碍评估,且有效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水平,进而可从饮食干预等方面入手,对患者误吸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这对于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是极为有利的。在饮食干预中,必须控制好进食体位,以坐位进食为宜,同时保持患者头部前屈,进食时不与患者交流,叮嘱其缓慢进食,还需注意食物形态,一般以具有一定粘性、不松散,不易残留的食物为主,并控制好摄食量。可从3~5ml开始,每次进食后叮嘱患者空咽多次,后饮水,除去残留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吞咽功能评估上应该做到持续性定期评估,及时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以便于调整护理方案,在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避免患者由此而产生依赖心理。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吞咽障碍评估后,其吞咽障碍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定期评估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患者,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该做好定期吞咽功能评估工作,规避其误吸风险,以实现对吸入性肺炎的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