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2019-03-25 02:42张莹叶建强张琪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恶性

张莹 叶建强 张琪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 无锡 214011)

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属于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是人类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人们所在地区及所属种族有一定关系,我国属于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的低发区,但是此病发病率近年来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发病部位较为隐蔽和临床特征不够明显的特点,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为此,本文选择我院近年接收的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及2018年诊治的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患者1为男性、年龄85岁,肿瘤位于牙龈;患者2为女性、年龄52岁,肿瘤位于阴道前庭。两例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了恶性黑色素瘤,并且其肿瘤形态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准,排除了肿瘤部位转移和浸润。

1.2 方法

两例手术标本均用浓度为4%的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及组织切片,并通过HE染色,随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肿瘤病变组织放置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致观察[2]。两名患者的肿瘤组织均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所用抗体LCA、CK、CgA、Syn、CD56、Vimentin、S-100、MelanA、HMB45、ki-67等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具体的检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抗体试剂盒上的说明来进行[3]。所有切片均由2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

2.结果

2.1 临床资料

患者1为男性,年龄85岁,有贲门癌病史十余年,肿瘤位于右下后牙颊侧牙龈,无色素,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考虑为恶性肿瘤(不排除转移癌),经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排除贲门癌转移,证实为牙龈无色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为女性,年龄52岁,肿块位于阴道前庭,经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阴道前庭恶性黑色素瘤。

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见表。

表 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

2.2 免疫表型

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肿瘤细胞LCA、CK、CgA、Syn、CD56皆阴性表达,Vimentin、S-100均呈阳性表达,病变部位位于牙龈的肿瘤细胞MelanA少数阳性,HMB45阴性,ki-67增殖指数达80%,位于阴道前庭的肿瘤细胞HMB45阳性。

3.讨论

恶性黑瘤色素瘤的起源是患者体内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出现的影响因素有紫外线照射、遗传、外界环境刺激、色素痣恶变等,其临床症状也因其病变组织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4]。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发病部位包括头颈部黏膜、胃肠道黏膜及泌尿生殖道黏膜。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不同于肢端型和皮肤型,与紫外线照射、各种病毒感染无确切关系,发病具有更高的隐蔽性,预后更差。因此需要尽早发现及及时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5]。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金标准。且大部分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色素含量较低甚至无,这也是容易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还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来确诊。

3.1 病理诊断

文献报道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率低,部位隐匿,不易早发现。组织学形态多样,瘤细胞可呈卵圆形、大间变性上皮样、梭形、浆细胞样等,排列成片状及巢状,核分裂像多见,核仁明显,色素多少不等或无,并且其组织内部会出现出血和坏死等症状,其进一步生长会侵犯周围神经、血管及相邻的器官和组织[6]。在诊断时,需要排除黑色素瘤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的可能性。通常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MelanA、HMB45,不表达LCA、CK。

3.2 鉴别诊断

第一,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上皮源性肿瘤如果分化较差时,其形态不会出现明显细胞间桥[7],肿瘤细胞呈巢状、索状及弥散浸润,但一般上皮源性肿瘤缺少色素,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第二,各种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及各种肌源性标记阳性,而黑色素瘤标记物Vimentin、S-100、MelanA、HMB45阴性;第三,滑膜肉瘤、恶性间皮瘤,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可鉴别;第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弥漫浸润,大小一致,免疫组化标记LCA阳性,各种黑色素瘤标记阴性。因此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在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上存在特异性,病理医师可以有效的与其它肿瘤进行区分[8]。

3.3 治疗与预后

如果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条件,并且可以避免肿瘤病变组织向其他部位扩展[9]。目前,针对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医师尚未研究出好的治疗方式,一般化疗无明显效果,放疗可控制局部复发。有效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是针对KIT基因的靶向治疗,对应的靶向药物为Imatinib[10]。为此,病理医师需要对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准确的临床病理分析,以此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1]。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