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霞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指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实质出血,多因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同时作用而造成颅内小动脉破裂,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病程较长,且康复进程较为缓慢,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由于功能障碍可引发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在传统护理模式下,患者出院后与医院的契约关系基本终结,导致患者出院后难以得到优质的护理干预,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研究指出[1],延续性护理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理功能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验证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模式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效果更佳,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3)与并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实验组(n=43)。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7~72岁,均数(56.4±6.2)岁,病程4~8年,均数(5.8±1.1)年,出血量均数(38.4±11.5)ml,出血部位包括壳核25例,丘脑16例,小脑1例,皮层下1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1岁,均数(56.1±6.0)岁,病程4~8年,均数(5.5±1.2)年,出血量均数(38.9±11.6)ml,出血部位包括壳核26例,丘脑15例,小脑1例,皮层下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小于15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原发性肢体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及合并其他重大脏器疾病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出院后正常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分出院前与出院后两个阶段实施。出院前,对患者做好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工作。出院前1周,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中健康教育,利用视频、PPT等,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作息习惯、饮食结构、情绪控制等,并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方案,如音乐放松、手指操、按摩等。重点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叮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胆固醇与脂肪的摄入,饮食上做到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并注意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该小于5g。在日常作息方面,需要确保足够的睡眠,如天气寒冷不应该过早起床,起床时不可猛起,需要缓慢起身,更换体位时应缓慢,并定期测量血压[2]。出院前3d,自制健康知识及注意事项了解水平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如不达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单独培训,确保患者能够较好的根据指导内容生活,并发挥出家属监督与鼓励的作用。待患者出院3周后,开展家庭随访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个体健康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其一,体位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方法,并对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进行演示,确保患者能够掌握体位摆放方式,叮嘱家属在患者体位摆放不便时及时进行辅助。其二,床上活动指导,对患者在床上的前后移动方法、侧身移动方法、翻身与四肢活动的方法进行指导,并开展被动关节训练,同时教给患者家属正确按摩的手法,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三,坐位指导,指导患者于床上开展平衡锻炼,培养其良好的坐姿习惯。其四,站立训练,指导患者从床旁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自行站立,并于此后开展负重站立训练。其五,日常生活能力培养,指导患者如何穿衣、进食、排泄等,并指导其扶轮椅在床旁缓慢移动,平地走,上下楼梯训练,负重训练等正确方法。于此1周后,再次进行随访,随访指导内容与上一次相同,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出现遗忘。另外,重点加强对患者上肢与手指的康复训练,以手指操为主,可辅助下棋、拼图等具有乐趣的活动,以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并叮嘱患者与家属在出现任何问题时,及时电话咨询,确保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支持。此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考虑到患者可能出现成为家庭负担的想法,容易滋生出不良心理,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正确认知患病不可改变的事实,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引导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疾病的康复上,同时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以家庭的温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用药,告知其按时、按量用药的必要性,增强患者服药依从度,避免漏服或误服,并于复诊前1d打电话通知患者及其家属,确保患者可及时回医院复诊。于患者出院3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生活质量从独立生活能力与心理生活适应状况两方面进行评价。其中独立生活能力采用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制定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评价,包括括约肌控制能力(2~14分)、自我照顾能力(6~42分),行动能力(2~14)、转移能力(3~21分)、社会认知能力(3~21)、交流能力(2~14分)6个项目,总分18~126分,分值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正相关。心理生活适应状况以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从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设置为强迫症、躯体化、抑郁、焦虑、敏感、恐怖、敌对、精神病性以及偏执共10个指标,均设置为1~5分,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生活适应状况越差。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自我照顾能力与转移能力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其余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组间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组间对比(±s,分)
项目 实验组(n=43) 对照组(n=43) t P括约肌控制能力 8.73±1.10 5.42±1.18 13.4547 0.0000自我照顾能力 27.51±2.64 26.81±2.61 1.2365 0.2197行动能力 8.64±1.08 5.82±1.02 12.4481 0.0000转移能力 12.30±1.29 11.98±0.94 1.3146 0.1922社会认知能力 17.54±1.36 13.96±1.28 12.5698 0.0000交流能力 15.82±0.91 11.14±0.82 25.0531 0.0000
除敏感对比无显著差异外,实验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组间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组间对比(±s,分)
项目 实验组(n=43) 对照组(n=43) t P强迫症 1.13±0.24 1.62±0.31 8.1958 0.0000躯体化 1.71±0.22 1.94±0.38 3.4349 0.0009抑郁 1.22±0.21 1.91±0.40 10.0153 0.0000焦虑 1.24±0.23 1.87±0.32 10.4831 0.0000敏感 1.56±0.41 1.60±0.43 0.4415 0.6600恐怖 1.24±0.20 1.92±0.32 11.8165 0.0000敌对 1.01±0.19 1.68±0.21 15.5139 0.0000精神病性 1.28±0.39 1.73±0.36 5.5597 0.0000偏执 1.52±0.31 1.98±0.34 6.5559 0.0000
独立生活能力指患者在社区中独立生活与自我照顾的能力,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指患者心理上适应出院生活,融入社会活动的水平,其分别可从生理与心理上反应出患者的生活状态。对高血压出血患者而言,其在出院后由于生理功能受损,肢体功能障碍,不光独立生活能力大幅度降低,且很容易由此滋生出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常规护理下,患者出院后基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难以有效提高。延续性护理是将护理服务延续到患者家庭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可通过医院与家庭的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弥补社区卫生服务的不足,能够较好的为患者从医院到社会与家庭之间的过渡,提供必要的辅佐,具有全面性、延续性、协同性的特点[4]。考虑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特殊性,在延续性护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工作,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另外,有必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面对出院后的生活。同时,应该进一步发挥家属对患者的监督与辅助作用,继而通过医院与家庭的协同联合,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必要做好延续性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出院后仍然可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疏导其不良心理,以此全面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