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负面报道、内部信息环境与公司避税

2019-03-25 07:56刘笑霞郭思远
证券市场导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管理层负面税收

刘笑霞 郭思远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引言

避税可以将财富更多地留在公司或者改变纳税的时间安排,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现金流和税后盈利水平,进而提高公司价值。但是,避税也会产生代理问题,在两权分离情况下,管理层会利用避税所节约的财富谋求个人私利(比如进行过度的在职消费),并且,管理层还会隐瞒公司避税的相关细节,以避免避税活动被税务机关发现[4],此外,避税本身也会提高公司财务活动的复杂性[1],这两方面都将降低公司透明度,从而降低财务报告对于利益相关者监督管理层的有用性,并进一步为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便利。有效的治理机制能够抑制公司过于激进的避税行为以及避税相关的代理问题[19]。

媒体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机制,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担负着重要角色。从理论上来说,媒体有助于发现和揭露公司不当的避税行为,并通过诱发监管部门的介入等手段来遏制管理层过于激进的避税活动。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将媒体与公司避税行为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文献仅有田高良等(2016)[26]等少数文献,且田高良等(2016)[26]研究的是媒体关注度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而媒体对公司及其管理层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来自于负面报道[14] [21] [22],并且,媒体关注与负面报道对管理层行为的作用机理也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考察媒体负面报道对避税行为的影响时,不能够忽视公司自身的信息环境。因为,公司避税的能力和动机均与其内部信息环境有关,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还会影响到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作用:其一,管理层是否会利用公司避税来谋取私利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影响,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越好,管理层利用避税活动谋取私利的抽租行为就会受到抑制,避税行为的负面性就会降低,相应地,媒体对避税活动的抑制作用也会降低;其二,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还会影响到媒体监督的增量作用:如果公司信息环境本身比较好、信息质量比较高,则媒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增量作用就不会那么明显;而如果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信息质量较低,则媒体的作用将会更为重要。那么,在实践中,在我国,媒体负面报道是否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激进性避税行为?在不同内部信息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尚需要经验的证据。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考察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税收激进度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公司内部信息环境对媒体负面报道与税收激进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贡献在于:(1)在田高良等(2016)[26]关于媒体关注与税收激进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的影响,从而拓展了田高良等(2016)[26]等研究,加深了媒体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影响的理解;(2)提供了公司内部信息环境对于媒体负面报道与税收激进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经验证据,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信息环境下媒体报道的治理作用,并有助于理解公司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

文献回顾

一、现有相关文献回顾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涉及如下方面:

1.关于公司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一般研究

现有文献基于代理理论、高阶理论等理论,从公司内外部出发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其中,从公司外部来看,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公众监督、税收征管及其他管制制度等因素会抑制企业避税行为,但也有文献发现,高质量外部审计会促使公司更多地进行避税;从公司内部来看,公司或实际控制人的政治关联、公司管理层特质、管理层激励等对税收激进度也有影响。

2.关于媒体作用及其对避税行为影响的研究

现有文献从如下方面研究了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1)信息中介作用。媒体能够发现、传播公司信息,从而在会计信息定价、股价波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等方面发挥信息中介作用,并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2)公司治理作用。媒体报道可以通过影响管理层的声誉,进而通过经理人市场来促使管理层减少不当行为;媒体报道还可能导致监管部门的介入,并促使董事会、审计师等声誉共同体发挥作用,约束管理层行为[6][14]。(3)情绪功能。媒体报道可以通过“情绪功能”实现对股价的影响。

就媒体与公司避税行为而言,根据信息中介和公司治理假说,媒体报道将会抑制公司的激进性避税行为,但也有文献认为,媒体会对管理层产生压力[28],促使管理层提高税后盈利水平,这可能导致管理层采用激进的避税手段来提高税后盈余。从有关经验研究来看,Chen,et al.(2018)[2]没有发现负面报道会导致公司降低其避税程度的证据,田高良等(2016)[26]则发现,在中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媒体关注会抑制避税活动。

3.关于信息环境与公司避税行为关系的研究

一些文献发现,好的信息环境将会抑制公司的激进性避税行为,而较差的信息环境往往伴随着更高的税收激进度。如Frank, et al.(2009)[8]发现,财务报告激进度与税收激进度呈显著正向关系。Balakrishnan, et al.(2018)[1]发现,激进性的税务筹划会导致公司透明度降低,因此,激进避税公司的信息环境较差,由此推论,透明度的提高会抑制激进性避税行为1。Hope, et al.(2013)[13]发现,在SFAS131实施以后,选择在财务报告中不披露地理分部信息的公司有效税率更低,这表明,管理层认为,不披露地理分部信息能够有助于掩盖公司的避税行为。但也有文献发现,较好的信息环境反而有助于公司进行避税,如Erickson, et al.(2004)[7]发现,公司为了夸大盈余会选择多缴税,其原因在于,管理层会对财务报告目标和纳税目标进行权衡,为了避免监管部门对公司产生怀疑,有提高盈余动机的管理层宁愿承担纳税成本,而盈余质量高的公司则无需担心避税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从而导致盈余质量与税收激进度呈正向关系。Lennox, et al.(2013)[15]也发现,税收激进度高的公司不大可能发生会计舞弊,由此推论,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才可能进行更多的避税活动。Gallemore and EvaLabro(2015)[9]指出,较好的内部信息环境使公司能更便捷地获取和整合有效避税所需要的信息、更有效地进行纳税申报、更好地识别出能够产生税收利益的交易,因此,内部信息环境能提高公司的避税能力。其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越高,有效税率越低,且不会提高避税战略的风险;尤其是在信息格外重要的情况下,内部信息质量对避税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Wang(2010)[16]也发现,透明度高、代理问题相应较少的公司避税程度更高。

一些文献发现,公司内部信息环境会影响到公司避税的后果。如Goh, et al.(2016)[10]发现,信息质量会强化避税与资本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其原因在于,高质量信息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避税收益及不确定性的评价,并且能够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从而抑制避税的负面作用。Wang(2010)[16]发现,投资者会对避税公司给予更高的估值,但这一溢价会随着公司透明度的下降而减少,这表明,公司透明度能够加强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督,减轻避税相关的代理成本。Comprix, et al.(2016)[3]则发现,当公司信息环境较好时,避税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当公司信息质量较高时,管理层很可能会运用避税节约的现金来提高投资效率、增进股东财富,而不是攫取个人财富。因此,这些文献表明,信息环境构成了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信息环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公司避税程度,而且会通过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影响到避税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中介,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有文献从盈余管理、公司绩效、投资效率、社会责任、投资者保护等众多角度研究了媒体的治理作用和信息中介作用。但就公司避税活动而言,仅Chen, et al.(2018)[2]、田高良等(2016)[26]等少数文献研究了媒体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其中,Chen,et al.(2018)[2]没有发现媒体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证据,而田高良等(2016)[26]则是研究媒体关注及其情感对税收激进度的影响,但媒体报道对公司及管理层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负面报道[14] [21] [22],对避税行为而言,Graham, et al.(2014)[11]对近600位税务经理调查发现,对负面媒体报道的担心,是许多公司尤其是公众公司减少避税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媒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

就内部信息环境而言,其不仅会影响到公司避税策略的实施,而且会影响到公司管理层对避税所节约资金进行抽租的机会,从而影响到管理层的避税动机,并会影响到媒体报道的增量作用。但对于内部信息环境对媒体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尚无公开文献加以研究。正如Gallemore and Labro(2015)[9]指出的,在研究避税问题时,公司信息环境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因此,本文在对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媒体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关系的文献,而且有助于理解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外部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的影响

媒体负面报道将从如下方面影响公司的避税活动:(1)信息中介作用。媒体负面报道有助于发现和揭露公司的不当行为,并将其传递给投资者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这不仅使得公司难以通过复杂的交易安排进行过于激进的避税,而且使管理层通过避税活动进行抽租的不当行为被曝光,这将减少公司激进性避税行为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管理层避税的动机;(2)公司治理作用。媒体对管理层过度在职消费等不当行为的报道,还可能会触促使董事会等采取措施,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约束管理层通过避税所节约的现金流实施抽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媒体负面报道还会诱发监管部门包括税务机关的介入,导致公司的激进性避税行为更可能被发现,甚至遭受调查和处罚[6][24]。值得指出的是,一些文献认为,媒体关注可能导致市场压力,促使管理层提高税收盈利水平[28],由此可能导致管理层在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激进性避税活动来提高税收净利润。但本文认为,与媒体关注不同的是,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活动主要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因为此时公司进行激进性避税更可能被监管部门调查、处罚2。因此,本文提出假说1:

H1:其他条件不变,公司媒体负面报道越多,税收激进度越低。

二、媒体负面报道、内部信息环境与公司避税

对于信息环境质量究竟是促进公司避税还是抑制公司避税,存在竞争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内部信息环境会影响到管理层的抽租行为,进而影响到其避税的动机,公司信息环境越差、透明度越低,管理层进行抽租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就越大,而内部信息环境越好,管理层的抽租行为就可能受到抑制。此外,内部信息环境的提高还会使得管理层难以隐瞒与避税活动相关的交易细节,从而降低公司避税的能力。因此,公司信息环境质量与避税之间呈负向关系[13][1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司内部信息环境会通过影响到公司透明度来影响企业避税的难易程度,在内部信息环境较好的公司中,管理层可以更有效地避税以提高公司价值[9][16]。其理由在于:(1)内部信息环境有助于科学的避税决策的做出。良好的内部信息环境有利于更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管理层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就避税相关决策而言,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使管理层更容易地获取和整合相关信息,从而及时完成纳税申报、抓住避税机会;良好的信息环境还能增进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从而更好地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同经营单元的避税机会;此外,良好的信息环境还能减少避税战略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层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相关战略的避税净收益,从而促进避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2)在内部信息质量较好的公司中,管理层的抽租行为将会受到限制,此时的避税活动将更多是一种提高公司价值的行为[16],而不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并不会受到董事会等治理主体的限制;(3)信息质量高的公司提交的纳税申报更容易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这些公司的纳税申报建立在更有效的支撑材料基础上,相关文本更为清晰,这将有利于公司避税战略的实施,并且不会导致避税风险[9]。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于避税相关的抽租行为以及管理层对避税细节的隐瞒行为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公司的避税行为)占主导,还是优化避税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从而促进公司避税的作用占主导。

那么,公司内部信息环境对于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作用如何呢?本文认为,一方面,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质量会降低媒体的增量作用,当公司信息环境较好时,媒体提供的增量性信息较少,因此,无论是媒体的信息中介作用还是公司治理作用都会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当公司内部信息环境较好时,管理层的抽租及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将会受到抑制,此时,公司的避税行为将更多是一种价值创造行为[9][16],而不是机会主义行为,并且,此时的避税活动也不会产生过高的税收风险[9],因此,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将减弱。以上分析是从代理观角度出发的,而如果依照决策效率观,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行为是促进作用的话,其同样可以削弱负面报道对避税的抑制作用。故提出假说2:

H2:其他条件不变,良好的内部信息环境会削弱媒体负面报道对税收激进度的抑制作用。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1.模型设定

本文在控制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上年是否亏损(LagLOSS)、盈利水平(ROA)、存货密集度(INVE)、固定资产密集度(PPE)、无形资产密集度(INTA)、市净率(MTB)、产权性质(SOE)、上市年限(AGE)、审计师声誉(BIG4)、名义税率(NRATE)及年份(Year)、行业(Ind)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模型(1)检验媒体负面报道(MEDIA)对税收激进度(TAXAGG)的影响(H1)。

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内部信息环境(INF)及其与媒体负面报道的交互项来检验H2。

2.变量定义

(1)公司避税程度的度量

参考Desai and Dharmapala(2006)[4]、蔡宏标和饶品贵(2015)[18]的做法,我们以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BTD)、经应计项目调整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DDBTD)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TAXAGG)。

(2)媒体负面报道的度量

参考戴亦一等(2011)[21]、游家兴和吴静(2012)[27]、黄俊和郭照蕊(2014)[23]、才国伟等(2015)[17]等做法,我们选择8份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财经报纸作为报道的来源,分别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第一财经日报》,然后根据负面关键词通过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对2009~2016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进行搜索。参考于忠泊等(2011)[28]、戴亦一等(2013)[20]等做法,本文根据报纸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中是否包含有明显质疑、批评语气的关键词来判断其是否属于负面报道。最优负面关键词具体包括:“违法、非法、违规、犯罪、操纵、虚假、虚列、虚增、欺诈、诈骗、造假、受贿、行贿、贿赂、贪污、腐败、侵占、挪用资金、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占用上市公司资产、国有资产流失、走私、偷税、漏税、拘留、逮捕、拘捕、判刑、隐瞒重大事项、推迟披露、误导性陈述、涉嫌、内幕交易、双规、双开、亏损、利润下降、利润下滑、资不抵债、暴跌、破产、业绩下滑、退市、整改”。根据上市公司的全称、简称和股票代码,依照负面关键词对报道全文进行搜索,逻辑关系词为“或”。在搜索及阅读过程中,剔除了上市公司公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报道、股评、荐股、媒体刊登的分析师买入/卖出/持有建议、对市场股价波动的描述性介绍以及同一则报道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且无法区分主次的报道,从而统计出各上市公司各年度媒体负面报道次数,然后加1取自然对数度量媒体负面报道(MEDIA)。

(3)内部信息环境的度量

参考Donohoe and Knechel(2014)[5]、Hanlon, et al.(2012)[12]、Goh, et al.(2016)[10]等做法,我们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估计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乘以-1度量公司内部信息环境(INF)。在估计操控性应计时,如果该年度某个行业内的样本数少于15个,则剔除。

相关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表1 变量定义

考虑到2007年我国对企业所得税制度进行了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且模型中涉及上年是否报告亏损等变量,故本文以2009~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对象(实际用到了2008~2016年数据),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税收激进度的影响及公司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2.数据来源

除媒体负面报道系手工收集外,本文所需的公司行业代码、审计师数据来自于CSMAR,其他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原始样本共27520条记录,在依次剔除IPO日前记录、金融行业公司、利润总额数据存在偏差、利润总额非正值、实际税率小于0和大于1、缺失名义所得税率、缺失其他数据记录后,剩余14312条记录用于检验。为减少奇异值的影响,我们分年度对连续型财务变量在1%和99%位置进行了缩尾处理。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BTD均值为-0.0028,中位数为-0.0034;DDBTD均值为-0.0000,中位数为-0.0002,这表明,样本公司的会计利润普遍低于应税所得,这一结果与蔡宏标和饶品贵(2015)[18]、田高良等(2016)[26]结果基本一致;MEDIA均值为0.1803,3/4位数为0.0000,表明有负面报道的样本不到1/4。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BTD、DDBTD与MEDIA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INF呈显著正向关系,表明较好的内部信息环境有利于公司避税。不过,媒体负面报道、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究竟如何,还要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

表2 描述性统计

从相关系数表还可以看出,控制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为SIZE与LEV的Spearman相关系数(0.5371);此外,在多元回归分析时,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低于10,平均值低于2,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4报告了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4的第1、2列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等因素后,MEDIA与BTD、DDBTD均在10%的水平呈显著负向关系,说明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公司的税收激进度越低,因此,媒体负面报道可以显著抑制公司激进的避税行为,假说1得到支持。

从表4的第3、4列可以看出,信息环境INF与税收激进度呈显著正向关系,表明良好的内部信息环境能够使公司进行更多的避税,而不是抑制公司的避税活动,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良好的信息环境有助于为公司避税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信息基础,使管理层更好地获取避税相关的信息、更好地识别避税机会,并有助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从而保障避税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且,此时公司提交的纳税材料也更可能获得税务监管部门的认可,从而使公司的避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良好的信息有助于加强对管理层抽租行为的监督,此时的避税战略并非损害公司价值的机会主义行为,因而更容易获得独立董事等主体的批准。这一结果与Erickson, et al.(2004)[7]、Lennox,et al.(2013)[15]、Gallemore and EvaLabro(2015)[9]、Wang(2010)[16]一致,而与代理观的预期不一致[13]。既然信息环境与公司避税程度之间是正向关系,那为什么能够提高公司透明度的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之间却是负向关系呢?对此,我们认为,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透明度的提高是一种外部作用的结果,有负面报道的公司本身并非信息质量更高(这两者甚至应当是负向关系),只是由于媒体负面报道使得公司和管理层的不当行为(包括不当抽租行为)被曝光才导致公司透明度的提高,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这与公司本身的内部信息质量对避税行为的影响机理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媒体负面报道还会诱发税收监管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对公司的关注和调查,这将会抑制公司的避税行为,哪怕是正常的、能够提高公司价值的避税活动。因此,负面报道对税收激进度的负向作用与公司内部信息环境对税收激进度的正向作用并不矛盾。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表4 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4的第5、6列可以看到,信息环境与负面报道的交互项INF*MEDIA的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说明好的内部信息环境可以显著削弱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较好的内部信息环境降低了媒体负面报道的增量性信息中介和公司治理作用,并可以抑制避税活动的代理问题,从而减轻媒体对避税的抑制作用。假说2得到支持。

就控制变量而言,SIZE、LEV、INV、INTAN、MTB、SOE与税收激进度呈显著负向关系,表明规模较大、财务杠杆较高、存货和无形资产较多、成长性高、国有控股的公司较少进行激进性避税;LagLOSS、ROA、AGE、BIG4、NRATE与税收激进度呈显著负向关系,表明上期亏损、盈利水平较高、上市年限较长、由“四大”审计的公司以及名义税率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激进性避税。

四、进一步检验

1.不同产权性质下内部信息环境调节作用的差异

本文按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检验,从表5第1-2、5-6列可以看出,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国有企业当中,管理层更注重企业形象,因为一旦有负面报道爆出,将会对管理层的政治生涯和职业前景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由于国有企业要为政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国资部门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考核不仅限于税后净利润,还可能包括利税总额,因此,在国有企业中,避税的动机也不像非国有企业那么强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在面对媒体负面报道时(哪怕这个报道与税收并无直接关系),国有企业管理层更可能减少避税活动,以减少对其自身声誉和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表5第3-4、7-8列可以看出,信息环境对媒体负面报道与税收激进度之间关系的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也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国有企业中,内部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的影响更为明显(未报告的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信息环境对税收激进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在非国企中,信息环境对公司避税仅有微弱的正向作用)。综上,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以及内部信息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中。

2.不同内容负面报道对公司税收激进度的影响及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参考刘启亮等(2013)[25]等做法,本文根据媒体负面报道内容,将其划分为会计方面的负面报道和其他方面的负面报道,进而考察不同内容的负面报道是否都会显著影响公司的避税行为以及不同负面报道之下内部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其中,会计方面的负面报道包括信息披露违规、舞弊、存货等方面的负面报道;其他方面的负面报道包括资产拍卖、资产置换、股权转让和拍卖、债务或资产重组、控制权变更、大股东变更、经营亏损等方面的报道。从表6第1-2、5-6列可以看到,非会计类负面报道对税收激进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会计类负面报道对税收激进度没有显著负向作用,这与刘启亮等(2013)[25]“只有非会计类负面报道才对审计师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的结果一致,对此,我们认为,其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司存在会计方面的负面报道,意味着其信息质量本身较差,因而公司在避税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可能本身不是特别有效(管理层在财务报告目标和税收目标之间的权衡,也可能导致存在会计类负面报道、财务报告较为激进的公司可能在税收方面反而不大激进),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自然也就可能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许多时候,公司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等交易安排来实现避税,非会计类负面报道可能会导致公司隐藏的避税机会得以曝光,从而抑制公司的避税行为。不过,从表6的3-4、7-8列可以看到,无论是会计类负面报道还是非会计类负面报道,公司信息环境都可以正向调节其对税收激进度的影响。

表5 不同产权性质下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的影响及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五、稳健性检验

我们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1)考虑负面报道的自选择问题。媒体负面报道可能存在自选择问题,即公司是否存在较多负面报道并非随机分布的结果,而是与公司内外部特征有关。对此,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加以解决。本文按照年份-行业中位数,将媒体负面报道分为高低两组并生成虚拟变量MEDIADUM,高于年份-行业中位数的MEDIADUM取1,低于等于中位数的MEDIADUM取0。本文采用公司规模(SIZE)、市净率(MTB)、资产负债率(LEV)、盈利水平(ROA)、产权性质(SOE)建立Logistic模型,以估计出公司是否有较多负面报道的倾向得分,进而根据倾向得分对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最近距离法1:2匹配(如果采用1:3匹配,结果一致),对配对后样本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保持一致。(2)剔除涉税负面报道。如果媒体负面报道本身就是与公司避税行为有关的,则负面报道与税收激进度之间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将涉税的负面报道剔除后重新进行检验,结果保持不变。(3)用实际税率度量避税程度。尽管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使得实际税率在我国并不是很适用,但我国仍有一些学者采用实际税率来衡量公司的税负和避税程度。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也采用实际税率(ETR)来衡量避税程度,实际税率越高,公司避税程度越低。结果发现,MEDIA与ETR在1%水平呈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媒体负面报道能够显著抑制公司避税,但MEDIA与INF的交互项不显著。限于篇幅,回归结果不展示,但总体而言,本文的结论是较为稳定的。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与启示

尽管媒体的监督作用已经成为当前财务会计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但对于媒体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仅有Chen, et al.(2018)[2]、田高良等(2016)[26]少数文献进行了研究,且结论不一。此外,媒体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对此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利用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避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支持了Graham, et al.(2014)[11]的调查结果,而良好的内部信息环境可以显著削弱这种抑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公司内部信息环境有助于公司避税。进一步研究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以及信息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中。此外,就不同内容的媒体负面报道来看,非会计类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会计类负面报道没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在两种负面报道之下,公司内部信息环境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表6 不同内容的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的影响及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研究表明,媒体关于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会抑制公司过于激进的避税行为,尤其是在内部信息环境较差、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的公司当中。这一结果具有如下政策启示意义:(1)媒体负面报道会抑制公司的避税行为。就过于激进、游离于法律边缘的避税行为而言,上述抑制作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负面报道对激进性避税行为的监督作用,应当提高媒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得媒体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并敢于揭露公司的不当行为。不过,媒体负面报道也可能会使得公司无法实施合理的避税,这实际上意味着公司价值的损失,而良好的信息环境则可以缓解负面报道对避税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环境等来缓解负面报道的影响。(2)单就信息环境而言,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提高公司税收策略的有效性,并有助于缓解避税活动相关的代理问题,这对于合理避税、减少避税行为的代理问题、提高公司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公司信息系统等手段来优化公司内部信息环境。

二、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不足主要包括:(1)公司避税行为难以准确地测度,本文采用BTD和DDBTD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度量公司避税程度,但不能排除我们的结论可能与公司避税程度的度量方法有关;(2)我们采用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来度量公司内部信息环境,但盈余管理只是公司内部信息环境的一个方面,未来可以考虑采用更多的指标来度量公司信息环境,进而考察其对公司避税的影响以及对媒体与避税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3)尽管我们用PSM等方法来试图缓解媒体负面报道的自选择问题,但无论是媒体负面报道还是公司内部信息环境,仍然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这有待于未来的研究中发现和采用更有效的工具变量来解决。

注释

猜你喜欢
管理层负面税收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