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2019-03-24 15:38:52皮珊珊周锦涛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3期
关键词:赛教赛事应用型

李 婧,夏 添,皮珊珊,周锦涛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411101)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为职责使命。学校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应用型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科研型教学高校的学生相比,拥有较强的行业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技能;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相比,其拥有的理论基础更厚实,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更突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服装行业在当今社会上也是信息更迭最快的行业之一。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除基础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因此,高校应针对专业定位,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加入竞赛等实践环节,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当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初入社会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跟踪,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型服装服饰公司或店铺,主要从事的是企业一线的产品研发、设计和管理岗位,从刚毕业学生的就业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完整的设计流程意识

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定主题,做后期一系列的趋势、色彩、款式、面料、工艺等方面的分析和采购。由于学生在校接触到的大多为分块知识,导致设计意识的片面性,头脑中没有完整的设计流程,很难短时间内跟进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

1.2 缺乏基于市场分析能力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校所做的设计大多是根据自己喜好定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且完成形式多为效果图、款式图,所以刚入社会的毕业生设计出来的东西天马行空,不具备一定的市场应用性。另一方面,一部分刚毕业的学生对于成衣设计的概念理解较为模式化,不能很好地把握成衣设计上细节、款式、面料的创新,导致设计出来的服装服饰不能很好地跟上时尚流行趋势。

1.3 难以用视觉化的形式表达出自身构想内容

基于高校艺术设计类班级授课模式,教师秉承“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如Photoshop绘图软件,教师会讲授工具的类型及使用方式,但还需学生自行练习。一部分学生在本科期间只是完成了课堂学习,没有进行举一反三。当今大部分公司都用数字化工具办公,技能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难以将所想创意视觉化呈现,导致工作难以胜任。

2 应用型本科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赛教结合”的目的

“赛教结合”将各类专业赛事和课堂教学较好地融合到本科期间的专业学习中,根据本学科知识的学习进度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升综合实力,也能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3 应用型本科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赛教结合”的意义

3.1 “赛教结合”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3.1.1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设计类课程采取分阶段性授课模式,一般课程周期为4周。教师在每一次教学安排上,可挑选相关专业领域的赛事融入课程中,作为对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信息化演示等方式将赛事和理论知识进行穿插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并通过作业的形式呈现出与其相关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效果,提升学生实操技能。

3.1.2 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名师出高徒,学生在参赛实践中的能力表现,实际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2]。每一次的赛前宣讲,指导教师需认真分析赛事方向,给予学生灵感启发。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指导教师需给予有效且及时的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指导过程,教师也在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3.1.3 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赛教结合”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本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赛事这一平台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探讨,通过课堂教学、赛前宣讲等方式共同引导学生参赛并指导学生完成参赛作品设计方案。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与其他高校教师、企业教师进行广泛交流,分享各自教学与指导参赛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对赛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集体教学反思,做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人才培养的及时调整,有助于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开展。

3.2 “赛教结合”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2.1 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类学生多为艺术生,通过高考考取了本科。进入大学后,因为没有高考的硬性学习目标,在学业上往往失去了压力与动力。设计类应用型本科教学是分模块、分阶段的学习,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的实际适用情况并不明晰,觉得学好这门知识并不重要,对待课堂知识不够积极[3]。现当今许多赛事都是由行业内重要企事业部门举办,具有从主题构思、流行趋势、系列设计、成品展示的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在课堂中融入相关赛事,重点解析赛事规则,学生可以明确本赛事的规则,更主动地搜集与赛事相关的主题灵感与讯息,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软件、工艺技能,达到不断巩固专业知识的目的。

3.2.2 增强学生的兴趣度

每一次比赛主办方都会设置证书、奖品、奖金等奖励。学校也非常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宣传,对于在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同学,学校和学院网站的新闻栏目予以报道和宣传。对于屡次获得大奖的同学,学院安排做专题讲座,给同学和教师分享参赛心得,也可作为有资历的学生,带领年轻学生参加下一届比赛。通过各个途径的鼓励和支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参赛兴趣,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过程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充分发挥激励效应,增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习氛围。

3.2.3 构建理论和实际的良性结合

目前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多停留在基础应用上,如男女装原型版的绘制、图案的基础绘制等,对于实际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现当今比赛入围作品大多需要展出成品,一部分主办方会提供相应制作公司做技术上的支持。在赛事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较直接地接触到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时纠错完善设计作品。这样能更为快速地让所学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眼前的实务。与此同时,在比赛准备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院校的学生,可以直面了解到不同学校间学生设计水平,从而激励学生自身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就业增加竞争力[4]。

3.3 “赛教结合”有利于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校企结合,高校提供科技和人才的输送,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的支持。我院目前已与数十家纺织服装类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序地参观实习。“赛教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能强化师生行业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合作企业产品及品牌力的发展[5]。如我院与湖南省莎丽袜业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袜品设计大赛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参赛,学生提供图案设计稿件,企业提供生产线进行1∶1打样,共同展现袜子新风貌。

4 结语

通过“赛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增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教学上不断反思和改进,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但任何一种培养模式都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学院不断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师生组织参与竞赛的奖励措施。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法,学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综合技能,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高水平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考试研究,2017,(4):66-69.

[1] 周红梅,林宪平.应用型本科:定位、特征及培养对策[J].

[2] 夏炳梅.关于广告设计课程“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5,(10):276.

[3] 叶翠仙,杨 帆,颜少毅,等.“以赛促学”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平台[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5):1-5.

[4] 陈丽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9):106-107.

[5] 张 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3):166-168.

猜你喜欢
赛教赛事应用型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学类专业赛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成才(2023年14期)2023-11-16 03:28:30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赛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的调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