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新 荣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形势决定任务,战略研判事关战略部署。党中央之所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正是基于对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科学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在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研判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在责任担当、思路举措上跟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形势经历了从“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反腐败斗争成果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提升,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历程,蕴含着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基于对党的政治建设根本性、统领性地位的把握,党的十九大将其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
1.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党中央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建设、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党内法规,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制度遵循。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两个维护”写进总则指导思想,对“七个有之”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为“两个维护”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2.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各级党组织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查找和纠正温差、落差、偏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对党忠诚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3.以党的创新理论淬炼思想。伟大思想就是一面旗帜。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写进宪法,使之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各级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持续跟进学、结合实际学,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担当。
1.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跟进看齐、言出纪随,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大期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18.9万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1]。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即审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再次向全党释放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的强烈信号,开启了正风肃纪新征程。
2.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治理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购物等具体问题抓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坚守,一刻不停歇地把纠治“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使各种歪风邪气得到有效遏制。
3.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升到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2018年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部署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联系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风文风会风和检查调研等4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2019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了“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等硬性指标[2],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了操作指引。
1.无禁区严惩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党中央坚决打击腐败现象,一旦发现党员干部有腐败问题,无论其党内职位高低,一律予以严惩。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惩治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以坚毅行动宣告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
2.零容忍打击腐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针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及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着力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贪污侵占、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积极参与全球反腐败治理。党中央把追逃追赃提升到国家政治和外交层面来推动,积极参与全球反腐败治理,深入开展“天网行动”,公布百名外逃人员红色通缉令。截至2019年9月11日,已有60名“红通”人员归案[3]。坚持追逃、防逃、追赃一体推进,扎紧扎牢防逃“篱笆”,坚决切断腐败分子后路。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中央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目标,聚焦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构建“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
1.纪律监督注重运用“四种形态”。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纪律提炼为“六项纪律”,为衡量党员干部行为提供了标尺。各级党组织把纪律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用好第一、第二种形态,加大对党员干部谈话函询、党纪轻处分力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干部从一般违纪走向违法犯罪。
2.监察监督注重有效管控权力。党的十九大后,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各地区稳妥有序组建了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各级纪委和监委实行合署办公,履行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赋予监委履行国家监察权、使用留置等调查措施,为监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
3.派驻监督注重改革体制机制。分类分层次推进派驻监督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实现了派驻监督全覆盖,从党和国家机关向国有企业、金融企业、高校延伸。派驻机构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独特优势,重点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督促被监督单位党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4.巡视监督强化震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确立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4],实现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把握政治巡视定位,着力发现各级党组织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夯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上下联动构筑巡视巡察监督网。据统计,中央纪委审查的案件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1],巡视监督的震慑作用彰显。
1.构筑责任链条。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责任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负监督责任,并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铸就全面从严治党齐抓共管的格局。
2.强化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基本立起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5],为管党治党提供了制度支撑。其中,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把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监督管理失职失责等纳入问责情形,为实施刚性问责、精准问责提供了制度依据。
3.严肃问责追责。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以问责倒逼政治担当、责任落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知责尽责负责,坚定坚决、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党内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用“四个并存”来概括。
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2.7万件,处分2.5万人,其中中管干部29人[6],这说明我们党惩治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力度较大、成效明显,同时也反映出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案件的发生,有的是因为政治意识不强,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有的是因为政治信仰缺失,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根基不够牢靠;有的是因为政治能力不强,推动工作不考虑政治影响,贯彻决策部署不善于从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去把握;有的是因为党内政治生活缺乏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没有按要求在民主生活会上把相关情况说清楚、讲透彻,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有的甚至是因为政治行为不端,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发生了严重偏差,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动摇理想信念,背弃党的宗旨,丧失政治立场,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全背离了党性原则,严重违背了党中央对高级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辜负了党中央的信任和人民的期待,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7]。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6年多,但从2019年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看,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公款吃喝、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等问题仍比较突出[8],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需继续整治。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曝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看,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服务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履行职责慵懒怠政、虚假作为,学风文风会风脱实向虚、不求实效,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调查研究不深不实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治起来难度大,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党组织对其本质和危害认识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是政治立场不稳、宗旨观念淡薄。对党忠诚,责任心就不会缺失;为民负责,政绩观就不会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一点都不亚于腐败,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加以整治。
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对52.6万名党员作出党纪处分,对13.5万名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6]。从违纪行为的复杂程度看,呈现出“四个交织”的现象,即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区域性腐败与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与用权腐败交织、“围猎”与甘于被“围猎”交织。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传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就指出其“经济上贪婪无度,甘于被不法私营企业主‘围猎’,利用监管权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工程招标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9]。从违纪行为的发生领域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财政支出等资金、资源、资产密集的部门和行业,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频发。如中央纪委在通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向力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就指出其“在土地性质变更、房地产项目开发、项目承揽审批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10]。从违纪行为的发生主体看,基层腐败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对扶贫民生资金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有的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中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有的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包庇纵容、充当“保护伞”。
管党治党是最根本的政治担当,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逐渐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现象有所扭转,但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党内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之所以出现区域性、塌方式腐败,与党内监督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2018年,全国共有1.3万个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237个纪委(纪检组),6.1万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6]。从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上看,有的管党治党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深处仍然没有把管党治党、党内监督作为分内职责;有的重发展轻党建,一手硬一手软,甚至把严明纪律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片面认为管理过严会束缚干部手脚、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有的斗争精神缺失,对各种歪风邪气不敢抵制,甚至包庇袒护;有的腰杆不硬、底气不足,遇到矛盾绕道走,该担当时不担当,该拍板时像个“隐形人”;有的党内监督流于形式,以开大会强调代替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面上的教育代替严格的管理、监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从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看,有的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时,重执纪问责而轻日常监督,或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主动开展监督检查的少、坐等信访件上门的多;有的在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过程中,政治监督聚焦不够,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握不够精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11]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12]。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斗争意志,勇于自我革命,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的战略性成果,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我们党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传承从政治上建设党这一红色基因,统揽“两种革命”“四个伟大”,必须毫不动摇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督促全党坚守初心使命、负责守责尽责、忠诚干净担当。
1.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既体现在政治意识、政治态度上,更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担当上。要强化政治监督,坚持监督在一线跟进,着力检视政治上的偏差,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的行为。
2.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正之风,是当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反对“四风”的首要位置,聚焦影响中央政令畅通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监督执纪,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韧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激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结合起来,坚持在一线锤炼培养干部、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担当作为成为主旋律,让党内正能量磅礴充沛。
3.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督促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是政治体检、政治把脉。要以“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为政治标杆,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要引导党员干部把讲政治落实到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履职尽责上、日常言行上,始终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稳中求进开展反腐败斗争,第一位的是要稳高压态势、稳政治力度、稳正风反腐预期。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找准短板及弱项,以改革思路、创新办法、有解思维破解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反腐败工作的效能。
1.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坚持不松劲、不停步、不退让,把纠治“四风”工作持续下去,在守正出新、持续发力中化风成俗。持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刻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坚决打击顶风违纪的行为,决不让死灰复燃、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擦得更亮。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病根,着力完善开会发文、公务接待、督查检查、津补贴发放、婚丧喜庆等方面制度规定,堵塞作风建设上的漏洞。
2.精准有力惩治腐败。我们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在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新形势下,要秉持靶向治疗、精准惩治的思维。要盯住重点人,把握斗争方向和斗争重点,把那些无视党纪国法、不收敛不收手的胆大妄为者作为惩治重点;要盯住重点事,对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案件零容忍、严惩处,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盯住重点领域,聚焦监督权力、资金、资产、资源集中的部门,有力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强力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在强化不敢腐震慑的同时,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监督机制;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实现“三不”一体推进,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3.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关注点作为我们正风反腐的方向。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拓展专项治理成果,严查扶贫、民生领域的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保护伞”深挖彻查、严惩不贷,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1.完善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灵魂和主线。要发挥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体制优势,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履职尽责、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实化细化党委领导反腐败的工作体制、决策机制和实施举措,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制度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向党委报告制度,既报告结果,又报告过程,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确保党始终掌握反腐败斗争领导权。
2.贯通协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很重要的一点是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的“牛鼻子”,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把压力传导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三转”,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中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坚守主责主业不发散。要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责,主动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创造平台,实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负责;分管领导要坚持业务和党建一起抓,履行好“一岗双责”,耕耘好“责任田”。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严肃追究管党治党中的失职失责行为,使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担当。
3.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做到制度改革和监督职责一体深化,事关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能否健全,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否现代化。要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党对派驻监督工作的领导,强化派驻监督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的支撑作用。要坚持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强化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力量协同、优势互补。要发挥巡视监督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上的优势,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把巡视整改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要形成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多种监督形式协调联动的格局,以严密的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