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美高 武辉
三明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为工作主题,以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1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2.6 亿元,建成“两沿一环”森林生态景观带71.9 万亩,把沿路、沿河和环城一重山森林打造成为具有乡土地域特色的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走廊。主要做法是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严格调查规划。三明市将森林景观带建设,与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创建森林城市、“城市双修”、森林通道建设、宜居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印发《城乡绿化“四绿”一体化建设规划》《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三明市区环城周山景观提升规划》《三明城市快速通道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规划》《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和向莆铁路森林通道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把适地适树、合理密度、科学栽植、抚育管护等营造林技术要领落到实处,有序推进森林景观带建设,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2014年起,持续提升三明城市快速通道两侧一重山森林景观面积达1635 亩,种植各类花化、彩化、香化乔灌木9 万余株,现已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乔、灌、草”高低搭配、“叶、花、果”竞相争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廊道。二是严格树种选择。坚持以绿色为主基调,按照“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配置群落化”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精心选择春夏有花、秋冬有色(果)、富于季相变化的观花、观叶、观果乡土树种,并根据树种、树形、色彩和层次的多样化与协调性搭配,从而营造出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森林生态景观。如,绵延20km 的三明市区城市绿道种有观花、观果、观叶等乔灌木279 种 5.68 万株、地被 128 种79.6 万株、藤本29 种7.23 万株,既是森林景观带又是城市植物园,已成为三明市民的生态健康步道、生物多样性廊道、旅游景观通道、森林文化走廊,是市民亲近森林、享受森林的理想去处。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紫莲桥畔的樱花谷山花烂漫,让人流连忘返。三是严格修复标准。对于以修复改造提升为主要措施的森林景观带建设,采取禁伐、封育与人工补植套种相结合的办法,在尽量保留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采取挖大穴、下基肥,选用胸径≥3cm、苗高≥2m 的景观容器大苗,进行点状、小块状、带状套种或补植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原则上一个小班不超过3 个树种,而不同小班之间因种植树种不同,从而构成景观镶嵌,形成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如,三明市区碧桂园小区后山,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强度择伐,套种马褂木、黄山栾树、福建山樱花等彩化、花化大苗,部分景观当年即见成效,为市民近距离打造幸福、宜居的森林生态景观。四是严格保护管理。“三分造、七分管”,确保新建的森林景观带3年内每年至少抚育1 次以上,有条件的每年春季追肥1 次,促进林分尽快郁闭,保证建设效果。同时,对位于森林景观带两侧一重山未划入生态公益林的用材林,除因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外,原则上不得进行皆伐。伐后严禁炼山,并且必须使用乡土阔叶树种更新造林,以构建良好的森林景观。
一是森林城市工程。结合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组织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江河流域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十大工程,先后完成森林通道绿化1806km、“两沿一环”一重山森林景观提升18.07 万亩,极大地改变了城乡面貌。2016年9月三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所辖12 个县(市、区)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全覆盖。二是森林通道工程。早在2012年,三明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做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和向莆铁路森林通道建设的通知》,要求对三明境内所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和向莆铁路沿线两侧一重山、出入口、弃土场、连接线等进行绿化、美化。几年来累计建成森林通道景观工程7.9 万亩,形成了季相变化明显的森林生态景观通道。三是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广大田茶园套种经验,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要求,选用黄山栾树、红叶石楠、无患子、樱花、桂花、油茶等景观树种大苗,对“两沿一环”重点区位的稀疏林分、茶果园和低质低效人工针叶纯林补植提升44.8 万亩,营造出多彩的森林景观。四是示范引领工程。通过森林景观带建设,打造一批森林景观修复示范工程。如,福银高速公路沿线先后对无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开展改造提升面积达1.6 万亩,现已成为移步换景、赏心悦目的森林生态景观廊道。尤溪县沿尤溪河两岸一重山大种绿竹,建成从西滨镇至坂面镇百里绿竹长廊,既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宝地,又构成百里山水画廊的特有景观。泰宁县结合松材线虫疫区除治,在县城周山营造森林景观带1.12 万亩,并探索开展不同树种、不同营造模式的景观林试验,不仅为我市营造景观林提供了有益借鉴,还为泰宁县发展全域旅游提供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
一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我市积极探索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购买服务、合作入股、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破解森林景观带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并允许整合用好各类造林绿化资金,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2018年,全市各类建设主体就投入森林景观带建设资金达1.56 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0.65亿元、占38%,市县两级财政补助0.42 亿元、占27%,社会各界自筹0.49 亿元、占35%。二是创新主体落实机制。重点解决纠纷林地和造林主体的落实问题。如沙县政府通过出资造林,解决青州镇涌溪村2300 亩无林地造林问题。沙县对于重点区位商品林,在承诺采伐后及时营造阔叶树景观林的前提下,允许林权所有者采伐利用现有林木,并享受1000 元/亩的造林补助,既解决了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又提升了森林景观效果。大田、泰宁、建宁等对权属纠纷山场,采取搁置争议,指定第三方先行造林。梅列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落实林地的超常规办法,加快村集体和村民小组林地落实。明溪县采用“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鑫禾园林、和谐园林等公司种植乡土珍稀树种1.43 万亩。尤溪、清流、三元等对不愿造林又不让别人造林的,由乡镇政府统一发包给造林工程队代为造林,责任人除需承担更新造林费外,还被处以相当于造林费用2 倍以下的罚款。三是创新改革助推机制。在采伐利用上,对新造林林木采伐指标实行单列,对择伐作业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对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林木,经当地林业部门核准,在不影响覆盖率、均匀保留株数的前提下,可分期分批采伐,或挖取部分林木作为绿化大苗销售。在保证不影响道路两侧整体绿化的前提下,允许合理、有序地间伐部分树木。农民个人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营造的林木,允许继承和转让。同时,对验收合格的新造林优先办理发放林权证,以调动广大林农营造景观林的积极性。四是创新全民履职机制。鼓励引导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和个人,通过租地造林或以捐资、认养、义务植树等方式,参与植树造林事业,先后营造了“共青林”“团结林”“共建林”等一批景观林,全市每年直接、间接参加义务植树均超过150 万人、尽责率90%以上,平均每年植树600 万株。今年4月,三明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为三明绿道增绿添彩”项目,经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已在“全民义务植树网”正式上线运行,现已募集资金124.2 万元,有效拓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的履职形式和森林景观带的筹资渠道。
一是强化高位推动。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将其列入“城市双修”、高速高铁沿线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领导挂牌服务“重中之重”项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挂包服务,深入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和重点单位督导,并按月召开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林业局印发了《三明市高质量造林绿化“五百工程”建设方案》,强力推进森林景观带建设。二是强化责任驱动。三明市政府将森林景观带建设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并与二级绩效考评挂钩。各县(市、区)相应将目标任务分解至乡(镇、场),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到山场地块,切实做到林地、业主、苗木、资金、劳力“五个落实”。三是强化宣传发动。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栏、微信、LED 显示屏等多种形式,接地气地向群众宣传造林绿化政策和森林景观带建设典型,传播林业生态建设理念,加快林地和造林业主的落实。全市每年发放各类造林绿化宣传资料150多万份,在各级媒体刊登报道和信息平均每年400 余条,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四是强化督查促动。三明市县两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建立领导挂包责任制,成立挂包县、乡、村工作组,按月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促进项目建设进度。三明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抽调林业技术骨干,进村入户、深入山场地块做好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把科学造林落到实处。三明市林业局建立“五天一调度”制度,及时做好造林绿化调度和总结分析情况,及时解决或反馈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表扬、通报、约谈等方式,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明市森林景观带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彩化树种选择难、保护利用难兼顾、景观效果见效慢等问题。下一步,将以加快实施高质量造林绿化“五百工程”为契机,强化统筹推进力度,持续拓展建设空间,努力构建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带,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做出林业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