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
1941年夏,贵州矿产探测团在黔中地区勘查煤、铁时,于贵筑县云雾山、王比及修文县王官(即今小山坝矿区)发现一种似页岩而非页岩之物,初不知何物,后经化验得知为含氧化铝。同年10月,乐森璕与蒋溶等人到野外进行地质勘查,经两个月的研究与化验分析,作出了铝土矿“地质之佳,储量之巨”的重要评价。贵州铝土矿首次发现报导后轰动全国,引起各方关注,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家彭琪瑞、资源委员会地质学家边兆祥、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长谢家荣等人都亲自前来勘查,谢家荣在1943年编写的“贵州中部铝土矿采样报告”中,对其发现该矿有如下论述:“贵州中部铝土矿系民国三十年贵州矿产探测团乐森璕、蒋溶、罗绳武于搜探铁矿时所发现”。
1950年,在罗绳武等人编写的“贵筑修文铝矿之发现勘测及试验经过”详细地叙述了修文铝土矿的发现过程。受到修文、贵筑铝土矿发现的启迪,1949年在清镇、开阳、息烽、福泉、金沙、瓮安等地又发现铝土矿。解放后,随着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的展开,在原发现的基础上,不仅使小沙坝成为著名的大型矿床,在清镇猫场、在遵义、正安、道真、务川等地发现了黔北铝土矿。此外在凯里、黄平等地发现了黔东铝土矿。
1953年,罗绳武在云南、湖北等地发现磷矿的启迪下,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研究和现场勘查,于1953年春夏首先发现遵义金顶山、牛蹄塘乡北2公里的滥田坎处发现了磷矿的产出,并于1953年7月编写了贵州第一份磷矿产出的资料——《新发现遵义区磷矿简报》,这是发现贵州磷矿的第一份报告。
罗绳武1953年发现的磷矿产于寒武系下统梅树村组,习称“上磷矿层”。在贵州省工业厅地勘处指派第五勘察队普查组对该区进行复勘评价时,于1954年11月又在该区附近的松林一带发现了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的磷矿,即习称的“下磷矿层”。
继遵义上、下磷矿层发现后,在其启示下,罗绳武根据对含磷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分析研究,预测认为开阳地区会有磷矿的产出。为此,工业厅地勘处根据罗绳武的预测、分析结果,指派赵应祺、曹金弟等人组成踏勘组,前往开阳洋水一带进行找矿勘查,发现了该地区的上磷矿层,接着也派出冯济舟等人前往进一步勘查,在用沙坝一带的马脑壳、龙洞湾一带发现了下磷矿层。据赵应祺、曹金弟等人于1955年11月撰写的《开阳磷矿踏勘简报》载:根据罗绳武工程师的指示:“开阳境内寒武纪地层分布特广,在洋水隆起地区已有震旦系出露,应在洋水地区寒武系与震旦系地层接触线上可望找到磷矿。”当即组成找矿小组前往踏勘,到洋水一带工作20余日,发现磷矿层分布于背斜两翼,样品化验,P2O5含量甚高,矿层延长约20公里。开阳磷矿的发現,当时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三阳开泰”。
罗绳武不仅在贵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卓越贡献,同时在地质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功不可没。为创办贵州工学院地质系,他处处身体力行,从招聘老师到建立实验室他都非常关心,他亲自带领年轻老师在贵阳市近郊寻找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没有模型,他就组织学生做晶体模型,绘制教学挂图;缺少古生物化石标本,他就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外出采集。他还亲自担任五八级构造地质学课程的讲授,把理论与地质实际相结合,教学生在野外如何识别地层、断层,带领学生横穿贵阳向斜,教授画地质剖面图。
在罗绳武看来,作为大学一是要抓教学质量,二是要抓学术水平。为了提高学术水平,他带领年轻老师,开展贵州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的科研工作。为了确保地质系首届毕业生的质量,他聘请了何立贤等贵州地质界的专家作为首届毕业答辩的评委。
在担任贵州工学院地质系主任期间,罗绳武带领全系教工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地质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为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着地质系师生的世界观、事业心、工作作风乃至人生道路。
除了热爱地质事业,罗绳武业余生活喜欢拉京胡,经常伴奏自得其乐,并多为爱好京剧的朋友伴奏。在二十年代初,贵阳京剧票友圈中称罗绳武为贵州胡琴圣手。他对京剧艺术也具有精湛的修养,因他在这方面的苦心培养,其长子罗福煦也成了贵阳名票之一。
罗绳武一生淡泊名利,涉及个人即使事实颇有出入,常一笑置之,并说服家人不必计较;但如事关国家、人民利益,那就一定要出头负责,争个水落石出。如今,罗老离开我们已经五十余年,他对贵州地质矿产事业的巨大贡献,他那洋洋洒洒的地质论著,他那挚著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精神,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就和他毕生从事的地质事业一样,为后人所崇敬仰慕,所效法学习,并永志不忘。(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