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埃及特约记者 黄苏
《环球时报》记者曾数次赴戈兰高地采访。这片位于叙利亚西南、约旦河谷地东侧的狭长地带,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那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产品和各类蔬果应有尽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从叙利亚手中夺取这一战略要地,之后将其占领。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以色列应该撤出它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包括戈兰高地。
1981年,以色列开始在戈兰高地实行以色列法律。
1991年西班牙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启动后,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举行多轮谈判,试图为戈兰高地寻觅到一个解决方案。双方在会上达成“以土地换和平”的方针。
1992年,俄罗斯提出方案,将戈兰高地60%的土地归还叙利亚,20%由以色列租借90年,其余作为缓冲地带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该方案并未得到实施。
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可能从戈兰高地撤出,以换取与叙利亚的和平。拉宾不幸遇刺身亡后,后来的以色列政府、尤其是右翼的利库德集团政府,完全放弃了阿以双方达成的“以土地换和平”的方针,开始奉行“以安全换和平”的谈判政策,谈判随之陷入僵局。
1999年,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可能的以色列自戈兰高地撤军行动,必须获得议会的多数支持,同时在全民公投中获多数支持。媒体认为,该法案为戈兰高地最终物归原主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2016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戈兰高地举行内阁会议,声称以色列将“永久”控制戈兰高地,决不会从这里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