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南京市第三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指的是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在体温上升期时(38度以上)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原因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治疗原则就是控制惊厥,高热患者要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预防惊厥复发[1]。为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本院展开相关研究,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46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组,每组23例。实验组患儿中,男14例,女9例;年龄0.7-4岁,平均年龄为(1.7±0.5)岁;常规组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2.1±0.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小儿惊厥高热病症的患者年龄偏小,如果发现自身处于陌生环境下往往会有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再加上身体比较疼痛,导致其对相应的治疗很排斥。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如摸头或轻拍等给予患儿安抚,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显著提高家属配合度。另外,患儿有高热症状时要及时应用物理降温等方式,温水擦拭患儿皮肤。如果患儿具体的降温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医师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退热剂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从某种角度上讲,患儿在整个发热阶段,其自身体内新陈代谢会加快,使得患儿会有大量出汗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要及时更换患儿的潮湿衣物,并且要对患儿进行补液治疗[2]。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退时间,所用时间越短,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越好,护理效果越显著。
护理满意度:两组患儿家长在出院后填写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分为满意、良好以及不满意三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3]。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卡方检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x±s)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急救护理后,小儿高热消退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惊厥消失时间(d)实验组 23 25.41±1.65 3.29±1.04常规组 23 43.16±1.72 5.43±1.16 t-35.7152 6.5875 P-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高热消退时间(h)
实验组针对性急救护理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总满意率(95.65%)明显优于常规组(73.91%),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n),%]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较为常见的症状是抽搐,有时还会有双眼球凝视、上翻等临床症状,甚至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儿可能会意识丧失,对其自身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大多采用药物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有的患儿在急诊护理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其自身生理及心理因素,使得相应的治疗效果呈下降趋势,对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在急诊护理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是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4]。采用该护理方式能以患儿实际情况为基点,稳定患儿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同时,使其能更好的配合相关医师开展工作,确保整个治疗过程能顺利进行。另外,相关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往往会有出汗现象,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皮肤清洁工作加以重视,降低其自身感染疾病的几率,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5]。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后,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证: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其自身的高热消退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同时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