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芳 王宇卉(通讯作者)
(上海市浦南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 200125)
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相关,其患病人数占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总数的2成左右[1],是老年认知障碍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大病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保护脑组织、纠正脑组织细胞代谢、防止灶区扩大等途径治疗VaD,取得一定成果。依达拉奉是常用的护脑药物,在保守治疗脑部损伤方面疗效确切,而丁苯酞则在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方面卓有成效[2],二者均可抑制脑细胞凋亡,但目前将其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较少。对此,本研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药物方案治疗VaD以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VaD患者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疾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美国精神医学会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3]中VaD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为50~80岁者;③首次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对研究内药物有过敏反应者;②脑血管发生病变前已存在意识障碍者;③合并有非血管性脑部疾病者;④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④伴有活动性癫痫或无法在协助下配合治疗、完成评估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⑥中途退出治疗者。
联合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3±7.2岁,脑血管发病类型(8例出血性,22例缺血性),平均病程11.3±3.4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5±7.8岁,脑血管发病类型(10例出血性,20例缺血性),平均病程10.8±3.7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企业: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5ml,国药准字:H20031342)30mg/次,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bid。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粒,国药准字:H20050299)0.2g/次,qid。上述用药方案均以14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脑血灌注量[灶侧颞叶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抗氧化能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
1.3.1 脑血灌注量检测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20排螺旋CT扫描仪,行常规轴位扫描(层厚6mm),随后注入对比剂对灶侧进行动态扫描60次,将所得图像传入GE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4],分辨、勾画颞叶皮质并分析出参数伪彩图及血流灌注曲线,读取rCBF及rCBV数值。
1.3.2 抗氧化能力 常规采集患者静脉血5ml并加入促凝剂于低温下凝血0.5h,随后置入离心机以3500r/min离心10min,提取上层血清于-70℃冰箱保存待测;分别采用SOD、LPO对应的试剂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指标在血清中的浓度进行检测。
1.3.3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MMSE[5]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主要从定向力(10项)、记忆与注意力(11项)、语言能力(9项)共3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计0~1分,满分3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rCBF、rCB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CBF及rCBV水平比较(±s,ml/100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CBF及rCBV水平比较(±s,ml/100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rCBF rCBV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联合组 30 20.6±4.8 26.4±5.9*# 1.8±0.7 2.3±0.6*#对照组 30 21.0±5.1 21.8±5.4 1.9±0.7 1.9±0.8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PO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OD及LPO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OD及LPO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OD(U/L) LPO(μmol/L)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联合组 30 86.2±9.5 104.8±11.3*# 8.1±1.4 4.3±0.8*#对照组 30 87.3±9.1 95.6±10.7* 8.0±1.5 6.6±1.0*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结果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定向力 记忆与注意力 语言能力 总分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联合组 30 4.3±0.9 6.2±1.7*# 5.7±1.3 7.1±1.6*# 3.8±0.8 5.6±1.1*# 13.8±1.8 18.9±2.6*#对照组 30 4.5±0.8 5.1±1.2* 5.4±1.5 6.0±1.4* 3.9±1.0 4.8±1.5* 13.7±2.0 15.9±2.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无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均可能导致VaD,故而近年来临床对VaD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一样,VaD患者常表现出记忆、语言、情感、人格等各方面出现精神障碍[6],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Va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于血管病变类型及位置多样,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余组织损害通常同时存在[7],因而难以确定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能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目前临床治疗VaD的工作主要围绕避免灶区扩张、保障脑细胞正常运行、促进脑组织自修复等方面展开。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联合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较大,提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升VaD患者认知功能,且用药方案安全性良好,究其原因可能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抑制脑细胞凋亡有关。
部分学者认为,脑血管病变所营造的缺血、缺氧环境将使得脑细胞钙离子内流并超载[8],进而发生代谢紊乱产生大量自由基并消耗内源性抗氧化物质,从而造成脑组织自由基毒性损伤引发VaD。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抗氧化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明显较大,提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通过有效清除脑组织自由基,改善其代谢环境。刘诗翔等[9]在研究中指出,依达拉奉透过血脑屏障后凭借其自身强烈的抗氧化性,清除灶区过量自由基,并诱导前列环素合成,抑制脂质级联过氧化反应持续进行,可有效抑制脑细胞凋亡并纠正其代谢紊乱。
此前有较多报道指出,脑血灌注量不足是导致VaD的根本原因,可引发脑组织糖酵解受阻,乙酰辅酶A生成量减少,进而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9],对神经功能造成重创。本研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灶侧颞叶脑血灌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表明丁苯酞可促进脑血管功能复旧。潘高峰等[10]认为,丁苯酞除具备保护脑细胞线粒体,维持其正常代谢功能外,还能通过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并促使脑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脑组织水肿,对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本研究采集样本量较小,得出结论尚缺乏一定说服力,且本研究未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因而有待于后续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明显改善VaD患者脑血灌注量、抗氧化能力及认知功能,有利于其预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