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昊龙
学校: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小时候,我完全没有故乡的概念。还记得那一天在大巴车上说的话:“爸爸是宁乡人,妈妈是长沙人,我是普通人。”因为爸爸说宁乡话,妈妈说长沙话,我说普通话。
常常在书本上读到有关故乡的诗文。李白会望着那一轮明月,便会低头思念起他的故乡;纳兰性德听到风雪的呼啸,便会感慨“故园无此声”;袁凯在收到家书的时候,满目都是“只道早还乡”;高适看着桌上那一点黄晕的灯火,不禁“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纵使我读到了这么多人对故乡的思念,我对自己的故乡仍然是朦胧的,似懂非懂的。
说起我的故乡,用妈妈的话来形容就是,既不是农村又不是小镇的村子,城不城,乡不乡。那里没有好的风景,没有美丽的传说,只有一些小的山丘,一条小溪横穿而过。房屋也很普通,房屋边上的树木也很普通,屋后的田埂上,能看到一些懒散的中华田园犬在打闹。
又到一年中秋佳节,团圆的日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可这根本不会影响我们回老家的决心。车在路上行驶,淅淅沥沥的雨慢慢地变成了豆大的雨点。雨点打在车窗上,噼噼啪啪的,眼前的路有些模糊。
我的老家并不远,两个小时的车程都不到。没过多久,我们的车子便停在了老家不大的院子里。奶奶早就迎出来了,一见到我,她就说:“哦吆,涛伢子回来了。”说完,便兴冲冲地来和我比身高,还故意惊叫道,我比她高出一个头了。爷爷奶奶把姑姑做的饭菜陆陆续续端上桌,人不多,饭菜倒是摆了满满一桌子。
吃完晚饭,我们坐上车,告别了老家,沿着中午回来时的路一路回城。雨已经停歇了,可是也没有什么晚霞,天空渐渐暗下来。我坐在后排,回头望着逐渐往后退的那个村子,真是静极了。路旁的人家,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路旁的行道树,好像在朝我们挥手。
我突然心动起来,好像就在那一刻读懂了故乡。
故乡,就是那久违的亲情,就是内心的挂念;是雨中的守候,是一顿丰盛的饭菜。也许在诗人的那里,对故乡的所有思念可以转化为诗句,可对于我而言,故乡就是家。故乡不仅仅是生长的地方,不仅仅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乐土。它是一个人的根、一个人的脉。远方的游子失意时,只要一想起自己的故乡,心中就会又生出一股力量。是的,只要一个人有故乡,他就有根脉。
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曾固执地认定自己是普通人,也曾一度否认自己是宁乡人。但就在我坐在后排座椅上回望小村子的一刻,我读懂了故乡。
点评:作者入笔缓,行文细,状若天真孩童式的娓娓说着“故乡”相关的人和事,忽而一回头,触发了机关,让读者同时跌入情绪之中,念故乡,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