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唐诗》卷一一五)
【赏析】
回家的感觉,总是好的。身为一个离开家在异乡谋生活的人,我对此深有体会。每逢佳节,收拾行李,打扮自己,买一张车票,踏上回乡之路。途中所见,风是好风,日是好日,就连冬天簌簌扑面的雪花,都觉是来伴我回乡的天外精灵。
王湾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写的就是回家的感觉。王湾是洛阳人,据说很爱游历,且常往江南一带去。诗题“次北固山下”,意思就是某次往南方游历,北归途中止宿于北固山下时所作。“次”,就是停下来住宿。既然是住宿,就该是夜晚。想来他归心似箭,第二天未待天明,便又起程了。有了这样的背景预设,我们且来看诗。
诗一开篇,便可感觉到诗人明媚的心情。起句“客路”与“行舟”,是诗的开拔,也是诗人归途的开拔。“客路”一句虽在先,但其意却在“行舟”之后。意思是说,扬帆起航,在眼前的碧绿江水上行舟,想到将要展开的漫长旅途,还在这郁郁青青的北固山外。此二句中的“青山”与“绿水”,一定要细细摩思。试想,诗人若非持有大好心情,焉能见山山青,见水水绿?若有怀疑,下联之潮平水阔与风正帆悬,恰可辅证。“风正”是个有意思的词,意即“风顺”,但比“风顺”似更有力,也更有情意。一个“正”字,好像觉得风也很体恤诗人回家的心情,一点弯路都不带他走。“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与江岸似乎同在一个平面上。如此,舟行中人的视野,也因之舒展且开阔。据说,《次北固山下》另有一版本,其中“潮平两岸阔”作“潮平两岸失”。因此使读者产生很多分歧。有人就很赞同用“失”,认为潮水涨起来,势必淹没两岸,所以用“失”没错。我倒觉得,还是“阔”好。一來,潮涨未必非要没岸;再者,“阔”字里有情绪,其与上句的“青山”“绿水”相承,与下句的“风正一帆悬”相合,由此可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愉快心情。若用“失”,从感情上讲,岂不是要迷航?
再往下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便是成就此诗之句。细细体味,用字确实不俗,拟景也果然奇绝。“海日生残夜”一句,顺着理解,是海上的日出暗淡了夜色,遂为残夜;逆着理解,是残夜在清晨“临盆”,产下了海日,形容高妙。接下来的“入”字,既喻时序交替的势不可当,又是驱旧迎新的明朗心情之悄见。总之,“海日”是一派朝气,“江春”是一派春气,诗人的心情,好得不得了。恰在此当口,又有一对北归的大雁经过,等于是给这愉快的心情锦上添花。诗人于是暗暗许愿,希望归雁能将自己马上要回去的消息,捎给洛阳的亲人。“乡书”一联,在诗的结构上讲,与起句“客路”前后相承,堪称完美;在诗的意境上讲,则将诗人回家的快乐绵延开来,像空中一行振翅之雁,迤迤逦逦而去,令人分明觉得,诗人虽身在途上,心却早已推开了家门……
王湾是玄宗年间的进士,所处的文学大环境甚好。不过,他存世的作品却不多,大约也就十来首。这首《次北固山下》算是最响亮的一首。其中最令人称赞的就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有人赞是“不朽”句,有人赞是“奇秀”句,有人谓此句“淡而难求”,有人谓此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就我个人感觉,此诗之好,琢字拟景倒在其次,好就好在情景交融上。(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