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再定义”

2019-03-22 02:25席树芃
今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席树芃

摘要: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我们接受媒介信息的主要媒介载体,是我们了解外部信息的窗口。而现在的人类已经处在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融合“弱化”了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界限”,使它们在相互融合中,彼此促发着改变,而这种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存在价值,以电视为例,这种改变是否会使电视超越原来的固有形态和价值属性呢?“电视之死”是否会存在呢?所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传统电视的定义、特征和媒介融合的特征两方面着手,力图解释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的“定义”,进而证明“电视之死”终将会发生。

关键词:“电视之死”;再定义;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55-0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并不是传统电视借助互联网和媒介终端的联合体,它是一种“新型的视听媒介”。在互联网时代,内容量的增大和受众对传播媒介的选择等因素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冲击尤为严重。虽然,“电视”目前仍然是人们家居的必备品,但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低、电视广告收入的减少、高端电视人才大量流失以及电视节目创新乏力等问题,导致了传统电视媒介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步入“死亡”。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也就产生了关于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之死”的争论。但我们单就争论而言,无论电视“死”或“不死”,其都将直接指向一个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应如何“定义”?

一、传统电视的定义及发展特征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需要“再定义”,这种“再定义”是对媒介本质属性的再定义。电视在传统媒介时代内容量、信息量极少的环境下,因其本身的视、听、图像的媒介特点,成为了传统媒介时代的主要媒介。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已经不能称其为“电视”了,它是新的媒介。

人们对电视的定义与电视所处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联系。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电视的定义大致为以下两种:

1.传播信息的物理工具。电视是利用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和目前的电子显示技术相融合,目的是向观众们传送活动图像、音频以及信号的物理传播工具。

2.信息内容传播的过程和形式。指以电视机作为载体媒介,利用从电视卫星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在电视机上进行即时信息传播和内容输送的过程和形式。

所以,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收音机等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因为媒介种类的单一,人们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不能主动选择信息接受,即传播过程中“播什么,我们只能看什么”的模式。同时,由于电视和收音机媒介性质的不同,电视节目比广播节目多了图像画面的优势,也就更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同。所以,人们对电视媒介有着很强的依赖。因此,人们对传统电视的“定义”就从其传播信息的特点方面来命名。

二、媒介融合的特征以及对“电视”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是“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融合意味着传播媒介的“碎片化”特征。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因其自身便捷性等特点,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新兴媒介,而这会使原来传统媒介的受众逃离到新兴媒介,这样就会给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毁灭性的。

1.媒介融合使“电视”的本质特征发生“异化”,进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听媒介”。

媒介融合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媒介融合“弱化”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分界”。这种分界的“弱化”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彼此融合,相互带有着对方的特点,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依然有“分界”。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已经从以往的传统的电话机变为触屏机,它在手机屏幕变大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无线流量服务,连接互联网,并获取网络内容信息。同时,智能手机还可以通过下载电视应用,达到收看电视节目的目的。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可以依托于互联网,直接获取想要的内容信息服务,同时省去了电视机这个固定的物理宣传载体,而这也意味着电视本质属性的“异化”。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是一种不同的媒介形态,其与传统电视有着很大的区别。

2.媒介融合在技术层面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生产融合和终端融合两个方面。

其中,生产融合指的是“媒体的内容生产不再仅仅局限于不同媒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1]。以娱乐综艺节目为例,媒介融合时代下娱乐综艺节目的制作多采用了制播分离的模式,制作多由专业的公司负责,且播出媒体不在局限于电视,例如《爸爸去哪儿了》等;终端融合指的是将通讯、数据、影音等多元功能整合于单一终端设备上,使得“过去各种不同的信息媒介,现在都以‘多功能‘多样化的方式呈现”[2]。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智能手表,它在继承了传统手表观看时间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电话功能。而这些功能融入的媒介终端,虽然其仍是叫“智能手表”,但从受众对其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模式来看, “智能手表”已经不再是手表,而是另外一种崭新的设备。因而,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虽然借用了传统电视的外壳,被称为“智能电视”,但其根本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媒介形态。这种形态只是人们目前没有想好用什么名称来代替它而已。

最后,媒介融合是用户市场的融合。用户市场融合是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等方面融合的结果,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视听产品方面的融合,并且,只有“当文化企业进入那些之前不是它们主要市场的领近领域时,市场融合才会发生。”[3]以电视家APP、IPTV等应用为例,这种将电视节目服务通过“互联网APP”的形式展现在手机、平板等新兴媒介上,使多种媒介平台拥有了和电视一样的“功能”,这便是市场的融合。然而,这种融合多种媒体内容服务的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虽加深了市场的融合,但也促使了传统媒体加快“滅亡”的步伐。

所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是一种“新的视听媒介形态”,它只是借用了传统电视的媒介外壳和融入了电视的一部分功能,其本质已是新的媒介。而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大流量的时代,其一大特征是媒介融合,它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当谈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之死”时,首先我们需要结合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其次,我们需要“再定义”电视。当下,电视所处的环境是迭代的互联网时代,其形态、属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已经不是电视。

三、结语

当谈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之死”时,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媒介融合”“电视”以及“死”三个方面有个界定和区分,其中“再定义”电视尤为重要。“电视之死”并不是电视这个媒介形态的消失,而是指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盈利模式和制播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本质的变化就意味着内涵属性的改变。而现在的“电视”是:借助于传统电视的媒介外表、同时依托于大的互联网生态内容环境,并且采用介入媒介本体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同时融合了传统电视一部分功能的一个“新的视听媒介”。现在人们只是还没有想到合适的名字来取代“电视”这个名称,但是它和电脑、手机以及平板一样,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内容时代的一部分。所以,单就这一点来说,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电视已死”。

参考文献:

[1]丁亚韬主编.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0年)[J].新闻与写作,2010.

[2]孙德至.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之建置与设计—期盼促进公共讨论的NCC[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2006.

[3]陈映.媒介融合概念的解析与层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