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武汉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众所周知,高校教学管理涉及较多内容,如缺乏法律观念与意识,很容易卷入法律纠纷,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而且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维护高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管理中除运用相关教育理论作指导外,更要提高法治观念,实现教学管理法治化。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面临的学生、教职工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因此,为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研究,将实现法治化教学管理,作为管理工作重点严加落实。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当前高校不仅具有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权力,而且还需承受相关义务。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教职工与高校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一些矛盾逐渐显现,因此,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矛盾,高校有必要实施法治化管理。其二,是避免法律纠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关学生诉讼自己母校的情况并不少见,表现了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知道拿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从侧面提醒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应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学生权益,因此,高校应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行事,以避免卷入法律纠纷。其三,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众所周知,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做保障,而管理则需要有法可依,在法律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力,因此,为避免触犯法律,高校有必要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
当前多数高校已意识到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实施时却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经多年努力,我国与高校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然而部分高校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规章制度内容不完善,无法将学生、高校间的法律关系加以全面囊括,甚至存在与法律冲突的内容。同时,未制定学生申诉制度以及救济办法,导致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概率大大增加。
部分高校管理者法治化意识淡薄,导致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管理思想滞后,未能结合高校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开展管理工作时倾向于“人治”。如在对学生进行处分时未按照流程进行等。另一方面,对教学管理“法治化”的理解存在误区,过分强调高校的管理权力,导致管理和育人工作的脱节。在这一背景下,一旦学生违法规章制度,容易获得较为严重的处罚,很容易侵犯学生的权益。
众所周知,高校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时一线管理人员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分析发现,多数高校一线管理人员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落实质量。分析发现,很多高校处于经费的考虑,很少安排专门的思想政治导师,多由辅导员兼职,而辅导员有自己的工作,而且还需搞科研,没有精力顾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导致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部分高校虽然有专门的思想政治导师,但很少是法律专业毕业的,法律知识相对欠缺。
高校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为保证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认真落实,应结合管理工作实际,认真审视法治化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认识到法治化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针对性创新措施。
高校法治化教学管理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做支撑,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应加强规章制度创新:首先,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认真研究与高校教学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原有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分析,以优化原有管理制度内容。一方面,将维护学生权利的内容添加至管理制度中,给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指引,避免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剔除原有管理制度中陈旧的内容,尤其在细节的描述上应准确、无歧义。其次,做好法律法规宣传。高校教学管理中,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高校还应做好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广大师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使其对法律法规有个基本的了解,尤其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对学生处罚过重,损害学生权益。最后,畅通沟通渠道。高校应畅通沟通渠道,如设立校长信箱等,广泛收集来自学生、教师的法治化教学管理意见,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在不损害学生合法权利的基础上,保证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落实。
为稳步推进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高校管理者应增强自身法治化意识。首先,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法治”概念。“法治”指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所做的任何决策都应有法可依,有理有据。另外,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治”是指管理,不能将其与管制等同起来,即,开展管理工作时,应注重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非强制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其次,树立法治化管理理念。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自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另外,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给予教育工作提供指引。如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当代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其理论知识,认真分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包含的层面,充分吃透其内涵,将陶行知理论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引,尤其在“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在劳力上劳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最后,积极纠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定期总结法治化教学管理效果,认真评估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为营造良好的法治化教学管理环境,贡献应有力量。
为保证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高校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完善基层管理队伍。首先,稳定基层管理人员数量。高校应增加投入,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导师岗位,专门负责为学生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注重与学生沟通,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给予学生提供法律上的指导,尤其应通过招聘,稳定思想政治导师队伍人员数量,为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的人员支撑。其次,严把基层管理招聘关。因思想政治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高校在招聘工作中应限制法学专业。同时,做好应聘人员专业知识考核,择优录取,不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法律水平。最后,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水平。高校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水平,如定期组织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开展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交流活动,为其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邀请法律系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其开展相关的讲座活动等,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尤其应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以应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不断创新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支撑。该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学生还是教职工,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因此,教学管理中,为防止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高校应充分认识开展法治化教学管理的必要性,依法行政,注重实施法治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保护学生及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法治化教学管理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同时,明确法治化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寻找针对性改进措施,弥补法治化教学管理的不足,营造法治化校园环境,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