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艳 北京大兴融媒体中心
首先,我国网民规模庞大,融媒体拥有丰富的潜在市场资源。随着手机大屏幕以及应用体验的升级,微信、微博、头条等互联网媒体正在大举占领互联网市场。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领域正在陷入被动,逐渐沦为内容供应商。为了在媒体革新的浪潮中,不再随波逐流,化被动为主动,把握未来趋势,如何在内容+平台+传输+终端的信息市场战争中重建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广播电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
其次,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以智能化为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媒体转型越来越多的依靠这些技术来进行业务支撑。依托智能化手段,用户细分和定位将更加精确、服务手段将更加个性化。通过社交工具实现信息采集、生产、传播过程中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广播电视媒体未来发展将更加依托互联网思维、服务产品和组织将更加平台化,提供的服务将更加个性化。
最后,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渠道拓展、业务融合、全媒体改造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相关组织变革、内部流程并为进行相应的调整。平台与记者之间尚未形成采编播一体化。此外,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台、网业务发展和转型需求十分迫切。台网究竟该如何融合,主流媒体如何建立两个舆论场的有效连接,媒体服务用户如何准确得将个人数据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线电视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渡时期,传统广播电视用户在不断减少,想要重建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制定更低的价格、具备更大的规模。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来支撑。
打造智慧融媒体,需要围绕“云网端”来构建,将云上、终端的融合有机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割裂。同时,全球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国外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国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推动的。因而力度非常大。同时,也就必须坚持阵地和导向问题,因而更加复杂[2]。理解智慧融媒体要从两个方向,三个方面来理解。
两个方向:一是广电制作体系要适应云技术的发展,形成高效制作体系,比如:中央厨房。二是广电媒体融合的重点是云网结合。
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全台网,云化以及IP化直播系统,形成智能、协调、共享、统一的直播云平台,将各云平台统一在全国范围的融合媒体直播云平台下。二是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建设包括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直播卫星等各类运营机构及集成播控平台的融媒体服务云平台。实现用户信息感应智能化、匹配智能化、网络覆盖智能化、发送智能化、相关媒体内容搜索智能化。三是建立一体化机制、融合媒体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促进直播云与服务云的互通互助,建立大数据平台。延伸“广电+”产业链条,打造广电媒体云。
相关研究成果记录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广播电台、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等重要文件中。
针对智能融媒体进行研究,离不开平台、内容、传输、以及平台而独立进行,因此要从这四个角度把握其特征。
智能内容生产即以人工智能助力内容生产。实现生产制作流程的一体化。力求更加方便的资源共享,以融媒体渠道发布更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与内容。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决策选题方向、统一进行全媒体渠道的内容策划以及一体化合作生产是研究的重点。以及研制新闻机器人,依靠智能化进行内容创造等技术、提供用户更加精准、智能、方便的终端体验;利用智能媒体网关等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媒体建设。
即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联互通、互相合作、互相融合、互动创新。构建智慧云平台。主要研究对象是传统制播网络向互联网制播网络转变,构建“全媒体”渠道传输、全平台策划生产、多平台发布的一体化、智能化信息资源平台。
随着用户获取内容的渠道向互联网平台转变,传统电视观众与互联网用户两个群体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广电+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广电传播体系的主要模式。研究重点是制播一体化,构建集成控播平台、内容满足碎片化集成、个性化、高清化、亮点索取等需求。
重点是打破内容发布者的传统定位,重视与用户互动,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内容资源与用户数据,通过用户画像技术精准定位并细分用户市场、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精准推荐媒体内容,提供个性化差异性服务。
从系统功能角度打造广电智慧云既是将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直播云、广播电视融合媒体服务云、广播电视媒体云、融合网络覆盖、监测云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广电智慧云”[3]。从网络架构角度而言,构建“广播智慧云”需要从物理层重组、网络层虚拟化、以及人工智能(AI)控制三个层面进行。物理层设计是指依据上层设计,重新分割组合现有资源,形成当下所需的码率、保护率、延时等参数。网络层虚拟化是指将实际物理网络虚拟化为不同个逻辑网络,通过使用重叠技术,实现隔离客户的目的,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安全性、故障抽离以及抽象化的需要。控制层设计将包括两个方向,面向机构的(新闻机器人,内容创造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面向用户的(用户画像+精准投放+智能推荐)人工智能技术。
我国广电机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在融媒体错综复杂的表象下,在没有了解透融媒体的情况下,要转变心态,抓住云平台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向着智慧媒体转型。进行涵盖战略布局、经营理念、生产内容、运行机制、组织架构等全方面的、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云计算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巨大。因此,为弥补自身资本投入的缺口或应对可能的风险,需要深化对外合作,借助社会资本,加快建设智慧云平台。满足广电内部工作需求,同时优化视频发布分享功能、吸引更多用户,树立行业品牌影响力。此外,要尽快建设自身私有云,并与外部公有云服务商深入合作,获得更优质的技术支持。
广电需要利用云平台加强大数据开发,提升服务管理,提升各项业务的水平以及软硬件利用效率。一可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二可为节目研发、策划、推广及营销做推演参谋,三可为用户开拓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并由此开发升级软硬件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3]。例如芒果TVinside实体店,构建了内容、产品、用户、交互一体化的产业生态环境。
智慧融媒体背景下,网络安全更加重要。为了不断提高广电融媒体的网络保障能力与信息安全,需要抓紧建立安全技术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监测监管体系[4]。
互联网时代智慧媒体的传播体系:内容+平台+传输+终端的闭环生态,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精技术的支持。而下一步其发展方向将涵盖沉浸式媒体体验、基于IP的广播电视生态链等等。最终依然是立足于通过技术抢占未来媒体制高点。与此同时,广电智慧融媒体的构建是全方位的,需要与之适应的体制、人才队伍来支撑。